小学语文是怎样忽悠孩子的?

(24万字

 

第一部分

怎样忽悠动物的

 

我发现小学语文课文很喜欢忽悠动物,忽悠动物是间接忽悠孩子。也就是说,忽悠动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忽悠孩子。小孩在的辨别能力都是很有限的,如果我在小的时候看了某些忽悠动物的课文,早就被忽悠的晕头转向了,早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小学课文忽悠动物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选编拙劣的童话误导孩子;二是,编造虚假故事蒙骗孩子。为了避免孩子被误导、蒙骗,我在此选择了20课文作简要剖析。

 

 

自己去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1页)

 

【课文原文】:

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我想去山去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

[本文根据李少白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鸭和鹰。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教育孩子。

【学习目标】:

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特别说明人教版的学习目标是直接从人民教教出版社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原文摘录的。苏教版、北师大版的学习目标是根据从网上搜集的部分教案总结的。

【对学生说】:

同学们,按照这篇课文的意思,可以模仿出这样一些话:

小红对语文老师说“老师,您教我学拼音好吗?”老师说:“学拼音不难,自己吧。过了几天,小红学会了拼音

小红对数学老师说“老师,您教我算数好吗?”老师说:“学算数很简单,自己吧。过了几天,小红会算数了。

小红对音乐老师说“老师,您教我唱歌好吗?”老师说:歌声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自己唱吧。过了几天,小红会唱歌了。

小红对体育老师说“老师,您教我打乒乓球好吗?”老师说:“打乒乓球能强身健体,自己去练吧。过了几天,小红会打乒乓球了。

同学们,看了这些话,你肯定感到很可笑吧?事实上,你们小的时候什么也不会,是爸爸、妈妈教你们学会了说话、走路、吃饭,洗脸、刷牙等很多事情,还教你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你们为什么要上学?就是为了跟老师学文化,因为没有文化就很难在文明的人类社会生存。

很显然,这篇课文是胡编乱造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事实上小鸭是跟着妈妈学会了游泳,小鹰是跟着爸爸、妈妈学会了飞翔。事实上很多动物(特别是高级动物)都是教孩子学习生存的技能。

我童年时代是在沂蒙山区的农村度过的,我家先后在4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住过,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就上山挖野菜。我从7岁开始挖野菜,刚开始我不认识芽菜,是一个牧羊的爷爷教我认识野菜的。有些野菜有毒,人和动物吃了就会中毒。有一次我问牧羊的爷爷:“小羊羔刚出生的时候吃羊妈妈的奶,后来就自己会吃草、吃野菜了,小羊从来没有中毒,说明他们认识有毒的野菜,看来小羊都比我聪明。”牧羊的爷爷:“小羊是跟着羊妈妈学会了辨认草和野菜,一开始羊妈妈吃什么草和野菜,小羊就吃什么草和野菜。有时候羊妈妈找到能吃的野菜后自己不吃,让小羊吃。”后来我仔细观察了几只小羊,果然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肯定喜欢看赵忠祥爷爷解说的《动物世界》吧,如果你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动物是怎样教孩子学习生存技能的。

小燕子也是跟着爸爸、妈妈学会飞行的。1972年春天,一对燕子夫妇在我家房子的梁上安家了。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燕子夫妇教孩子学飞行。燕子妈妈从窝里出来,先是站在窝的旁边上叫几声,小燕子就纷纷从窝里探出了头。燕子妈妈就在我们的房子里飞来飞去,小燕子嘀嘀喳喳地叫着。这样种情形重复很多天。过些日子,小燕子会轮流站在窝的边缘上呼扇翅膀,燕子妈妈就守护在孩子的旁边,还不停地叫着,大概是在教孩子们飞行的要领。又过了些日子,小燕子就能自己飞行了。有一次,一个刚飞出窝的小燕子掉倒了地上。我很着急,燕子妈妈好像也很着急,燕子妈妈在掉在地上的小燕子的旁边叫几声飞走了,接着又回来了,就这样重复了多次。小燕子看着妈妈飞来飞去,突然勇敢从地上飞起来了,我高兴极了!一些日子燕子夫妇领着小燕子在我家的房子上空飞翔,飞一会就落在我家的房子上休息,休息一会又继续飞行,晚上燕子夫妇又领着孩子回到窝里。有一天燕子夫妇领着孩子飞走了……第二年春天燕子夫妇又来到我家……

我还仔细观察过老鹰教小鹰学飞行。小鹰并不是一出窝就会自己飞行,也是跟爸爸、妈妈学习了很长时间,要付出很多努力。同学们,请你们记住:雄鹰是从地面飞向高空的能手,当你们看到这些飞行大师在万里长空自由翱翔的时候,除了羡慕和赞赏之外,最好要想一想它们刚出窝的时候,是怎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锻炼自己的翅膀,为冲向云霄,曾经遭受了多少次暴风雨的严峻考验啊!

同学们,平日要注意跟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些事情,学会了就要自己做。因为每一个人将来都要离开爸爸、妈妈独立谋生,小的时候多学会做一些事情,对将来独立谋生很有好处。比如说,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等。孩子愿意学习做事情,爸爸、妈妈都会高兴的,都会愿意教的。

同学们,学文化是文明的人类独有的脑力劳动,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要在老师的教诲下付出很多努力,付出很多时间。而且时代是不断进步的,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因此将来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时候,还要自己坚持自学。

【对老师和家长说】:

这篇课文算是一个童话,不过是一个荒唐、无聊的拙劣童话。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好的童话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段来塑造形象,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反映生活,使儿童得到启发和教育。好的童话都有很好的逻辑性童话的逻辑性是指幻想和现实结合的规律。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也就是使假戏真做,使作品获得强烈的艺术真实性。童话读起来入情入理,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逻辑性,更要符合科学逻辑性,不允许违背实际科学规律情况存在。但是我发现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荒唐、无聊的拙劣童话。这些拙劣的童话没有好的教育意义,有些童话违背了幻想和现实结合的规律,有些童话违背科学规律和科学实际。荒唐、无聊的拙劣童话对孩子是一种误导,也是一种心灵的伤害。

这篇课文算是拙劣的童话,因为严重违背了鸭和鹰的生活习性,也违背了人的学习过程,所以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小孩遇到了困难都是向大人求助,但是课文中的鸭妈妈拒绝教小鸭游泳,鹰妈妈拒绝教小鹰飞行,所以孩子肯定会觉得鸭妈妈和鹰妈妈的心非常狠。

【对作者说】:

你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你的脑子有毛病吧?

【对编辑说】:

我记得有一个古代故事,大概是,有一天一个人突然把他的儿子扔到河里,结果他的儿子淹死了。孩子的妈妈质问他:“为什么将儿子淹死?”他说:“我会游泳,儿子也应该会游泳。”编辑们,这篇课中的鸭妈妈和鹰妈妈正像那个淹死自己的儿子的人。恳切希望你们仔细看一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好好看看那些可爱的动物妈妈是怎样教孩子生存技能的。立即删除这样的垃圾课文,好吗?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4页)

 

【课文原文】:

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屋檐下,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

燕子妈妈说:“你说得对。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去了,回来高兴地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妈妈笑了,说:“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

[本文根据方崇智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燕子。在这里忽悠也是“胡说”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教育孩子,这事实上是愚弄孩子。

【学习目标】:

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对学生说】:

燕子只对昆虫感兴趣,对冬瓜和茄子的形状和颜色绝对不感兴趣。再说,茄子的形状和颜色有多种。

当美丽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希望农村的同学注意观察一下燕子的生活习性,绝对没有一只燕子到菜园里观察任何蔬菜。如果你仔细观察,也许你们能写出一个关于燕子的很有意思的童话。

【对作者说】:

你就是用这样的荒诞故事混口饭吃?真可怜!

【对编辑说】:

课文与燕子的生活习性毫无关系,这样胡编乱造的童话有什么说服力?有什么教育意义?还不如直接说:“张小燕的妈妈对她说……张小燕去了,回来说……”当然随便叫李小燕也行,王小燕也可。小孩对课本都很崇拜,生活在农村的一些好奇心强的孩子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肯定会注意燕子的生活习性,当他们发现燕子从来都没有到菜园里观察任何蔬菜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呢?

 

 

小熊住山洞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33页)

 

【课文原文】:

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

熊爸爸对小熊说:“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

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

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

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

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

[本文根据胡木仁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熊。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教育孩子(事实上是糊弄孩子)。

【学习目标】:

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对学生说】:

熊的种类不多,但是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的熊和北极熊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位于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除冬眠期外,熊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

从“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这段话来看,这是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的熊。每种动物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对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熊,在它们看来,最好的房子就是向阳的洞穴,而不是像人住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北方地区的熊都在自己的洞穴睡大觉了(冬眠),不会“走进森林”。

森林是植物和动物的家园,对人类也很有多好处。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森林,人类也没法生存。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要从小就爱护林木。

【对家长说】:

动物的世界很有趣。现在网上有很多《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之类的反应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好奇心强的孩子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肯定对熊产生了兴趣。家里能上网的家长要注意从网上搜集些反应熊的生活习性的视频。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非常好,引导孩子看这样的视频,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能消除课文对孩子的误导,孩子还能跟赵忠祥爷爷学习普通话、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从小培养孩子喜欢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每一个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难以估计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之类的视频,也许能激发孩子的想象潜力和创造潜力……

【对作者说】:

即使你家的房子很好,你想让小熊到你家住,但是小熊也不愿意!孩子看了《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之类的反应熊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之后会怎么想呢?他们肯定会这样想:原来写课文的人是个骗子!

【对编辑说】:

好的童话应该是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够让孩子通过童话故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说熊在冬天走进森林,就像是说猫头鹰在白天捉老鼠一样,这样的严重违背了动物生活习性的童话太无聊。这不是在糊弄孩子吗?这不是在蒙骗孩子吗?

 

 

要下雨了

(人教版,一年级69页)

 

【课文原文】: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啊?”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我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

——————————

[本文根据罗亚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小白兔和燕子。在这里忽悠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有“胡说”的意思。就是,先设计一个圈套,让小白兔向燕子请教,然后让燕子胡说。通过燕子胡说蒙骗孩子。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对学生说】:

同学们,善于疑问的孩子才是聪明孩子。雨过天晴之后,空气的湿度会比下雨前的湿度还要大,但是昆虫和燕子为什么不低飞呢?再说,下雨前并非所有的燕子都饥饿,但是为什么所有的燕子都低飞呢?

事实上,绝大多数昆虫的翅膀上都有各自的防水措施,这些防水措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使得昆虫的翅膀一般不会粘上雾水,更不可能被潮湿的空气弄湿。昆虫必须具有在各种湿度的气候中保持飞行能力的本领,才能够保证其在天气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例如,当雨水落到蝴蝶的翅膀上时,水立刻形成小水珠向下滚动,并在此过程中带走了翅膀上的灰尘。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蝴蝶的翅膀上有一种具有很强的防水能力的化学物质。科学家人工合成了这种化学物质,就产生了一种新的优质防水材料。如果像课文说的那样,那么一场大雨过后,昆虫也会长时间失去飞行能力,或者长时间低飞,燕子为了捉昆虫也会长时间低飞,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在下雨前很多昆虫和燕子会低飞呢?主要有两个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下雨前,气压会降低,所以有时人也有胸闷的感觉。高空中的气压更低,燕子和很多昆虫能够很灵敏地感觉到气压的变化,所以燕子和很多飞虫都飞得很低。二是,因为下雨前通常会有大风和雷电,所以燕子和很多飞虫低飞,还为了躲避大风和雷电。燕子低飞捉昆虫是顺便做的事情,所以即使燕子吃饱了,还是在低飞。

关于气压的问题同学们现在肯定还不很明白,这没有关系,你们上了高中以后就很清楚了。

古代人类不能预报天气,但是很多动物能够预报天气。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动物的观察,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虽然现在人类已经能够通过卫星云图较准确地预报天气,但是观察动物对天气的反应,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根据民间谚语总结如下顺口溜,供同学们玩赏:

新编谚语

燕子低飞鱼儿跳,

鸡晚宿窝蛤蟆叫。

蜻蜓飞窜蚁搬家,

大雨不久就来到。

蜘蛛结网蟀高歌,

来日天气必定好。

阴晴雨雪动物知,

动物世界真奇妙!

简要解释:燕子在低空飞翔,鱼儿子水面跳跃,农村散养的鸡迟迟不愿意宿窝,蛤蟆在大声叫唤,蜻蜓在上下飞窜,蚁搬在匆忙搬家,说明大雨就要来临了。蜘蛛在忙碌结网,蟋蟀在纵情歌,说明来日天气必定很好。

【对作者说】:

今后要注意学习,开阔知识面,不要再这样信口开河了。

【对编辑说】:

我知道,你们是想通过小燕子给孩子科普,但是小燕子的科普课讲错了,很遗憾!

肯且希望你们今后在选编科普性课文的时候,要主动向有关方面的专家请教。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孩子,就等于在愚弄孩子,太不应该了。再说,科普课文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给刚上学的孩子灌输“大学问”,只能把孩子搞得晕头转向。

 

 

两只小狮子

(人教版,一年级120页)

 

【课文原文】:

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

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

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狮子。在这里忽悠也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有“胡说”的意思。就是,先设计一个圈套,然后让一棵小树和狮子妈妈胡说。

【学习目标】:

注意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对学生说】:

该文根本不符合狮子的生活习性,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只小狮子“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编辑却胡说有。小树是不会说话的,但编辑要设个圈套,让小树劝说小狮子。这是一个不精彩的骗局。

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遗传本能的生活习性。举一个例子。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告诉我,他家的老猫生了三只小猫,许诺当小猫会自己会吃食的时候就给我一只,我很高兴。但是过了些日子,同学又伤心地告诉我:“我家的老猫突然死了,可能是吃了被毒药毒死的老鼠,三只小猫还不会自己吃食,它们会饿死的,很可怜。”放学后我立即去了同学家,看见三只小猫饿得“咪咪”地叫唤,非常可怜。我和同学都哭丧着脸,但是没办法。过了一会,我对同学说:“给我一只小猫,我回家用小米汤喂它,也许能活。行不?”同学立即爽快地说:“三只小猫你都拿走吧。”于是我就将三只小毛都拿回了家。结果小猫不喝小米汤,很快两只小猫饿死了。我妈妈也很伤心,对我说:“在小米汤里加点白糖,也许能行,你去买点白糖吧。”我立即飞跑了十多里路,买回了白糖。果然小猫喝加了白糖小的米汤,我们一家人都不舍得吃白糖,专给小猫吃。小猫终于一天天长大了。小猫很漂亮,很顽皮,很可爱,我放学之后没事就逗它玩,晚上搂着它睡觉。过了些日子小猫开始自己到院子里玩,忽而跳跃,忽而打滚,忽而快跑,忽而漫步,忽而爬树,忽而扑小鸡,忽而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小猫的本领越来越高了。有一天早上,我醒了,但是没有听到身旁小猫的“呼噜”声,感到有些奇怪。突然听到妈妈兴奋地喊:“小猫能捉老鼠了!小猫能捉老鼠了!”我起来一看,小猫正在吃一只老鼠。于是我认为,小猫自己在院子里玩跳、滚、跑、扑等,是为了锻炼捉老鼠的本领。我认为小猫太聪明了,所以更加喜欢他了。有一次我捉了一些小鱼,我刚进家门,小猫就紧跟着我,“咪咪”地叫唤。我把小鱼全部给了小猫,小猫吃的可香了,我在一旁对小猫说:“今天吃饱了好好睡觉吧,不用捉老鼠了。”小猫仅仅吃了少半的鱼就吃饱了,我以为小猫该睡觉了,就自己看小人书。但是小猫却想和我玩,忽而在我面前蹦蹦跳跳,忽而用爪子轻轻挠我的腿,忽而轻轻啃我的脚。我正被小人书的情节吸引,没兴趣和小猫玩,就轻轻踢了小猫一脚,并呵斥:“吃饱了,还不睡觉?睡觉去吧!”小猫很识趣地走到一旁,爬在了地上。我又专心看小人书,突然听到院子里的大公鸡叫唤,抬头一看,原来小猫正在招惹大公鸡。我感到很有趣,就看大公鸡怎么应对小猫。小猫向前一扑,大公鸡就猛地向后一跳,小猫勇往直前,大公鸡不断后退。大公鸡退到了一个墙角,小猫继续攻击,谁知大公鸡突然狠狠地啄了一口小猫,小猫败了,跑得远远的。大公鸡很得意,高傲地领着6只母鸡在院子里漫步。小猫在地上爬了一会,又自己玩跳、滚、跑、扑那老一套。这时候我才明白,小猫玩跳、滚、跑、扑等,不只是为了锻炼捉老鼠的本领,也是自娱自乐的方式。

从前我还喜欢看央视的《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我发现很多动物(特别是食肉动物)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就经常相互打闹,记得赵忠祥多次解释说,小动物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打闹,既是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娱乐的方式。后来我为了研究群居哺乳动物的原始本能,特别仔细看了很多关于狮子的生活习性的视频。狮子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打闹,大一点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妈妈狩猎,小狮子刚狩猎的时候常常空手而归,但都很兴奋。正像小猫一样,小狮子“滚、扑、撕、咬”,不仅仅是锻炼,也是一种娱乐。作为强悍的食肉猛兽,力量是它的本能,“滚、扑、撕、咬”对猎物而言是痛苦,而对狮子而言,却就是一种快乐。每一只小狮子都是在“滚、扑、撕、咬”的娱乐中,逐渐学会了捕猎的本领。所以,事实上,没有一只小狮子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所以这个童话是荒唐的,根本不符合狮子的生活习性。

同学们,课文的作者和编者是想通过这篇课文,教育你们要刻苦学习。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观念是陈旧的,是错误的。他们把学习片面地看作是一种苦差事,这是不正确的,这不符合人的本性。课文的作者和编者,既不了解动物的本性,也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像“滚、扑、撕、咬”是食肉动物的一种快乐一样,思维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种本能的快乐。对孩童来说,求知是纯粹的本能的快乐。我小的时候,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十分愿意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学习我就感到很苦恼。上了高中以后,我对喜欢的课程学起来感到津津有味,就主动学习;对不喜欢的课程就感到很反感,就只能被动学习。被动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拿分数,考大学。事实上,我们人类小的时候的很多本能也与狮子等群居哺乳动物差不多,我们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一起做游戏,有时候也相互打闹。但是人类社会文明,一个人要想在文明的人类社会生存,就必须学习语言、文字等必要的基本知识。我想,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是吧?。因为在文明的人类社会,不认识字,就没法生存;不会基本的数学等知识,也没法生存。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渴望上学,都渴望求知,对吧?

同学们,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很多孩子不很喜欢学习,这是为什么?这不是学生的错,这是课本的错,这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制度的错。我们经常被老师和家长逼迫学一些根本不喜欢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我小的时候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还被老师和同学赞誉为“数学奇才”。但是我的浓厚的数学兴趣后来被高考的题海战术无情地扼杀了。我上了大学以后还经常做高考的噩梦,在梦中我因为不会做某一道数学题而抓耳挠腮,心急火燎。梦醒之后,才知道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才长长地嘘一口气……在小学和初中,对我来说做数学题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但是高考的题海战术让数学变成了噩梦。美国等国家的老师和家长从来就不是逼迫孩子被动地学习,而是引导孩子愉快地学习。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学习。自己喜欢学习的东西学起来一点都不感到累,而且感到津津有味,就像一些同学喜欢玩电子游戏一样。我一直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喜欢把自己的很多感受写出来。所以我经常因为看书、写作而废寝忘食。我这种废寝忘食不是一种努力,而是一种兴趣,一种我喜欢的娱乐。有时候因公出差,没有带书,闲下来的时候就感到很无聊。

同学们,课本的改革,教学制度的改革,不是一个老师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学校的事情,也不是很短时间就能办到的事情,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逐渐改革完善。所以每一个同学要学会尽量适应,尽力学习。比如说,你喜欢数学,将来想当个数学家,但是不喜欢语文。在目前我国的情况下,不喜欢语文也必须尽力学。因为如果学不好语文,就可能考不上高中,一个人如果连高中都考不上,将来当什么数学家?说白了,我们的中小学时代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拿分数,只要你尽力了,就问心无愧了。如果一个同学不喜欢学习更多知识,那也没关系,将来可以主动学习一门实用技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成为熟练的技术能手,照样能凭劳动挣饭吃,而且生活的很愉快。如果有的同学将来喜欢做商人,那也很好。总之,社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所有的能凭着自己的劳动挣饭吃的人都是人才。

【对编辑说】:

你们编故事的水平太差,今后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我国历史上的很多读书人都把读书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才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所以才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你们在这篇课文里,已经将学习、成长直接异化为“吃苦”,暗示孩子“学习是苦涩的”。你们的意图与我国古人的观点可谓一脉相承,而事实上你们是无情地剥夺孩子的学习乐趣。

我国的古人为什么把读书看作是一件苦差事?因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是为了“功名”。说好听一点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实际一点是为了当官发财,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古人还直接用黄金、美女诱惑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只有发奋苦读考取功名,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金钱和美女。所以考上功名的学子又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功名天下知”的得意。正因如此,中国传统教育中便没有开放性思维,这才把四书五经当经典,才有了八股文那样的笑话,才有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定义。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就是:只有学习,只有灌输,没有创造。

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今天教育的理念是前苏联体系加中国古代传统。经济上改革开放了,而其它方面是滞后的,特别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的选拔体制依然是八股式的、科举式的,多年来我们没有改变什么。很多孩子不想出国、不想搞科学研究,所以不喜欢英语,但是任何学生不喜英语也必须努力学,因为不学好英语就不能升学。想学文科的不喜欢数学也不行,因为不学好数学就不能升学。于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拿分数,于是老师纷纷实施题海战术,于是很多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无情地消失在题海战术中,于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苦不堪言的感觉。

事实上美国等国家的小学生是在快乐中学习,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兴趣,培养了创造能力。我在网上看了一篇题为《遭遇美国的教育》的文章,很有参考价值,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

面对与中国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洋景”,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究竟是教育学者的危言耸听,还是对人与教育之间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

我们中国人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的环境?

(一)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我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当我牵着10岁的儿子登上飞往美国洛杉矶的班机时,心中就充满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把他带到美国去,是不是一个失策?一位朋友的劝告还响在耳边:最少应该让孩子在中国接受完基础教育再到美国,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统的。多少专家也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础教育绝对不如中国扎实。

直到我把儿子送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内心的忧虑终于得到证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界的是儿子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弗丝女士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双充满笑意的蓝眼睛,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案:“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

我有三个大学同班同学也是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移居美国的,我通过这三个同学了解了一些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所以我感到感到这篇文章写的很真实,很值得思考,很值得借鉴。

事实上,学习有其内在的乐趣,知识的获得,对世界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以及一个突破性、创造性的想法,会让人得到极大的满足。当教材激发起师生的兴趣,当师生的热情彼此点燃的时候,谁不喜欢学习呢?谁还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苦差事?美国等国家的小学教育早已经证明了这一切。只有面对虚假废话、虚假情感的时候,师生的身心就会分离,老师没有的激情,学生没有了兴致,学习就成了苦差事。传统的很多错误的老观念已经把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无情地扼杀了,所以恳切希望你们今后不要再用这样的宣扬错误的老观念的课文愚弄的孩子了,要注意多介绍一些成功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小蝌蚪找妈妈

(人教版,一年级151页)

 

【课文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蛙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

[本文根据方回珍、盛璐德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青蛙。在这里忽悠也是“胡说”的意思。

【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对学生说】:

同学们,动物的很多习性和人类不一样,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独特的生活习性。所有的鱼妈妈在水里产下鱼卵以后就走了,鱼卵在水里自然孵化成小鱼,小鱼都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自然也就不会找妈妈,小鱼都是靠自然的本能觅食生存。

同学们,你们乍看这篇课文,肯定感到小蝌蚪很可怜,因为它们被妈妈无情地遗弃了。小蝌蚪费了很多周折,才终于找到了蹲在荷叶上悠哉游哉的妈妈。而事实上,青蛙妈妈和鱼妈妈一样,也是在水里产下卵以后就走了。青蛙卵也是在水里自然孵化成蝌蚪,蝌蚪也是靠自然的本能觅食生存,也绝对不会去寻找妈妈,这是青蛙的天然本性。

同学们,与青蛙的妈妈相比,人类的妈妈很伟大。青蛙的妈妈根本不管孩子,不抚养孩子。但是人类的妈妈为抚养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的妈妈甚至用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护孩子的生命。同学们,我在这里给你们讲一件真实的事情。1992年,我在庐山上开会,我和一些参加会议的人原本想会议结束以后坐飞机去南京,但是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南京机场发生了一次空难,于是我们放弃了坐飞机去南京的想法。我们坐船到了南京以后,听说在那次空难中只有三个人幸存,其中两个人重伤,一个人没受一点伤害。没受一点伤害的那个人是一个小女孩,原来她妈妈是抱着她坠地的,她妈妈仰面坠地,她在妈妈的怀里!原来妈妈为了让女儿幸存,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粉身碎骨!这就是人类的伟大的神圣的母爱!孩子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每一个爸爸、妈妈也肯定是有缺点的,也许你的爸爸、妈妈脾气很不好,也许还多次打过你,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最纯洁的、最无私的。也许现在有些同学还不明白,将来当你们做了爸爸、妈妈的时候就肯定真正明白了……

【对作者说】:

你见过小蝌蚪找妈妈吗?真会恶搞!

【对编辑说】:

我在前面说过,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更要符合科学逻辑性,不允许违背科学规律和科学实际的情况存在。这篇课文算是什么科学童话?表达的是什么科学理念?

假如我不知道青蛙的生活习性,我看了这篇课文之后,就会认为青蛙妈妈很可恶,因为她扔下孩子不管,而让孩子历经很多艰难去找寻。我还会认为小蝌蚪很可怜,因为它们被狠心的妈妈遗弃了。我想,很多不了解青蛙生活习性的孩子肯定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们选择这样的课文,难道就是为了让一些孩子产生悲哀和忧伤吗?假如一个失去了妈妈的孩子,假如一个农村的父母到城里常年打工的孩子,那么这篇课文很可能对他(她)的心灵产生严重伤害!有时候童年所受的心灵创伤会影响一生。我认为,课文都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不是悲哀和忧伤。恳切希望你们今后好好研究一下儿童心理学。

 

 

秋天的图画

(人教版,二年级4页)

 

【课文原文】: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忽悠类型】:

该文主要忽悠南飞的大雁。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

【学习目标】:

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对学生说】:

事实上大雁编队飞行有时候排成“人”字,有时候排成“一”字。而且课本插图中大雁编队排成“人”字的方向也错了。

 

(图1-1

这说明绘插图的人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大雁的飞行。大雁正确的“人”字型编队如下图:

 

(图1-2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鼓励指挥的信号作用。

大雁为什么要结队飞行?为什么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

原来,这种队形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雁紧紧跟着,利用这股气流,就可以省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人”字或者“一”字。 

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强壮的成年雁领队,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领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厉害,因而会有多个强壮的成年雁轮流担任领队的职责。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年老体弱但经验丰富的大雁在后面压阵

同学们,你们在看著名长跑比赛的时候,有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获得冠军的通常不是一开始领跑的运动员。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一开始不会做领头队员,而是处在第一梯队的前半部分,后来目标夺冠的运动员会紧紧地跟在领头队员的后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体力。就像大雁一样,领头队员的体力消耗得厉害。当快要接近终点的时候,紧跟在领头队员的后面的运动员会突然发起冲刺。领头队员眼睁睁地看着身后的人飞快地超越了自己,但是已经无能为力了……

同学们,今后要注意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还要注意思考。2007年,我出版了一本名叫《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书,我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人性理论——我的人性公式。我所以后来能够提出新的人性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在童年时代曾经仔细观察过大雁。我在该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

猜疑性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一种本性,群居哺乳动物的猜疑性更甚。普通动物一般猜疑天敌,群居动物不仅猜疑天敌,而且还猜疑同类。“惊弓之鸟”就表性出了鸟的猜疑性。在此我以我亲眼见过的大雁为例说明群居动物对同类的猜疑性。秋去春归的大雁在飞行时总是结队为伴,夜里宿营时,由一只或几只机灵的雁站在高处游荡着,为整个雁群站岗放哨。这几只担任警戒任务的雁叫“哨雁”。休息了一夜,天一转亮,雁群又由领头雁领航,幼雁随后,老雁压阵,继续它们漫长的航程了。但是这样一个团结的群体有时候也会使“忠臣”遭到迫害。在我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迁徙的大雁常常静静地栖落在那河滩的芦苇丛里休息。哨雁在放夜哨时是尽职尽责的,总是处在高度紧张和机警状态,稍有动静就嘎嘎大叫,向同伴发出紧急警报。大雁的这种习性让我们村的那些偷猎者掌握了,他们想出了一个特别坏的主意:一旦发现了雁群的宿营地,便偷偷地潜伏在那里,到了后半夜,故意弄出点动静,惹得哨雁嘎嘎报警,却并不出击。这样一连几次,由于每个大雁都有猜疑性,所以雁群因为猜疑而对哨雁不太信任了,于是它们会群起而攻之,一起啄咬哨雁,直到把哨雁啄咬得鲜血淋漓。有了这样的“窝里斗”,整个雁群都得不到好的休整,所以到黎明时分都没精打采的,再也飞不高了。这时候,狡猾的偷猎者就会狞笑着向它们举起乌黑的猎枪,最惨的通常是那些被啄咬得鲜血淋漓忠诚的哨雁……

----------------------------------------------------------------

再说,农村的同学都很清楚,梨不都是金黄色的,有很多种颜色。苹果的颜色也不都是红色的,颜色更多。

同学们,我和我的同学被小学语文课本害惨了,现在的小学课文依然有很多垃圾课文,存在着很多五花八门的错误,你们不要迷信课文,要善于质疑课文。只有平时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的一切,才能少犯错误,才能发现课文的错误。能发现问题、发现错误,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事实上所有的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都是从小就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平日不善于思考、熟视无睹的人,只能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对老师说】:

恳请老师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明确指出课本中的错误,并参考我的论述简要解释大雁为什么编队飞行,这样会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要引导孩子注意仔细观察大雁的编队飞行。

【对编辑说】:

画插图的人是走后门进的出版社吧?我真不明白,你们的课本是怎么编出来的?难道没有人层层把关吗?难道你们都没有吃过多种颜色的梨和苹果吗?难道你们都没有观察过大雁的飞行吗?

 

 

从现在开始

(人教版,二年级96页)

 

【课文原文】:

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当“万兽之王”。大家都非常担心: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

[本文根据管家琪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忽悠了这么多动物,太搞笑了。在这里忽悠是“搞笑、恶搞、恶作剧”的意思。

【学习目标】:

(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对学生说】:

老虎才是“万兽之王”。虽然老虎狮子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但是老虎比狮子更厉害狮子是群居哺乳动物是靠着集体的力量捕猎。而老虎单独行动,靠自己的超高本领捕猎有一个俗语,叫“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说,一座大山上有很多动物,但是只有一只老虎,这一只老虎就是“万兽之王”,因为所有的动物都不敢冒犯这只老虎。

同学们,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在茂密的深山老林里生活着很多动物,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万兽之王”,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有一天,一只老虎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老虎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上天任命来管理这里的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意。”老虎一听愣住了,狡猾的狐狸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各种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但是老虎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还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就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老虎害怕狐狸怪罪自己,也慌忙逃走了。“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再说,字典上对“兽”的解释是: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而猫头鹰不属于兽类,属于鸟类,所以它根本没有竞选“万兽之王”的资格。同学们可以立即查一下字典,验证我的说法。

【对作者说】:

你竟然不知道猫头鹰不属于兽类?真是傻得可怜!如果你是有意恶搞,那还不如让蚂蚁竞选“万兽之王”

【对编辑说】:

假如老虎都识字,那么任何一只老虎看了这篇课文都肯定会很生气!假如外国的生物学家知道你们让猫头鹰出任第一任“万兽之王”,他们会感到哭笑不得,会赞赏你们恶搞的水平超高!

 

 

父亲和鸟

(人教版,二年级135页)

 

【课文原文】: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童年的时候,一天清晨,父亲带着我从一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蒙雾雾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有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见一声鸟叫。

父亲指着一跟树枝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恩,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味道,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

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我奇怪地问:“为什么?”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

[本文根据牛汉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鸟,但是不知道忽悠的是什么鸟。在这里忽悠也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胡说”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先设个圈套让“我”和“父亲”胡说,通过“我”和“父亲”的胡说教育学生。在这里忽悠也可能是“谣传”的意思,也可能是编辑把谣传当作真事了。

【学习目标】:

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对学生说】:

同学们,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沂蒙山区的农村度过的,那时候山中的树林里有很多种鸟,那时候的沂蒙山区的绝大多数小孩和一些大人没有爱鸟的意识。所以有很多人喜欢打鸟,小孩用弹弓,大人用猎枪。我也喜欢用弹弓打鸟,我寻找各种鸟的水平很高,但是我不会辨别林中的鸟的气味,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高明的猎人能辨别林中的鸟的气味。

事实上,在树林里过夜的鸟并非“总是一群一群的”。有些鸟喜欢群居,而有些鸟喜欢独居。例如,麻雀、燕子、乌鸦等喜欢群居。食肉类的鸟一般不喜欢群居,如猫头鹰、各种隼、金雕等。喜鹊等一些鸟有时候独居,有时候群居。在鸟儿孵化和喂养后代的时期,鸟爸爸、妈妈都是和孩子们在一起。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事实上,鸟儿的羽毛都有防水功能,早上的雾气不会潮湿鸟儿的羽毛,更不会影响鸟儿的飞行。肯定有很多同学已经发现,所有的鸟儿都喜欢用)“梳理”自己的羽毛,这是为什么?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把羽毛上的脏东西去掉;二是,加强羽毛的防水作用。原来,鸟类尾基部背面一对皮肤腺,名叫尾脂腺,也叫羽脂腺。尾脂腺能分泌油脂,鸟经常用喙在尾脂腺上擦磨,然后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这样使羽毛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鸟类的尾脂腺的发育程度,一般与鸟类生活的地区环境和食性有关,如生活在水中的鸟类尾脂腺就更发达一些。鸭子、鹅、鸳鸯等水鸟特别喜欢“梳理”自己的羽毛,所以它们的羽毛的防水能力很强,所以鸭子、鹅、鸳鸯等水鸟经常在水里,但是羽毛不会被水浸湿。海燕、海鸥等海鸟的羽毛的防水能力也将强,所以经常在十分潮湿的海面上空飞翔。

同学们,编辑虽然是在忽悠,但是他们的愿望是好的,就是希望你们爱鸟。鸟是农作物、树木害虫的天敌,是人类的朋友。假如没有了鸟儿,害虫会泛滥成灾,人类也很难在地球上生存,所以人类保护鸟儿也就是保护自己,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明智的好人都应该爱护鸟儿。

【对作者说】:

牛汉先生,你父亲的鼻子真牛!你父亲用鼻子发现的鸟到底是什么鸟?这样的鸟到底是什么气味?能用书面语言表述吗?

【对编辑说】:

关于鸟的生活习性,恳切希望你们请教有关专家,不要把道听途说当真事,不要用这样的道听途说糊弄孩子。如果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真的去寻找林中的鸟儿的气味怎么办?如果他执着地寻找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找到,又该怎么办?我小的时候好奇心就特别强,如果我小的时候学了这篇课文,肯定信以为真,肯定去寻找林中的鸟儿的气味……

另外,前些日子在网上发现一个有趣的消息。有两个省的公安机关把弹弓也当作是“凶器”禁止。只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才有这样的“奇事”!我国的第一个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童年时代和我有一个同样的爱好,就是喜欢用弹弓打鸟许海峰走上射击之路,得益于他的中学体育老师,那位体育老师兼任地区体校的射击教练,他偶然知道许海峰打弹弓的爱好,就让许海峰去体校,许海峰这才第一次摸到枪。假如许海峰的童年生活在禁止弹弓的省,那么中国就会推迟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时间。不过,如果把那两个省禁止弹弓之事编成一片课文,肯定很幽默、很有趣,还会产生“三个有利于”的奇效: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威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回声

(人教版,二年级148页)

 

【课文原文】: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啊!”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啊!”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妈妈笑着说:“孩子,跟我来!”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啊。”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妈妈笑着点点头。

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又是忽悠青蛙。在这里忽悠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恶搞”的意思。就是,设个圈套让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讲解“回声”(声波)的科学道理。青蛙居然精通物理学,显然是一种恶搞。

【学习目标】: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对学生说】: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青蛙妈妈关于回声的解释了吗?你们肯定不很明白,那是不是说明你们连小青蛙都不如?不是的,没有上过高中的大人也不会真正明白声音与水波有什么关系。你们只有上了高中,而且好好学习一门叫“物理”的课程,才能真正明白。

同学们,假如你的爸爸(或妈妈)没有上高中,你让他解释回声,他肯定也不会。可见,编辑杜撰的这个青蛙妈妈真了不起,它比没有上过高中的人类还聪明!

【对编辑说】:

坦率地说,我在高中学习声波时,物理老师也是像青蛙妈妈那样讲解水波与声波的关系,但是我当时是似懂非懂,有点稀里糊涂,过了一个多星期,随着学习了更多的声波知识,我才逐渐明白了。假如我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这篇课文,那我肯定是一头雾水了!我也许会感到自卑,因为我连小青蛙都不如。我对儿童心理学有些研究,我可以断言,现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学习这篇课文,肯定是一头雾水。

编辑们,你们让一个青蛙向刚上学的二年级的孩子介绍高中物理学专业问题,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样的课文能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二年级的七、八岁的娃娃能探索什么科学问题?如果用动物可以进行物理学科普,你们还不如让一只蛤蟆给二年级的孩子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三只白鹤

(人教版,二年级169页)

 

【课文原文】:

一天中午,三只白鹤在河里捉到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

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第二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天空,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第三只白鹤看了看河边的大柳树,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边。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三只白鹤都睡醒了。第一只白鹤朝太阳飞去。第二只白鹤朝白云飞去。第三只白鹤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

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白鹤。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恶搞、恶作剧”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导演了这样的恶作剧,通过这样的恶作剧考验孩子的智商。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只白鹤。

【对学生说】:

同学们,事实上,很多鸟儿对固定目标的记忆能力要比我们人类高明得多!比如说,燕子第一年春天在北方的某个人家筑了窝,秋天飞到遥远的南方,第二年又从遥远的南方回到它们在北方的家。燕子要飞越无数的崇山峻岭,要飞越很多的河流湖泊,有的还要飞跃浩瀚的海洋。燕子的超长的记忆本领实在是太令人钦佩了!我小的时候做了一个验证燕子记忆能力的有趣的试验。1972年春天,一对燕子夫妇在我家的房梁上安了家,我很高兴。我妈妈对我说:“燕子是吉祥鸟,你不要惊吓它们,它们明年可能还来咱家。”我半信半疑,就想验证一下。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小红布条,捉了一些小蚂蚱,然后我捉住了在我家的燕子妈妈。我将小红布条系在燕子妈妈的左腿上,又给燕子妈妈喂小蚂蚱。燕子妈妈吃了小蚂蚱之后,我就放了她。我给燕子妈妈吃蚂蚱,是为了让燕子妈妈不要认为我是想伤害它,让它认为我捉它是为了给它吃蚂蚱,果然燕子夫妇没有离开我家。4只小燕子慢慢长大了,有一天燕子夫妇带着它们的孩子飞走了。我好多天闷闷不乐,总是在想:“明天春天燕子夫妇还会来我家吗?”第二年春天的一天,我家正在吃午饭,突然有两只燕子飞进我家,我看见了燕子左腿上的小红布条,兴奋极了……

鹤的记忆能力甚至比燕子还高明。鸟类为什么有惊人的记忆能力,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因为云彩是不断地无规则地运动的,也可能会随时消失,所以我可以断言,任何鸟都不会以云彩做记忆的标志物。我不知道鹤是否有埋藏食物的习性,假如鹤有这种习性,那么我坚信所有的鹤都能够轻易而举地找到它们埋藏的食物。鹤也是迁徙的鸟类,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而不迷失方向,找自己埋藏的食物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编课文的人是以自己的愚蠢揣测记忆本领超高的聪明的鹤,所以这篇课文是搞笑、恶搞,没有任何意义。

【对编辑说】:

请不要以这样的方式羞辱白鹤的记忆能力。天下没有一只白鹤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傻。

 

 

蘑菇该奖给谁

(苏教版,一年级39页)

 

【课文原文】:

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

小黑兔得意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小白兔难为情地说:“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兔妈妈问。

“我跟乌龟赛跑,所有的乌龟都跑不过我!”小黑兔说。

“我跟骏马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小白兔说。

“我的好孩子,”兔妈妈亲了亲小白兔,从篮子里挑出一个最大的蘑菇,“这是给你的奖品!”

小黑兔不服气的问:“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大蘑菇给小白兔?”

兔妈妈说:“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

[作者邝金鼻,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野兔。在这里忽悠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怂恿、教唆”的意思。就是,设个圈套让兔妈妈通过奖励大蘑菇怂恿小白兔的不自量力,教唆小黑兔好高骛远。

【学习目标】:

初步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示真正本领。

【对学生说】:

如果我是兔妈妈,我就会说:“小黑兔,你与乌龟比赛,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如果你不改正这个毛病,今后就永远不能进步了。小白兔,妈妈都不敢与骏马比赛,你与骏马比赛是不自量力,今后要注意量力而行。现在我做裁判,你们俩比赛,谁是第一,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同学们,我讲了这样的话之后,小黑兔还会不服气吗?

任何奖励都必须有一个公平的规则,才能令人信服。我有点同情小黑兔,因为这个兔妈妈的奖励规则太不公平了。如果我是小黑兔,兔妈妈说:“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我就会说:“老鹰飞得比俊马跑得快,我明天和老鹰比赛!”

看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2002年世界杯。我们的球员在与世界第一强队巴西队交锋之前,的确有“小白兔精神”,有的球员豪气冲天,特别那个门将,记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个记者问他:“听说本届世界本结束之后,你要到国外发展?”他样样得意地说:“有这个想法!”比赛的结果是惨不忍睹!那时候我儿子是个小球迷,骂骂咧咧地说:“他妈的!什么玩意!还到国外发展,到国外只能守厕所门!”虽然我儿子的话有点不文明,但是他是被那个不自量力的门将的狂言惹恼了。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可以适当与同学比学赶帮,但是不能不自量力、好高骛远,必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再说,我特别讨厌仅从分数看待学生,因为学生时代的考试分数也不能代表一个人将来的工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将来也可能成为在某个方面很有工作能力的人。小白兔与俊马比赛,结果是永远失败,因为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

总之,无论是学习,还是做有益的事情,只要是尽心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了。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人只要尽心努力,就一定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

【对作者说】:

如果让你当中国的足联主席,那么“叉腰肌”的发明专利就不是谢亚龙了。

【对编辑说】:

你们为什么会选编这样的课文?你们是想通过这篇课文教唆孩子不自量力?教唆孩子好高骛远?如果是这样,你们还不如编一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童话。

 

 

蚂蚁和蝈蝈

(苏教版,一年级115页)

 

【课文原文】: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蝈蝈。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嘲弄、戏弄、耍弄”的意思,也是“吹嘘”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的方式嘲弄(戏弄、耍弄)蝈蝈,吹嘘蚂蚁。

【学习目标】: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对学生说】:

同学们,你们谁见过满头大汗的蚂蚁吗?肯定没有!谁见过蚂蚁背东西?也肯定没有!所以编辑是胡说。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怎么能随便嘲弄动物的生活习惯呢?蝈蝈是一种古老的昆虫,他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高唱不止,它那美妙的歌声为人们带来了快乐,现在还生活得很好,凭什么要戏弄它们?

蝈蝈分布于河北、河南、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和安徽。我童年时代所在的沂蒙山区盛产蝈蝈,我每年都养蝈蝈,蝈蝈是我童年的欢乐,我爱它!

我强烈鄙视嘲弄蝈蝈的人,是因为我爱它,还因为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农民的好朋友。我们吃的粮食有蝈蝈的卓越贡献,因为它们每年都消灭很多农作物害虫。孩子们,热爱蝈蝈吧!保护蝈蝈吧!尽情地赞美蝈蝈吧!

好人都是靠辛勤的劳动生活,但是也有靠不正当手段获得不义之财的人。如:贪官、强盗、奸商、小偷,等等。我这里所说的奸商就是黑心肠商人,就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家伙。我国的电力、电信、石油、烟草、银行、保险、盐业、铁路、广播电视管理等国有企业也是靠垄断权力残酷榨取人民血汗。贪官和这些垄断国有企业就像是吸血虫,语文应该编一篇戏弄吸血虫的课文,以此戏弄贪官和靠垄断权力残酷榨取人民血汗国有企业。

【对编辑说】:

你们生病了还得找医生,人家蝈蝈靠着自身的免疫能力愉快地生活着,代代相传着,你们有什么资格嘲弄蝈蝈?

用汗流浃背、汗流满面、挥汗如雨之类的成语描写蚂蚁,不是更显得蚂蚁勤劳吗?不是更显得你们有学问吗?

 

 

三袋麦子

(苏教版,三年级49页)

 

【课文原文】: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

[作者韦伟,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小猪、小牛、小猴。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设一个圈套,诱导孩子学习小猴。

【学习目标】:

学习小猴聪明勤劳,能从长远考虑。

【对学生说】:

麦子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人的主粮,小猪没有资格吃。小牛喜欢吃青草,对麦子和杂粮不感兴趣。小猴喜欢吃水果和干果,对麦子更不感兴趣了。

年(春节)主要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不是动物的节日。

再说,“快要过年了”一般是指春节前10天左右,也就是农历1220左右,这个时候通常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期。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播种小麦是在秋天大约农历9~10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一些地区播种小麦,是在过了年(春节)之后,一般在第二年春天的农历2~3。小猴在“快要过年了”的时候(一年最寒冷的时期)播种小麦,那小麦只能烂在地里作肥料了。小猴实在是太愚蠢了!土地爷爷也是个老糊涂!

同学们,虽然课文是胡说,但是勤劳是一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荣传统。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靠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失去了的自豪。在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勤劳和智慧,还需要民主、公正和自由。有了民主、公正和自由,勤劳的中华儿女一定能够创造新的东方文明!所有的以任何理由阻碍民主、公正和自由的人,都是贪得无厌的吸血虫,都是阻碍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绊脚石,都是中华民族的败类!都是令全人类唾弃的人渣!

【对老师说】:

北方的老师肯定都知道什么时候种小麦,不知道你们怎样讲这篇课文?

【对作者说】:

建议你们虚心向所在地的农民老大爷请教播种小麦的时间。

【对编辑说】:

你们忽悠的水平真了不起,土地爷爷居然也被忽悠了,再有个土地奶奶就幸福美满了。

 

 

云雀的心愿

(苏教版,四年级112页)

 

【课文原文】:

夏天到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去看看。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

“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地说。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他们飞呀飞,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

“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妈妈,我们的家真凉快呀!”

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说:“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林子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小云雀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这也是妈妈的心愿。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又忽悠云雀娘俩了。在这里忽悠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胡说”的意思,也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就是,设个圈套让云雀妈妈胡说,胡乱诱导小云雀。

【学习目标】:

知道乱砍滥伐的危害,懂得森林的重要作用。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学生说】:

我曾经做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出版了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名叫《人·成语·环境》(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8)的环境保护科普散文集,所以在我的眼里,刚开始云雀妈妈好像是一个学识渊博的环境保护专家,但是最后又像疯子一样胡说八道了:“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如果是这样,那东北地区的冬天还有林海雪原的美妙景色吗?事实上,树木没有能力让热量不易散失。在东北的很多茂密的森林中,漫长的冬天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寒冷极了!

云雀想在沙漠上植树的心愿是好的,但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在沙漠上很容易植树,现在的人类早就把所有的沙漠变成绿洲了。我们现在的人类能做的就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草原,阻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展。

同学们,你们见过鸟能淌汗吗?哈哈哈……

保护环境、热爱林木是全人类文明国家普遍认可的一个环境道德规范。环境保护也是我国近年来中考、高考的热点问题。如果有的同学想了解更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我的《人·成语·环境》。

【对编辑说】:

云雀身姿轻捷,歌声动人,安徒生的《云雀卷》和雪莱的《致云雀》等作品曾经唤起了我对云雀的诸多美好的遐想。你们却让云雀妈妈忽而像个博古通今的老学究,忽而又像个胡说八道的疯子,太没有诗情画意了!太伤感了!这样的童话有什么趣味?有什么意思?只要能飞行的鸟都可以胜任这样的“科普”,从飞行能力来看,让老鹰承担这样的“科普”最合适,何必恶搞云雀呢?

另外,鸟类没有汗腺,所以不会出汗,所以建议将“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说”更改为“云雀妈妈喝了一口三鹿奶粉说”。

 

 

上天的蚂蚁

(北师大版,二年级69页)

 

【课文原文】: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只有一位常常坐在树下的白胡子爷爷知道。

“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

“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你在哪儿?”

“您往地上瞧,我是一只蚂蚁。”

白胡子爷爷往地上一瞧,他的脚边果然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老爷爷眼睛一亮,俯下身子问:“你能行吗?”

“我能行!”

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他边爬边对老爷爷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又忽悠蚂蚁了。在这里忽悠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胡说”的意思,也是“蒙骗”的意思,也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就是,设个圈套让白胡子爷爷胡说,直接蒙骗蚂蚁,间接误导孩子。

【学习目标】:

敢于立大志,还要有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对学生说】:

世上根本就没有通天的树。巨人是明智的,蚂蚁是愚蠢的。可怜的蚂蚁它不知道天有多高,不知道离开了地球上的大气层就不能生存,又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

同学们,虽然勤奋努力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前提,但是成就任何事业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还要靠社会环境。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再怎么爱学习,也成不了有学问的人,因为那个时候升学不靠学习成绩,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制度培养的绝大多数是解题机器,而不是创造性的人才。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制度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教会了人说假话、谎话、空话,一个人想做敢说真话的作家、思想家很难。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不切合实际。每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身体情况确定努力的目标。如果一个人不自量力,如果好高骛远,就会以失败而告终。一个盲人经过努力可以做一个高明的按摩师,但是盲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为飞行员。

【对编辑说】:

我可以断言,你们今后再怎么努力,今生也永远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了,因为你们已经习惯了说假话、大话、空话、怪话。这篇课文可以产生一个新歇后语:想上天的蚂蚁——异想天开。

 

 

乌鸦喝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83页)

 

【课文原文】: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它叼起小石子,

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乌鸦。在这里忽悠也是“胡说”的意思,也有“吹嘘”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吹嘘乌鸦的聪明。

【学习目标】: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对学生说】: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最聪明,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发达的大脑。课文中说的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验证!我坚信,乌鸦能做的这点小事,你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你们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立即回家验证。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没有人都这篇课文提出质疑,就是因为缺乏质疑、验证精神。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走向新的文明,就是因为有一些喜欢质疑、验证的人,质疑、验证的结果是不断否定前人的错误,创造新的真理。质疑、验证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我希望每一个孩子从小就要自觉养成质疑、验证的精神。一个人只要有了质疑、验证的精神,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否则的话,只能是一生碌碌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太需要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了!只要有了质疑、验证精神,任何同学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

同学们,我深深体会到质疑、验证是一种乐趣。对前人的观点提出质疑,然后寻找令人信服的验证的方法,最后从容不迫地批评前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乐趣啊!同学们,如果你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而是想为祖国、为全人类有所创造,那就让我们从验证“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开始,初步品尝质疑、验证的乐趣!

同学们,为了引导你们验证,我在这里作两点提示:

其一,找5个同样的瓶子(比如说同样的矿泉水瓶),分别装进不同数量的水:半瓶、多半瓶、少半瓶、三分之一瓶、少于三分之一瓶。

其二,填入的石子可分为三种:大点的石子、小点的石子、沙子。

最好是几个同学一起验证。比如说,3个同学一起验证。方法是:按照我的提示分别准备好5瓶水,一个同学用大点的石子填,另外两个同学分别用小点的石子和沙子填。

最后把你们的验证结果如实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爸爸、妈妈和老师肯定夸奖你们的敢于质疑、验证的精神,说不定还会给你一个奖励呢。

同学们,当你们上了初中,会学了一门叫“物理”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会学到一个“阿基米德定律”。当你们学到这个定律的时候,一定再仔细回忆、反思你们现在做的这个验证试验。孩子们,务必记住我的话!

【对家长和老师说】:

你们肯定都是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的初中以上的人,你们之所以没有对这篇课文提出质疑,就是因为你们的质疑精神早已经被小学语文等传统的观念扼杀了。我们都是从童年过来的,我们的童年时代都迷信课本,都崇拜课本,都从来没有怀疑过课本。结果是我们都被许许多多的垃圾课文蒙骗得好惨啊!结果是很多人的质疑、验证精神完全丧失了!结果是很多人的创造性思维被许许多多的垃圾课文残酷地扼杀了!这是我们的童年的共同悲剧。请原谅我的坦率!我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希望孩子再重蹈我们的童年的共同悲剧。所以我强烈请求你们能鼓励孩子验证这篇课文。对你们来说帮孩子准备点瓶子和石子就行了,算是一件易如反掌的小事。但是,对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件终生难忘的大事。现在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同样是迷信课本,如果你们引导孩子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课本的错误和愚蠢,孩子们肯定会很有成就感!肯定会很兴奋!这个简单的验证试验可能激发了你们的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许许多多的孩子也许因此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我恳切希望当老师的先根据我的提示做验证试验,然后组织全班的孩子进行分组集体验证,好吗?这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大有好处!

【对编辑说】:

你们杜撰故事的水平实在太差,今后不要再自作聪明了。孩子们会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愚蠢。这篇课文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谢谢!

如果你们看到了这本书,那也不要删去这篇课文,可以将课文修改成这样:

---------------------------------------------------------------------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会渐渐升高了,最后就喝着水了。”

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同学们,这个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

---------------------------------------------------------------------

编辑们,我批评你们的言辞有时有点苛刻,是因为你们有时太不像话了。忠言逆耳利于行,你们如果能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就会把一篇垃圾课文变成了能激发孩子科学精神的优秀课文。也许你的后代会因为修改后的课文而成了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发明家、科学家……

 

 

乌鸦反哺(习作4

(苏教版,三年级71页)

 

【课文原文】:

[一天,陆孝娟在森林里跟妈妈散步,亲眼看到了“乌鸦反哺”的情景,十分感动。后来她这件事写了些来。]

一天,我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忽然从乌鸦巢里传来“哇——哇——”的叫声,声音低沉、嘶哑。

妈妈对我说:“这是一只老乌鸦在叫。它可能饿了,要吃东西呢。”

我感到奇怪,便问妈妈:“它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东西吃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它老了,飞不动了。”“那怎么办呢?”我着急地问。这时,两只小乌鸦衔着虫子飞进巢里。

妈妈对我说:“你看,小乌鸦在给妈妈送食物了。它们长大了,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这叫‘乌鸦反哺’。”

【特别说明】: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中还发现了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和一个童谣,内容如下: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大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了,整天只能呆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着急,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有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地抱着它,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忽悠类型】:

又忽悠乌鸦了。在这里忽悠是“谣传”的意思,也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就是,把一个谣传当真事胡乱诱导孩子。

【学习目标】:

教育孩子对父母要有孝心。

【对学生说】:

“乌鸦反哺”仅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万历年间1573~1620),有一本教育儿童的名叫《增广贤文》的书,这本书中就有“乌鸦反哺”的故事。但是到目前为止,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说法。现代科学也没有证明这个说法。所以,这篇习作是编辑伪造的。

在美国等文明的国家,在经济上孩子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赡养老人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老人生病了也由国家承担治疗费用。在这方面,美国的模式是所有国家都应该学习的。咱们国家亘古至今用一个“孝”字把赡养老人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子女,这是很不文明的!这是传统的落后的封建道德观念!这是与文明的宪政国家理念背道而驰的!比如说吧,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是工人,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但是老了国家什么也不管,全靠我和弟弟赡养。事实上在我国像我妈妈这样的老人很多很多,我认为国家对我妈妈这样的老人太不公平!同学们,你们长大以后应该为促进国家的文明进程做贡献,要让国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要让国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同学们,如果将来我们社会还没有对所有的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险,如果父母生活困难,那就更应该在经济上帮助一下。父母把孩子养大不容易,所以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向父母表达孝心。即使爸爸、妈妈在经济上不需要帮助,也要常回家看看。

 

【对编辑说】:

我认为,不能用虚假的故事教育孩子,因为在课文中堂而皇之地欺骗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本草纲目··慈鸟》中称: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但是该书中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乌鸦反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这种行为的科学解释方法。现代科学也没有证明存在“乌鸦反哺”现象,所以你们杜撰这样的文章是没有科学态度的表现。也许你们以为编小学课文不需要很高的学问,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所以我再次提醒你们,对于涉及到自己陌生的学科知识,要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

退一步说,即使存在“乌鸦反哺”现象,那也不能用动行为模式引喻人的行为模式。“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道德绑架模式,这样的道德绑架的目的就是把赡养老人的责任全部推到孩子的身上,这样的道德绑架模式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符合文明的现代宪政国家理念。国家有责任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不能用一个“孝”字把赡养老年人的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如果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如果双方的父母都没有退休养老金,那么两个年轻人除了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赡养4个老人,如果再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那需要赡养的老人更多。让两个年轻人赡养那么多老人,还让下一代活吗?在美国等文明的国家,年轻人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赡养问题是政府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仅仅宣传“孝”,而应该想办法尽快健全养老保险体制,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这是文明国家对公民的义务!

 

 

肚子再也不疼了习作8

(苏教版,三年级147页)

 

【课文原文】:

小花猫不讲卫生,手上、脸上经常脏兮兮的,别人送他个外号“脏咪咪”。

一天,小花猫满头大汗地从外面跑进来,叫着:“妈妈,我饿极了!有吃的吗?”他一见盘子里放着鲜鱼抓起一条就往嘴里送。妈妈一把将鱼夺下来,拉着小花猫到卫生间洗手。小花猫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嘟囔着说:“我饿了嘛,我饿了嘛……”

一天晚上,小花猫的肚子忽然疼了起来,疼的他在床上直打滚儿。猫医生一检查,是寄生虫在作怪。医生对小花猫说:“病从口入。这都是你吃东西不讲卫生造成的。吃了药,虫子排出来就好了。今后,不要吃脏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

小花猫按照猫医生说的去做了。从此,他的肚子再也没疼过,身体也结实了。

【忽悠类型】:

又忽悠可爱的猫咪了。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搞笑、恶搞”的意思。

【学习目标】:学习小猫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对学生说】:

猫是最常见的家庭宠物之一,我想,很多同学家有猫,很多同学喜欢猫。家有猫同学肯定都会明白,这篇课文是胡说八道,因为谁也没有发现猫会满头大汗,因为事实上猫不会洗手,也不需要洗手,猫吃东西不洗手也不会生病。这篇课文显然是搞笑、恶搞。

仔细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前提。作文真实地反映生活才算是好作文。猫很可爱,也很聪明,我希望家有猫的同学长期仔细观察一下猫,然后写几篇描写猫的生活习惯的真实作文。

这篇课文显然是搞笑、恶搞,但是编辑的意图是好的,就是希望你们在生活中注意讲卫生。

同学们,如果你家里养着猫,在讲卫生方面,向你爸爸、妈妈学习就行了,千万不要向猫学习。

不过猫与其他动物相比,的确有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那就是大便以后立即用土掩埋。猫为什么有这样的本性?我的回答是:我真的不知道。

【对编辑说】:

如果有的天真的孩子看了这篇课文之后真的给小猫洗手,或者小猫不洗手就不让它吃食,那就太幽默了,太搞笑了,哈哈哈……

 

 

黄河象

(北师大版,五年级25页)

 

【课文原文】:

……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200万年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

——————————

[说明:无作者。也许是编辑杜撰的,或者是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连早已经灭绝了的黄河象都忽悠!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也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

【学习目标】:

了解大象化石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

【对学生说】:

根据科学研究,现存的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年长的经验丰富的雌象做首领,象群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首领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

我为了研究人性的本质问题,对一些群居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做过仔细的研究,央视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是我参考的重要资料。大象的生活习性我记忆犹新,所以我很清楚,现存的大象不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象群都是以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象为首领的。我认为科学的猜想、推断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说,现在的大象也是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而来的,很多现在的大象的祖先也许和黄河象是同一个时代,甚至更悠久。所以我想,黄河象也应该以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象为首领。

【对编辑说】:

现在的大象是雌象为首领,凭什么猜想从前的黄河象是雄象为首领?有什么可靠的证据?我恳请你们向中外有关专家进一步咨询。只要你们有点真正的科学的态度,有点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查证这样的问题应该不会很难。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语文课文必须首先尊重现实,尊重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否则的话,那只能是没有一点科学态度的信口开河,只能是胡思乱想,只能是误导孩子。

 

第二部分

 怎样忽悠孩子的

 

我发现直接忽悠孩子的课文特别多,忽悠孩子的方式也较多,主要有六种:一是,违背客观现实故意胡说,睁着眼说瞎话,说谎话、假话、大话、空话、假大空。让学生感到幸福或者自豪,而事实上学生是“被幸福”、“被自豪”。这种忽悠方式是直接欺骗、蒙骗,也是搞笑、恶搞、恶作剧。二是,故意选编虚假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三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四是,用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五是,编选漏洞百出的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胡说、劝说、教育。六是,假借孩子的口气说假话、大话、空话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典型的“假大空”。为了避免孩子被蒙骗、误导,我在此选择了23课文作简要剖析。

 

 

哪座房子最漂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6页)

 

【课文原文】:

一座房,两座房,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

[本文根据杨霞丹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违背客观现实故意胡说,睁着眼说瞎话,说谎话、假话、大话、空话、假大空。让孩子感到幸福或者自豪,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孩子是“被幸福”、“被自豪”。这种忽悠方式是直接欺骗、蒙骗,也是搞笑、恶搞、恶作剧。

【学习目标】:

指出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对学生说】:

同学们,你们要从小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据我了解,在我国,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也不是学校的房子最漂亮。

我是1963年出生的,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沂蒙山区的农村度过的,我的家先后在4个偏僻落后的山村住过。那个时候农村最好的房子大多是村党支部书记的房子,学校的房子一般是属于最差的房子。

事实上,现在,在农村最漂亮的房子依然不是小学堂。谁家的房子最漂亮?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但漂亮的房子大多数是有钱人的房子,或者是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房子,或者做小买卖的爆发户的房子,或者是有在城里打工的人家的房子。现在,在乡镇、城市最漂亮的房子更不是小学堂。哪里的房子最漂亮?可能是政府办公大楼,也可能是贪官或者富人的别墅。

你们可以让爸爸、妈妈在网上搜索2008年汶川地震的图片,你们看了图片就会知道,在汶川地震中,最惨的就是中小学校。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学校的房子建筑质量最差。

孩子们,我告诉你们,在当今世界上,我们国家的教育投资一直属于最少的国家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属于最少的。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依然不高。正因如此,在我国任何时期,同时代的精英人才都不愿意当中小学教师。这就是我国长期的十分遗憾的现实。现在的大学的房子很漂亮,大学的老师的工资也比较高,但这不是国家的投入,而是大学狠狠地搜刮的大学生家长的大量的血汗钱。

 

(图2-1

孩子们,上面这张照片中的这个老师也许正在讲这篇课文,这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会怎么想呢?

孩子们,中华民族要世世代代地繁衍下去,你们将来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希望你们长大之后能改变教育投资少的社会现实,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收入,让同时代的精英人才愿意选择做中小学教师。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算是真正文明起来!

【对作者说】:

希望你能到汶川地震灾区实际考察,采访那些在废墟中幸存的孩子,采访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希望你能到贫穷落后的山村小学实际考察,看看他们的校舍,看看那里的孩子和老师。

 

(图2-2

做人该有起码的良知,你看了这些片之后有何感想?这些孩子也许正在看这篇课文,他们会相信你这样的谎话吗?

【对编辑说】:

编辑们,在我国中小学语文说假话、谎话,有些中小学语文老师也习惯了说假话、谎话,而且不让学生说真话。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违背了语文老师的意图,那写得再好、再有文采,也没有用。我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擅长作文。我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作为“模范作文”在班上宣读,原因有二:一是,我的文采一直较好(但不是语文课文的功劳,而是我从小好看课外“杂书”);二是,我能够较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意图说假话、谎话。但我也许是鬼迷心窍了,所以高考的时候因为作文说真话而遭遇了两次悲惨!

拨乱反正的根本标志是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这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第一杰作,这也是中华民族实施科学复兴大业的第一杰作。十年“文革”期间实行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腐败的推荐制度使很多优秀人才被淹没了,公平的高考制度恢复以后,被淹没了的570多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立即加入了这公平的竞争,但是由于当时的高考录取率很低,不到5%,所以95%以上的考生在1977年名落孙山,于是有很多优秀者又加入了第二年的高考角逐,以此类推,高考大军越来越庞大,高考竞争越来越惨烈。到了我参加高考的1981年,国家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压缩高校招生计划。山东考生多而录取率低(不到3%),所以山东采取四级预选淘汰制。四级预选淘汰制就是,考生必须经过校级、县级、地级、省级四级预选之后,才能取得参加国家统考的资格。所以,对每一个考生来说,每一次预选都是一次“生死攸关”严峻的考验,于是在我国的高考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惨烈竞争开始了。

当时国家实行四级预选淘汰制的目的就是逼迫一些考生不要再争过高考这个独木桥,所以在学校预选的时候,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假如考不上大学。要求考生自己拟一个副标题。我心里明白,正确的立意应该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但我也许是鬼迷心窍了,所以我拟的副标题是:我就让理想的火花在瞬间泯灭。我在作文中阐述了我的理想,又分析了当时落后的沂蒙山区农村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不上大学我就没法实现我的理想,我也是通过这篇作文表明我必须考上大学的决心。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语文老师在我的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得分栏里用黑色圆珠笔写了一个“100”,又用红色圆珠笔写了一个“0”。我发现我的语文总成绩是把作文按“0”分计算的,于是我找到语文老师,问:“你写的这个黑色的‘100’是什么意思?”他说:“从文采和写作技巧来看,你这篇作文可以得100分,但是你的立意非常错误,所以给你判了0分。”我说:“判分是老师的权利,你给我判0分,我毫无怨言,但你这样做是在戏弄我,希望你不要用这样的手段再戏弄你未来的学生。”他冷冷一笑,没说什么。因为即使他把作文判了“0”分,我的总成绩也已经远远超过了校级预选分数线,所以我也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就走了。

更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语文老师将我的作文刻板印刷后发给了每一个同学,让每一个同学写一篇读后感,号召全体同学批判我。他对我说:“你就把你这篇作文当作是别人写的,现在再写一篇批判这篇作文的作文,否则后果自负。”我一声不响地走了,但我再次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我的观点。大多数同学反对这个语文老师的做法,所以就随便胡诌了一篇作文糊弄他。但有的同学却用激烈的言词对我进行了苛刻的批判……

更更出乎我的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我写的新的作文触怒那个语文老师,他要求学校取消我参加县级预选的资格,也就等于取消我的高考资格!幸亏我们的校长是一个耿直的老八路出身,他认真看了我的两篇作文,对那个语文老师说:“我看这两篇作文写得很好,很实在。在穷山沟里拉‘弯弯铁’(锄头)还用着xy了?以后你告诉学生,这是重点中学,不想考大学的,就别来我这里上高中!”就这样,那个语文老师的阴谋被老八路枪毙了……

在后来的县级、地级、省级预选中,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含泪离开了学校,对很多同学我怀着同情的心理,但对于那些为了讨好那个语文老师而用激烈的言词苛刻地批判过我的学生,我怀的是幸灾乐祸的心理。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本中已经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指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文革”期间我被迫说谎话,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我又恢复了说真话的本性,但是我那个时候太天真了,所以在那篇作文中说了真话而险遭“遇害”!我顺利地通过了四级预选,可是在正式高考中我居然又一次鬼迷心窍了!我的高考语文成绩是62分。我十分困惑,后来从一个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老师那里得知。那年高考阅卷有一个特别的评分标准:凡是作文跑题的,最多只能得8分。我明白了,我的作文被判跑题了!那年的作文满分是40分,我平日考试作文成绩没有低于过85分。假如我高考正常发挥的话,我的作文分数最少应该是:40×85%34分。那年我的高考成绩如果再加上25分,就可以报北大。可见社会对说真话的孩子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后来我跟着鲁迅学鬼了,凡是预感到有“危险”的文章,我一律用笔名,而且经常换笔名……

编辑们,我很清楚,编这样的课文不仅仅是你们的责任,也有某些领导的意图。我明白,你们编这样的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到幸福,让孩子从小就感谢政府、感谢国家、感谢各地的领导。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观察现实世界的眼睛,所以这样的蒙骗培养不出爱国情感。

 

(图2-3

这张照片中的老师也许正在讲课篇课文,他和他的学生会相信这篇课文吗?你们看了这张照片有何感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们的一些领导喜欢叫喊一句瞎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但万分遗憾的是,事实上我们国家一直是在苦孩子,一直是在穷教育!比如说,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5.1%,我国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这一比例要在2000年达到4%。结果怎么样?结果是,2003年还只达到2.84%2004年更降到2.79%。据专家计算,仅1993~003年间,全国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欠账高达9391亿元。再比如说,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主体是中央或地方高层政府,而我国却恰恰相反,把包袱甩给低层或基层政府,甚至是以乡镇为主。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全国义务教育中,中央财政负担2%,省地财政负担11%,县财政负担9%,乡镇财政负担78%(其中大部分负担实际上又以各种方式转嫁给了农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难堪的局面?我们国家没有钱吗?事实上我们的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因为我们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们是美国的第一债权国。我们的“公仆”每年的“三公”消费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最近听说,上海世博会的投资高达6000多亿元!6000多亿元是多少年的教育投资总和?广州亚运会的投资会是多少?广州亚运会的投资又是多少年的教育投资总和?

直言不讳地说,各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喜好说假话,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各个时代的小学课文中都有很多这样的睁着眼说瞎话的课文。咱们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说假话开始,这是中国特色的一个巨大悲哀。你们曾经被睁着眼说瞎话的课文蒙骗,现在你们又用睁着眼说瞎话的课文蒙骗下一代,难道中国就这样世世代代地蒙骗下去吗?

编辑们,我看了这篇课文后,记忆的屏幕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许多惨不忍睹的照片,在灾难降临之前,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也许正在甜甜地高声朗读这篇课文,他们绝对没有想到小学堂就是集体埋葬他们的坟墓……

日本是经常地震的国家,日本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把所有的学校都建成了地震避难所。也就是说,发生地震后,所有的人都可以到附近的学校避难。我想,在日本不需要用这样的课文教育孩子,孩子和所有的家长都会赞赏政府的英明。在我国,发生大地震以后,幸存的家长也会首先去学校,但是我们的家长去学校不是为了避难,是去看孩子是否遇难了。我可以断言,今后在全国各地发生大地震,最惨的还是中小学校的房子。今后不管在哪里发生大地震,汶川地震的悲剧还会不断地重演……

唉,好像谁也不能怪罪,因为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多,所以中国人的命最不值钱。记得温家宝总理在一个外交场合好像说过: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减少了4亿人口。这的确是大实话,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如果中国再有4亿多的过剩人口,污染会更严重,生活质量会更差。我有时候在想,离开中国也是一种很好的爱国形式。如果有10亿人口到美国去,那么中国和美国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就正好互换了,那么中国的人凭着勤劳和智慧,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会很快就会超过现在的美国……

 

 

我愿是只幸福鸟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83页)

 

【课文原文】:

我愿是一只幸福鸟,

展翅飞翔在云霄。

森林频频招手,

大海对我微笑。

 

啊,我要飞到台湾,

和小同胞紧紧拥抱。

要和他们一起飞到西沙、南沙。

去观看祖国南海的美丽富饶。

 

我要飞到安徒生爷爷的故乡,

去向卖火柴的小女孩问好。

我要飞到尼罗河边,

在金字塔前和小朋友唱歌、欢笑。

 

我要飞到白求恩爷爷的国土,

栽一棵自长白山的松苗。

我要飞遍全球,

祝福各国向朋友世代友好。

 

我愿是一只幸福鸟,

为人类的幸福高唱歌谣,

让明媚的春光洒满世界,

为全世界儿童的友谊搭桥。

——————————————

[本文作者戴群,选入教材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就也是违背客观现实故意胡说,睁着眼说瞎话,说谎话、假话、大话、空话、假大空。让学生感到幸福或者自豪,而事实上学生是“被幸福”、“被自豪”。这种忽悠方式是直接欺骗、蒙骗,也是搞笑、恶搞、恶作剧。

【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与世界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情感。

【对学生说】:

同学们,坦率地说,我虽然了解本文作者戴群,但是我可以断定这是一个装嫩的居心叵测的老家伙。

同学们,因为你们是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所以我在这里告诉你们一些关于我国(大陆)教育的数字。

1994我国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评估是2%。当时世界平均水平为5.2%一般发展中国家3.9%最不发达国家3.0%。在世界151个国家中,我国名列第149倒数第三200399日至21日,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随后,她向媒体公布材料时,称中国的教育开支之少,连贫困国乌干达都比不上!这一年政府公共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它来源去填补。现在的投资比例是多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达到4%的目标。也就是说,现在肯定是3%左右。

台湾1968年就已经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教育投资比例在1980年代就超过了5%,现在已超过6%。中小学早已经按照统一标准配置教育资源。被称为“硬体”的校园、校舍、场地、设备、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各校之间几乎已经没有明显差距。就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哪怕全校只有十几名学生,也同样有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微机室。而且无障碍设施齐备,为残障学生提供了极大方便。此外,缩小学校和班级规模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现在,大多数国办中小学都实行了35人的小班教学。台湾学校对教育环境建设和生活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视。无论校园是大是小,到处都绿树成荫,鲜花争艳。教室走廊展出了师生作品,校舍外墙装饰了科普壁画。草地间、树荫下的坐椅、“聊吧”成了学生交流、休憩的好去处。学校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科学精神。无论是饮水、用餐、还是盥洗、如厕,其洁净度、舒适度都达到了相当的标准。经过营养搭配的学生餐,装到校园各处的直饮水,配有洗涤皂液的洗手池,能够自动冲水的小便器。台湾的中小学还为学生免费提供可口的营养午餐。

 

(图2-4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鸟儿,假如你飞到了台湾,你还认为自己是一只幸福鸟吗?

金字塔所在地的埃及1998年开始实行8年义务教育,教育投资比例已经接近7。不过那里虽然有高大、雄伟的金字塔,但是森林很少,多是茫茫沙漠。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还是不飞到那里为好。

安徒生爷爷的故乡——丹麦,在1814年就宣布实行7年义务教育,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比较早的国家。1973 年起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现在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12岁以下的孩子,连成绩单都没有,也不评选模范学生。学生就近选择学校,如果选择私立学校,则政府按公立教育标准报销一部分学费。那里早已经没有了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贫穷的家庭。孩子从生下来到18岁的牛奶费也由政府支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前教育也由政府买单,学生每月还可以拿到生活补贴。那里的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很有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住院分文不花,连住院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病房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病人住院空手进去即可。那里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森林茂密,环境优美。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鸟儿,假如你飞到了安徒生爷爷的故乡——丹麦,你还认为自己是一只幸福鸟吗?

白求恩爷爷的国土——加拿大是世界上全面推行中小学福利教育且教育经费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联邦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加拿大拥有世界上一流的中学、小学教育,学习条件世界一流。全国推行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公民或永久居民及其子女从小学到中学全部享受免费教育。除不交学费外,学校还要负责学生午餐、保险等各种费用,教育福利制度相当健全。大学教育有的社区学院也是免费的,学前教育虽然不是免费,但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根据家庭收入情况,由政府部分或全部支付教育费。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不满18岁的孩子每月可领取100加元到200多加元的牛奶金。对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廉租金住房,保证人人有房住。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收入来源,单身可每月领取500~700加元(1加元约合6.6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以一直领下去,一直到死。任何65岁以上的公民不管过去工作与否或工作时间长短,均可申请联邦养老金。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保健体制,可谓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保健体制之一。加拿大的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环境像丹麦一样优美。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只鸟儿,假如你飞到了白求恩爷爷的国土——加拿大,你还认为自己是一只幸福鸟吗?

同学们,多年来成千上万的脏官早已经不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幸福鸟了,所以他们早已经带着老婆孩子和天文数字的赃款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了,其中飞到白求恩爷爷的国土——加拿大的最多。还在中国的成千上万的“裸官”也早已经不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幸福鸟了,所以他们也早已经让老婆带着孩子和天文数字的赃款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了,他们将来也会在某一天带着更多的赃款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了……

同学们,我们国家还有数千万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我们国家没有钱吗?我再告诉你们几个有趣的数字:1994,我国的教育经费700亿,但是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正好是公款吃喝的一个零头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仅仅几年就20亿,他挥霍了多少就不知道了。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也就是说,1994每个市自治区)的平均教育经费20多亿元;也就是说,仅仅许宗衡这个不大的脏官就把1994接近一个省的教育经费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那提拔他的更大的赃官贪了多少?现在只有鬼知道……美国的学生比加拿大的学生还幸福,但是我们国家借给美国的钱是天文数字,应该早就超过了10000亿美元……孩子们,我告诉你们这些数字,希望你们长大了以后,能改革社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真正地越来越幸福……

同学们,假如你真的感到自己是幸福鸟,我希望你能知道在中国(大陆),还有很多不幸福的鸟……

 

(图2-5

同学们,这些看书的孩子也许正在看这篇课文,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幸福鸟吗?

同学们,假如我是一只神鸟,我将吃了所有的贪官的眼睛,为的是不让他们不睁着眼说瞎话。假如我有包黑的狗头铡,我将立即铡下许宗衡的狗头……

【对作者说】:你是弱智?还是已经没有了良知?假如你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假如你的孩子知道这篇课文是你写的,假如你的孩子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他(她)为你感到自豪吗?

 

(图2-6

你看看这张照片,她正在看语文书,也许正在看这篇课文,她好像流泪了,这是幸福的泪花?

建议你到台湾考察,顺便尝尝中小学生的免费营养餐。

假如你是一个孩子,假如课文说的是你的真心愿望。台湾、埃及、丹麦、加拿大都没有毒奶,也没有假疫苗,也没有假冒伪劣食品,更不用担心被丧心病狂的人意外伤害。所以,你喜欢看望这些地方的孩子,但是这些地方的孩子肯定不会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这些地方的孩子和大人都可以随便说真话、实话,但是我们这里的大人、小孩都说假话、谎话,你想和这些地方的孩子交朋友,但是人家恐怕不愿意和说假话、谎话的孩子交朋友。

【对编辑说】:

假如你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假如你的孩子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他(她)还喜欢你编的这篇课文吗?他(她)还认为自己是一只幸福鸟吗?

 

 

快乐的节日

(苏教版,二年级27页)

 

【课文原文】:

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儿吹着我们。

我们像春天一样,

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

像朵朵花儿开放。

花儿向我们点头,

白杨树哗啦啦地响。

它们同美丽的小鸟,

向我们祝贺,为我们歌唱。

它们都说有了我们,

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感谢亲爱的祖国,

让我们健康地成长。

我们像小鸟一样,

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

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

飞向我们的理想。

唱啊,跳啊,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伙伴,

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

[作者管桦韦伟。]

【忽悠类型】:

该文也是违背客观现实故意胡说,睁着眼说瞎话,说谎话、假话、大话、空话、假大空。让学生感到幸福或者自豪,而事实上学生是“被幸福”、“被自豪”。这种忽悠方式是直接欺骗、蒙骗,也是搞笑、恶搞、恶作剧。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对学生说】:

同学们,现在对你们说“祖国”这个词有点早,什么是祖国?你们现在可以理解为:祖国就是你出生的地方,就是你家住的地方,就是你上学的地方,就是你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

世界上为什么有很多国家?为什么有中国?先有人,才有家。同样,先有人,才有国。很多人团结起来创建了一个国家,也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组成了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爱护国家,每一个都有义务保卫国家的安全。但是任何人没有必要感谢国家。相反,要感谢爱护她的人民,要感谢保卫她的人民,要感谢建设她的人民,要感谢为她获得了荣誉的人民,要感谢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人,等等。比喻说,每一个老师都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国家应该感谢每一个老师。当国家不爱护大多数的人,不爱护大多数的家;当大多数的人没有权力、没有办法监督、管理国家,那么国家就是由少数人控制的暴力工具,那么这样的国家必然灭亡。

要求人民感谢国家时陈旧的封建观念,是虚伪的,是错误的。比如说,在我国,自汉朝刘邦以后,历代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中国绝大多数的古代人不信鬼神,不信宗教,但是对“天”有一种特别的恐惧感。孔子说: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说,人对天要敬畏,如果得罪了天,就会受到天的惩罚,当天惩罚人的时候,祷告也没有用了。我国对“龙”还有一种特别的崇拜心理。“真龙天子”就是皇帝自称是“真龙”,也是天的儿子,是代表天意来管理臣民的。所以臣民要敬仰、敬畏皇帝,要感谢皇帝、感谢国家。事实上“真龙天子”不过是一个谎言,所以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都被农民暴力起义灭掉了。前苏联共产党自称是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谎言,前苏联等所有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只是打着工人、农民的旗号暴力夺取政权,一旦建立了国家以后,国家的权利就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所以前苏联及东欧等所有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暴力镇压工人、农民的反抗,镇压所有的持不同政见的人。后来前苏联及东欧等所有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识破了共产党的谎言,所以前苏联及东欧等所有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土崩瓦解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力模式事实上是一种特殊的封建专制管理模式,所以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像封建社会一样,要求人民敬仰、敬畏最高领袖,要求人民感谢、感激国家。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是苏联模式的,所以中国(大陆)也是一直要求人民敬仰、敬畏最高领袖,要求人民感谢、感激国家。举个例子。2010年,周洋冬奥会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当时有记者问周洋:奥运会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周洋回答: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结果周洋的这样的答记者问令很多领导很恼火。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就批评周洋在获得冠军后的感言说得不到位。于副局的原话是: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完感谢父母就完了。38日《新京报》)还有的领导说,今后要注意加强对运动员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等等。事实上,指责周洋的官员才是虚伪的、没有道德的、无耻的,因为这样的人为了升官什么样的肮脏事都能干出来!现代文明国家的正确的理念应该是国家感谢每一个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感谢每一个呕心沥血的默默无闻的教练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在获得本届奥运会第八块金牌、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冠军后感言是:“我现在只想和妈妈紧紧地拥抱一下。”很多美国姑娘对这样的话很兴奋。美国的任何官员都不敢对任何运动员的任何言论说三道四,否则就是侵犯人权的恶劣行为,就会身败名裂,就会失去公民的选票,就会灰溜溜地下台。事实上,从运动员的感言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2008北京奥运会上,北朝鲜女子举重运动员朴贤淑夺得63公斤级女子举重金牌后,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队前几天的失利的确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一想到我们的将军,我就克服了恐惧和压力。最后一举,我感到将军正在看着我,正是这种力量让我把杠铃举了起来。”这个“将军”就是北朝鲜的皇帝金正日。如果北朝鲜朴贤淑说了周洋说的话,那她一回国就立即被皇帝秘密枪毙了。也就是说,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只能说谎言,不能说真话,但是我们国家已经比北朝鲜文明多了。以前我国对运动员采取的是“封口”措施,就是让运动员不回答记者的任何提问。记得1990年代,一个跳水运动员在美国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时候,一个记者问了她三个问题,她连说了三个“不知道”。就是一问三不知!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比以前也文明多了,但比美国等文明国家还差得远!文明的国家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过着快乐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免费上学,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文明的国家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同学们,如果你们现在的一些人已经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么你们现在也不需要感谢国家,你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是好好学文化,长大了为国家工作,为国家做贡献。这样,将来你们的孩子也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国的人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文明地生活下去。

哪里的孩子生活的不愉快,哪里的孩子过着贫困的生活,哪里的孩子没有钱上学,哪里的孩子生病没有钱治病,就说明那里管理国家的官员是坏蛋,他们贪污、挥霍了你们的爸爸、妈妈为国家创造的财富。

 

(图2-7

同学们,这张照片上的同学也许正在学习这篇课文,他们会怎么想呢?

同学们,假如我的儿子现在上小学,他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我也会整天为他担心。我担心他得了大病没钱治疗,我还担心他被毒奶伤害,我还担心他被假疫苗伤害,我还担心他被假冒伪劣食品伤害,我还担心仇视社会的人把他当作了发泄对象,我还担心他将来找不到工作,我还担心他将来买不起房子,我还担心他将来说了真话被哪个赃官迫害,等等。

【对作者说】:

托尔斯泰《安娜·卡特尼娜》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国现在的成千上的失学儿童也肯定是“各有各的不幸”,但是有一个共同的不幸就是,国家没有实施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如果你想当一个流芳后世的作家,我恳请你去采访、调查那些失学儿童,真实反映他们每个家庭的不幸。这样就会挽救很多可怜的孩子,就会促进中国(大陆)的文明进程。如果你不改正,那我鄙视你这样的睁着眼说瞎话的人,请原谅我的坦率。

【对编辑说】: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是不同时期的教育方式有所变化。

教育我们这一代人爱国的小学课文主要有三类:一是,把旧社会说成是“万恶的”;二是,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黑暗的”;三是,把美国说成是帝国主义,把苏联说成是修正主义,把我们的中国大陆说成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和我的小学同学就信以为真了,但是我长大了以后才明白,原来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得很富裕、很文明、很幸福,原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台湾早已经变成了富强的“亚洲四小龙”,原来我们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连温饱被没有解决的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原来多年来经常有成千上万的人大批人舍命偷渡香港,原来对付成千上万的偷渡香港的人的办法就是用机枪残酷扫射!原来教育我们爱国国主义教育的手段是无耻的欺骗,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很多精英离开了祖国,再也没有回来。有些人只是怀着衣锦还乡的自豪心态回国探亲。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一些类似的经历……

编辑们,虽然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效果怎么样?事实上多年来一直有很多精英人物不爱国了。许许多多的知识精英不爱国了,所以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留学生一去不复返。据说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多数都出国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有的学者戏称北大、清华主要是给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送劳工的。譬如说,十年之前,一个名叫韩寒80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发表了第一本小说《三重门》,也由此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央视主持了一档节目,将三个在当时对中国考试应付得最好的学生与韩寒做对比,并在节目中围攻并且讽刺当时年仅17岁的韩寒。如今的韩寒已经是很有人气的80后作家,他还在中国,而且用他的文字为促进社会文明努力着。那三位所谓的品学兼优的热爱祖国的孩子如今哪里去了?马楠,十年之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向克林顿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引起很多爱国愤青的叫好如今拿到了美国绿卡,为美国白人生混血儿了。黄思路,十年前中考高考参考书上封面都是她,同时也是被公认的好学生代表,在节目上歌颂中国教育的好来反衬辍学生韩寒不爱学习;如今就职于纽约百老汇尼德兰德演出公司老公同样也是白人。哈佛女孩”刘亦婷,十年前,发表了很多报效祖国豪言壮语,是当时很多人所谓的中国的希望;如今也成了美国白人家庭主妇。从这三个女孩来看,我们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是为美国佬培养贤惠的老婆,是为美国增加聪明的混血儿。我没有贬低三个女孩的恶意,我更没有资格对任何人的人生观、婚姻观说三道四。但是这三个女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很会伪装,很会说谎话。所以他们欺骗了央视,又通过央视欺骗了所有的中国(大陆)人。但这不是三个女孩的错,这是我们多年来实施的虚假的、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最嗜好用爱国主义口号教育人民的许许多多的贪官早已经不爱国了,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很多的贪官带着天文数字的赃款逃跑了。现在的100多万的“裸官”也早已经不爱国了,他们已经把老婆孩子送到了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继续留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官,是为了搜刮更多的民财,他们也早已经做好了随时溜之乎也的准备。现在的很多官员也早已经不爱国了,他们做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每年都产生很多新的“裸官”。据说现在的很多影视大腕也早已经不爱国了。最耐人寻味的是,扮演电影《建国大业》的绝大多数的演员都是“外籍华人”。也就是说,我们事实上是请外国人来扮演庆祝建国60周年的电影!这也算是一个举世罕见的“中国特色”。现在的农民爱国吗?在我国农民一直是最惨的自生自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离乡背井卖苦力,很多农民的土地和住房正在遭受赃官、奸商、黑社会的强取豪夺。我想,让现在的农民说爱国已经很难。现在的工人爱国吗?我国的很多工厂成了全世界的血汗工厂,工人们付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汗水,却得到了世界上最少的工资。我想,让现在的工人说爱国也已经很难。事实上,我们的国有垄断企业和很多奸商也根本就没有把中国人当人看,因为他们在千方百计地榨取人民的血汗。比如说,同样的产品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外国人,以昂贵的价格卖给国人。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我们的人民收入低,但是购物却面对高价格。最近从电视上看到,很多深圳平民为了节约日常生活开支,纷纷到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多年来有很多领导喜欢叫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口号。我想,现在让深圳平民叫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口号已经很难,因为他们要舍近求远到香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这说明他们愿意享受香港的“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很显然,虽然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效果不怎么样,因为现实教育比虚假的、空洞的理论教育更有说服力。

编辑们,你们必须明白,在网络时代很多悲惨的事情很快会曝光,很多谎言会很快被识破。2008年,我在新华网上看到了一篇题为《9岁男孩发烧没钱看病 用红领巾上吊自杀()》的文章,该文开头是:“一个9岁的男孩因发烧不适,找父母要10元钱去看病抓药,然而家贫缺钱的父母相互推诿,为了谁去借钱发生激烈争吵。次日早上,这个孩子没有去上课,他在房间里用自己的红领巾在床梁上打了一个结,然后把下巴伸了进去……虽然已经获救,但直到昨日下午,这个自缢后昏迷了6天的孩子仍然没有苏醒过来……

 

(图2-8

编辑们,这个9岁男孩在儿童节会快乐吗?如果他看了这篇课文会怎么想?他要感谢祖国吗?祖国凭什么让他感谢?

编辑们,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多少孩子没有好衣服穿?还有多少孩子没有钱治病?还有多少孩子没有钱上学?还有多少孩子没有好东西吃?没有好衣服穿的孩子在儿童节会快乐吗?没有钱治病的孩子在儿童节会快乐吗?没有钱上学的孩子在儿童节会快乐吗?没有好东西吃的孩子在儿童节会快乐吗?

编辑们,美国的穷人的孩子生了病,会得到国家提供的免费治疗,事实上很多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这样的。美国给穷人的孩子治病的钱可能是中国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的国家穷,我们的国家富,美国就向中国借了恨多很多的钱。你们肯定知道吧?假如这个9岁的男孩是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儿子是爱没钱的美国,还是爱有钱的中国?

编辑们,那些被三聚氰胺毒奶粉伤害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会爱国吗?那些被三聚氰胺毒奶粉毒死的孩子的父母会爱国吗?

 

(图2-9

编辑们,我坦率地告诉你们,我不好意思说不爱国,但是让我说爱国也已经很难。我不好意思说不爱国,是因为生在祖国,长在祖国,祖国免费供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上学,我还要在祖国生活下去。让我说爱国也很难,是因为我经常很郁闷。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些高中、大学同学不爱国了,他们永远离开了祖国,其中一些同学在美国。我有急事找美国的同学,我给同学打电话,同学都是立即说有急事,过一会给我回电话。我刚开始感到有点奇怪,后来我才明白,我的同学是为了让我少花钱,因为他们给我打电话是每分钟1美分(0.08元人民币),我给他们打电话是每分钟2.4元人民币!现在世界各国的电话运营成本差不多,但是收费价格却是30倍的反差!所以我每次与美国的同学打完电话以后,都会感到惭愧、羞愧、郁闷,甚至愤怒!我们的一个社会主义理论要点好像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但现实是,国有垄断企业就是这样残酷榨取国民的血汗!无情的现实告诉人们,我们的很多理论不过是假大空的谎言!事实上郁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我作为一个公民,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举权,我根本就不知道代表我的“人大代表”是好人还是坏人,更不清楚他们干了些什么事;我作为一个党员,我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举权,我也根本就不知道代表我的“党代表”是好人还是坏人,也更不清楚他们干了些什么事;我作为一个作家,我感受不到真正的言论自由;我作为一个学者,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一些学术观点,经常遭受出版社编辑的种种“刁难”……如果现在地方的哪一位宣传部长或者组织部长当面教育我,我会立即这样臭骂他(她):“我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难道我不是先进文化的一个代表?我为国家创造了税收,难道不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你这样的不学无数的没有人格的下贱的官场小爬虫除了会假大空之外,还能为社会、国家做什么意义的事情?你有什么资格教育我?你TMD滚远点!”

编辑们,据说美国的小学生课本中从来没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但是他们都很爱国。为什么?因为现实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实践已经证明,虚假的空洞的说教只能让人产生逆反心理。让想让人民真正爱国,就必须进行根本的开明的政治改革,必须让每一个公民都有说真话的权利,必须让每一个学者有自由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利,必须给每一个公民真正的监督、管理国家的权利。

另外,于副局座的思想就是被以前的小学语文毒害的。以前小学语文灌输的所谓的“共产主义道德”理念是:国家利益第一、集体利益第二、个人利益第三。正因如此,以前的农民种的粮食绝大多数都交给了国家,结果1960年代的大饥荒使数千万种粮食的农民活活饿死,而确立“共产主义道德”理念的人却膘肥体壮。现在的北朝鲜的农村就像是我国的1960年代。国家利益第一的“共产主义道德”理念是前苏联的老毛子发明的破烂货,这样的虚伪理念最终导致了苏联的亡党亡国。事实上该篇课文也受到了苏联的破烂货的影响。今后的语文应该向学生传达文明的宪政国家理念,否则的话,那么像于副局座这样的心理严重变态的官僚会越来越多,那么中国(大陆)亡党亡国进程将越来越快。像温家宝总理这样的赞赏普世价值的领导,才是国家的希望,才是党的希望,才是忧民忧国忧党的高明领导。

 

 

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三年级6页)

 

【课文原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

[作者乔羽。]

【忽悠类型】:

该文也是违背客观现实故意胡说,睁着眼说瞎话,说谎话、假话、大话、空话、假大空。让学生感到幸福或者自豪,而事实上学生是“被幸福”、“被自豪”。这种忽悠方式是直接欺骗、蒙骗,也是搞笑、恶搞、恶作剧。

【学习目标】:

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对学生说】: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歌曲这篇课文就是歌词。

同学们,我在这里给你们讲一个过去的与《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有关的真实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1977年秋天,在沂蒙山区的几座山岗上,有一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的牧羊童,他一边赶着羊群,一边唱着一支凄凉的歌,歌词如下:

----------------------------------------------------------------

为什么我要放羊

和羊儿满山流浪,

天上飘动着哀愁的云朵,

四周环绕着寂寞的山岗。

羊群儿慢慢游荡在山中,

迎面吹来了萧瑟秋风。

牧羊童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他脸上,

林中的鸟儿望着牧童,

悄悄地听牧童悲伤歌唱。

羊群儿慢慢游荡在山中,

迎面吹来了萧瑟秋风。

没有了任何的功课,

也没了读书的欢乐,

我问你可怜的羊儿,

谁给我们安排下无望生活?

羊群儿慢慢游荡在山中,

迎面吹来了萧瑟秋风……

----------------------------------------------------------------

牧羊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唱着。他有时热泪盈眶,有时凄然泪下,有时仰望苍苍蓝天,有时环顾莽莽群山……

牧羊童唱的凄凉的歌的曲调与《让我们荡起双桨》完全一样!这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的牧羊童就是33年前(1977年)的14岁的我。那年秋天,尽管我以遥遥领先的全校第一名的学习成绩初中毕业,但是那个时候的贪官污吏却无情地剥夺了我继续上高中的权利……

后来邓小平爷爷恢复了考试升学的制度,于是我又回到了教室,于是我加入了高考大军,于是我由一个牧羊童变成了“天之骄子(那个时候的社会对大学生的“别称”)”……

《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于1955年,但事实上1955年以后的许许多多的儿童面临的是饥饿的岁月……1959~1961年,中国(大陆)活活饿死了数千万人!我们这代人在小学、初中时期,能在教室里读书的时间很少很少,我们是生产队的不争工分的童工,我们累死累活地结束了童年、少年岁月……我的绝大多数的小学、初中同学成了半文盲,他们就是后来的第一代到城市卖苦力的农民工……

同学们,我的“牧羊曲”就是我根据《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改编的,因为那个时候我特别讨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因为我那时候很无奈、很痛苦、很悲伤、很绝望、很愤怒,我只好用这种方式发泄心中的无奈、痛苦、悲伤、绝望、愤怒……如果没有邓小平爷爷推动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长大以后肯定会向剥夺了我的学习权力的贪官污吏复仇,也许会用极端手段报复没有公平的社会。

同学们,没有公平的社会总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有时欢乐有时忧。我国的社会从来没有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唱的那样美好。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孩子的最大的悲哀是贫穷、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我们有安全感,不用担心会遭到肉体的伤害。你们现在的大多数孩子的可以温饱了,但是你们没有了安全感。三聚氰胺毒奶和假疫苗曾经毒害了你们中的很多人,这两样毒品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毒害你们;许多丧心病狂的人把无辜的孩子作为报复社会的对象,家长都为你们的人身安全而提心吊胆。你们这代人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孩子像我当年一样讨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我恳切希望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推动中国的民主、文明、公平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作者说】:

你现在怎么有脸见成千上万的因为贫穷而辍学的孩子?将来当你走到黄泉的时候,你怎么有脸去见在1960年活活饿死的数千万冤魂?

【对编辑说】:

编辑们,我在这里再给你们讲一个现在的与《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有关的真实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我现在住的地方与一个小学是“邻居”,这是潍坊的一个城区的重点小学,学校每天早上在学生入校的时间都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我有时候出门买早餐,看见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进了校门,这个时候我觉得《让我们荡起双桨》特别好听。有时侯我会停下来,一遍欣赏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边看着欢声笑语、蹦蹦跳跳的可爱的孩子们。我很羡慕现在的孩子的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2010年的一天,我突然发现欢乐的场景消失了!在校门口有6个手持电警棍的虎视眈眈的警察,孩子们没有了欢声笑语,而是战战兢兢地进入校园。校园的喇叭里依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为什么?原来前不久潍坊的一所小学发生了一起暴力袭击小学生的恶性事件。于是政府要求警察加强警力确保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后来从网上了解到,全国的很多地方连续发生了多起暴力袭击小学生的恶性事件。现在的很多小孩都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常常以怀疑、惊恐的眼神扫视着走近他们的大人。现在的很多孩子的家长也是提心吊胆,不敢让孩子单独上学,而是自己或者安排专人护送。现在的学校每天依然重复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又特别讨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了,感到特别刺耳!这首歌蒙骗了中国(大陆)多少天真烂漫的孩子啊!

我在网上还看了很多警察持枪护送孩子上学的新闻。例如,在新华网有一篇题为《长沙巡警持冲锋枪护送学生上课放学(组图)》的报道。报道说:红网长沙513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张祥等)12日下午5点多,湖南师大附属中学到了放学时间。校门口除了有保安站岗外,还有两名身背微型冲锋枪的巡警,不用怀疑:这是真枪,枪内装着真子弹。/为了加强校园安全,从5月开始长沙市各区巡警大队开展了“校园护航”行动,巡警每天在辖区内各学校站4次岗,每次站岗至少一个小时,配合校方确保上学、放学时段的学生安全。同时,派出所民警、交警、协管员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保卫工作。巡警荷枪实弹当保安,有学生说冲锋枪“其实蛮吓人”,巡警说这是为了增强威慑作用,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几率,但巡警同时也称,希望“有哪么一天警察都不用配枪了”。报道还有三张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沈荣华拍摄的照片,下图是其中的一张:

 

(图2-10

编辑们,我发现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也有一个特色,那就是街上很难见到警察,更没有听到任何赞歌。荷兰是举世公认的“人间天堂”。在这个国家里,不仅所有的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所有的野生动物也是无忧无虑的。这说明真正的和谐社会不是靠警察打出来的,更不是靠咱歌唱出来的……

编辑们,我们必须深刻反省社会,必须深刻反省教育,因为一个善于反省的国家才是不断进步的国家,才是不断民主、文明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反之,则是愚昧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必然灭亡的国家。

 

 

平平搭积木

(人教版,一年级108页)

 

【课文原文】:

平平搭积木,

搭了四间房子。

 

平平,平平,

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

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

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平平,平平,

还有一间呢?

 

还有一间啊,

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平平还要搭

很多很多的房子,

给大家住。

——————————

[本文根据田地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故意选编虚假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就是,通过胡说,诱导孩子对社会失望、不满。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对学生说】:

现在没有建了房子免费送给别人住的人,现在建房子的人都是贪婪的商人,所以房子的价格很高。

在城市里的现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也买不起房子,一套房子就要榨尽三代人的血汗啊!现现如果在北京买“四间房子”,至少需要300万元!而一个大学教授的工资仅5000元左右……

同学们,现在的一些赃官、房地产商和黑社会已经利令智昏了,他们在联手残酷搜刮人民的血汗。他们就是想让95%以上的中国(大陆)人都变成房奴,也就是他们的奴隶!既然一些赃官、房地产商和黑社会已经狼狈为奸了,你们将来95%以上的人也会沦为可怜的房奴,95%以上的房奴也要团结起来,只要95%以上的房奴团结起来,共同斗争,那么极少数的赃官、房地产商和黑社会就会立即完蛋!

【对作者说】:

已经给孩子买好房子了?花了几百万?你的钱是怎么搞到的?是贪污的或是受贿的?

【对编辑说】:

现在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明白,如果仅凭自己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孩子一辈子也买不到“四间房子”。到那个时候,他们再回想起真篇课文,他们会怎么想呢?现在的很多孩子的父母就是房奴,难道你们不是故意诱导孩子对社会失望、不满?

 

 

借生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5页)

 

【课文原文】:

小早晨,小云醒来一看,枕头边放着一只可爱的布熊。

妈妈走过来,祝小云生日快乐。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吃过早饭,妈妈要去上班,拿起包一看,里面装着一只布熊。

他正要往外拿,小云跑过来按住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节给您!”

——————————

[本文根据李想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故意选编虚假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对学生说】:

假如这个故事不是伪造的,那就说明小云的妈妈是一个好撒谎的人。每个人都有身份证,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身份证,到银行存款要用身份证,外出旅行也要用身份证,等等。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能随便说忘了自己的生日呢?

同学们,你们千万不能像课文中的女孩那样“借生日”,否则的话会让你爸爸、妈妈哭笑不得。比如说,如果你爸爸给你买了一个玩具小汽车,你再把玩具小汽车借给你爸爸,那不是搞笑吗?想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很简单,悄悄地看一下他们的身份证即可。在爸爸、妈妈的生日的时候,你们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那么爸爸、妈妈就会很快乐。比如说,有个男同学平日很调皮,经常弄脏衣服,但是在妈妈生日的那天不调皮,不弄脏衣服,你妈妈会很吃惊地问:“今天为什么很乖?今天为什么没有弄脏衣服?”你可以说:“今天是你的生日。”那么你妈妈肯定很高兴。再比如说,平日学习很忙,但是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自觉打扫家庭卫生,倒垃圾,等等。

【对家长说】: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和妻子也是一直给儿子过生日,在儿子生日来临之前,我和妻子都是给儿子准备一些生日礼物,妻子还做一些儿子喜欢吃的丰盛的菜肴。记得在我儿子过5岁的生日的时候,他突然问我:“爸爸,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我回答说:“我的生日比你早一天,就是昨天。”他又问:“你和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过生日?”我回答说:“大人给小孩过生日,是希望小孩健康成长。大人到了60岁的时候才过生日,大人60岁之后过生日是希望能健康长寿。”我儿子又问妈妈的生日,我妻子如实告诉了他。在我儿子9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爸爸,我想提前一天过生日。”我感到很意外,就立即问:“为什么?”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过生日,吃饭的时候我也祝你生日快乐,多好!”我妻子很高兴,接受了儿子的建议。在我儿子11岁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带回两枝玫瑰花,对我妻子说:“妈妈,送给你两枝玫瑰花,好看吗?”我妻子微笑着说:“很好看,谁给你的?”儿子说:“我用零花钱买的,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我和妻子又很高兴……

【对作者说】:

你的笔名不错,你真会想。

【对编辑说】:

你们的孩子问过你们的生日吗?如果你们的孩子问:“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你们怎么回答?也笑着说“我忘了”?失实课文催生出人文精神吗?我想很多孩子可能因为这篇课文,跟小云的妈妈学会了撒慌。

 

 

看电视

(人教版,一年级20页)

 

【课文原文】:

每天,我们全家都看电视,

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

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

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只有奶奶听得入了迷,

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奶奶啥时换了频道?

球员们正在场上飞跑。

“好球,好球,快射门!

我和爸爸乐得直叫。

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

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妈妈从书房走了出来,

她在修改最近写的文稿。

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

我们都提议不在看球赛,

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

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

到底是啥?不说你也知道。

——————————

[本文作者蒲华清。]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故意选编虚假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

【学习目标】:

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对学生说】:

刚开始感觉奶奶很讨厌。她想看电视,想看京剧,白天有的是时间,为什么同意他儿子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看到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打盹了,才过意不去了。这样的奶奶太不象话了!

最后感到妈妈很自私。她为了听听音乐,看看舞蹈,居然忍心让丈夫和儿子错过了精彩的球赛,也太不象话了!听听音乐也是一种放松,何必让丈夫和儿子错过了精彩的球赛?

1997年,我老家的房子拆迁,我妈妈到我家住了一年。那时候我家的房子不大,只有一台电视。我妈妈也好看京剧和黄梅戏,但是她都是在白天看,吃了晚饭就出去散步,散步回来就睡觉了,有时候和我儿子一起看动画片。我根据我家当时的情况,在征求了每个家庭成员的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看电视的“家庭公平规则”:白天我妈妈可以随便看电视;平常儿子每天只能看最多2个小时的动画片,9点以前必须睡觉。我不愿意看电视,所以9点以后电视属于我爱人的。有时候遇到我喜欢的电视剧,我爱人就和我一起看电视。我们每个人都自觉遵守合理的“家庭公平规则”,所以我的家很和谐。

同学们,课文中所说的秘密是什么?就是礼让。礼让虽然是我国的一个悠久的优良传统,甚至作为一种道德高尚的表现。但是世世代代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不自觉的人,所以经常发生不礼让的事情。同学们,在家里如果把礼让看电视作为一个判断是否高尚的标准,那么谁礼让的次数最多,谁就是最高尚的人。一个同学如果想做最高尚的人,就必须礼让所有的家庭成员,要礼让爷爷、奶奶,要礼让姥爷、姥姥,要礼让爸爸、妈妈,还要礼让客人。只要家里有人,你就必须礼让,那么你就不能电视。也就是说,要想做个最高尚的人,就永远不看电视了。谁愿意真心做这样的最高尚的人?我想,没有一个同学真心愿意,难道不是吗?事实上,如果你很长时间不能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久而久之就会不高兴,就会闷闷不乐。再比如说,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你虽然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是每次都礼让,那么你就永远不是三好学生。你真心愿意永远礼让,永远不是三好学生吗?肯定不愿意。所以说,礼让虽然是一个悠久的优良传统,但不是解决每个问题的根本的好办法,

现在的很多国家的社会很和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制定了很多公平合理的规则。事实上一个家庭要想真正的和谐,也必须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公平合理的规则。我认为,公平合理的规则比礼让更好!但是任何公平合理的规则也很难满足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的愿望,这时候才需要礼让。也就是说,公平合理的规则第一,礼让第二。比如说,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首先明确一个公平的规则,然后进行评选。根据公平的规则被评上三好学生,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必要礼让。如果学校规定你们班只能评10个三好学生,如果根据公平的规则你和一个同学正好并列第9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觉得和你并列的同学在某方面比你强一点,你就可以礼让,可以直接对老师和同学们说:“我认为××同学在×方面比我强,这次他应该当选三好学生。”如果对方也礼让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同学们根据公平的规则在你们两个之间再评选一次。

一个人要自觉遵守公平的规则,但是在公平的规则面前,要善于竞争,而不是礼让。在公平规则中的竞争才能使精英人才脱颖而出。民主文明的国家为什么比较和谐?为什么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快?就是因为民主文明的国家制定了许许多多的公平规则。比如说,在民主文明的国家的总统选举,参入竞选的所有候选人都是尽力用各种办法向选民展示自己的才能,选民根据公平的规则自由投票,所以民主文明的国家的官员基本上是社会精英。我们中国大陆的一些领导嘴上提倡人民要礼让,但是他们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从来不礼让,他们争权夺利的手段不是依靠公平的规则明争,而是根据肮脏的官场“潜规则”暗斗。我们中国大陆的肮脏的官场“潜规则”很复杂,但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使用所有可以用的手段讨好上司。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员提拔都是靠着肮脏的官场“潜规则”。肮脏的官场“潜规则”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所以官员素质越来越差,所以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快都灭亡。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很多王朝延续了几百年,为什么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很快都灭亡了?这是因为我国有古代官员提拔有一个公平的规则——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虽然也有很多弊端,但是毕竟是一个公平的规则。这个规则保证了很多社会精英人才成为官员。也就是说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员提拔比我国的封建社会还虚伪、还腐朽。

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你们明白,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公平的规则比礼让更重要。

【对家长说】: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更要注意制定公平的家庭规则,让每一个孩子自觉遵守。对于家庭财产的继承更要有公平的家庭规则。自古以来很多人去世以后,孩子就会为争夺财产决斗,甚至出现了很多家庭内部流血事件。之所以发生各式各样的悲剧,本质上就是死者生前没有明确一个令所有子女自觉遵守的公平的财产继承规则。

我在《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的人性公式中论述过,自私是人的一个本能,只有用公平的规则才能有效制约人的自私,礼让是靠不住的!

【对作者说】:

选党代表、人大代表的时候,为什么领导们不礼让?你感到被代表的滋味很好受吗?代表你的人大代表根本就不把你当人看,而你却洋洋得意,唉……

【对编辑说】:

我感觉这首打油诗是在贬低“奶奶”或者“妈妈”。你们家的“奶奶”或者“爷爷”难道为了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让儿子和孙子打过盹吗?你们家的“妈妈”难道能忍心为了自己放松而不让孩子看电视吗?你们在工作单位、在社会上,在任何时候难道都真心礼让所有的人吗?评职称的时候,你总是礼让?不会吧?评先进的时候,你总是礼让?不会吧?大人们在各自的单位整天靠潜规则暗斗,在挤公共汽车不礼让,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的时候不礼让,还编造这样的故事诱导孩子礼让,不是虚伪是什么?不是胡乱诱导是什么?

我们国家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但是“礼仪之邦”的口号下面隐藏的是争名夺利、阴谋诡计,为什么?就是因为亘古至今我们国家缺少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说,家庭是“唯一自然的社会形态”。在传统宗法家族解体后,我们用什么维系一个家庭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每个家庭成员都看作是一个有各自利益诉求的理性的人,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满足和限制各自利益诉求的公平合理的规则,或者说契约。一个国家如果缺少公平、公正、合理的规则,社会就不会和谐,国家就不会安定。家庭也是这样的。外国的社会实践已经证明,契约理念是世界进步潮流的一个观念,我们为什么不通过课文培养孩子的契约理念呢?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国家缺少公平、公正、合理的规则,但是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就是奶制品行业的潜规则,买官卖官是官场潜规则,贿赂也是商业潜规则,等等等等。

 

(图2-11

大人们鬼鬼祟祟地按肮脏的潜规则办事,却道貌岸然地用假故事蒙骗孩子礼让,如此周而复始,社会道德底线能不越来越低吗?

 

 

失物招领

(人教版,一年级50页)

 

【课文原文】:

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参观。

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中午,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草地上吃自己带的午饭。

准备回家了,大家排好队,唐老师严肃地说:“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喊:“唐老师,我没有丢东西!”

“不!有不少同学丢东西了。”唐老师说完,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里装着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还有花生壳。这些东西都是张爷爷在草地上捡起来的。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脸红了,那些东西正是他们随手丢在草地上的。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

[本文根据胡霜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对学生说】:

同学们,这篇课文如果不是假造的,那么这个唐老师就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人,因为她没有事先告诉同学在植物园不能随便扔垃圾。她的学生随便扔垃圾,但她既不制止,也不捡垃圾,而是让张爷爷捡垃圾。这样的老师太不象话了。

事实上,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像唐老师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老师。再说,在你们上学以前,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及幼儿园的老师就肯定多次定告诉过你们,不能在公共场合随便扔垃圾。所以这篇课文是作者假造的,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荒唐事情。

【对老师说】:

我不知道语文老师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心情如何?假如你是一个班主任,假如你也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活动,课文中说的现象能发生吗?不会吧?

【对作者说】:

在你的孩子上学之前,你肯定领着孩子到过公共场所,当你的孩子在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的时候,你从来不教育他(她)?还是他(她)屡教不改?

【对编辑说】:

这个故事的意愿是好的,那就是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能乱扔垃圾。但事实上这个虚构的故事却贬低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

 

 

日记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111页)

 

【课文原文】:

61日星期五阴

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穿上了摆在商店橱窗里的那条裙子。那是一条镶着花边的白纱裙。我穿着它走进学校,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今天是我的节日,妈妈一定会给我买那条裙子。

妈妈下班了,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里面有两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两个红书包,两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妈妈把礼物分成两份,给我一份,留下一份,说那一份是给阿英妹妹的。

阿英妹妹是谁?她在哪里?妈妈明明知道我喜欢那条裙子,却不给我买,妈妈真小气!

 

720日星期日晴

阿英妹妹昨天到我家来了。

阿英是个苗族小姑娘,家在贵州山区。她告诉我,是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失学了。她还说,她穿的衣服和来我家的路费,也是我妈妈寄去的。阿英很勤快,她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昨天晚上,我又做了个梦,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说把钱省下来,可以买好多书。在梦里我和阿英一起去了苗家山寨,看到了许多苗家小姑娘。我从书包里拿出书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对学生说】:

“六、一”儿童节没有规定家长必须给孩子买礼物。我小的时候过“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给我买过礼物,我的同学的爸爸、妈妈也没有给我的同学买过礼物。也许我们那个时候贫穷吧。但是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从来不给他送礼物,只有他做了好事的时候我才奖励给他奖品。奖品就是儿子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逛动物园等等。孩子凭什么不劳而获?凭什么让父母给孩子白送礼物?我儿子从小就知道只有做好事才能得到奖励,所以经常做好事。所以我经常奖励给他奖品。如果写日记的女孩是我的女儿,她想得到喜欢的裙子就必须做一件好事。你们长大了以后就会明白,任何人不会平白无故送给你礼物,只有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才会得到奖励。朋友之间送礼物也要礼尚往来,如果一个朋友经常送给你礼物,你却从来不送给朋友礼物,久而久之,总有一天朋友就突然变成了陌生人。

同学们,假如我再回到童年,那么我不喜欢课文中的阿英。我小的时候到妈妈的一个朋友家住了一些日子,妈妈的朋友住在城市,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儿,比我大两个多月。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她经常问我农村的一些事情,在农村孩子的眼里是很平常的事情她都很感兴趣。比如说,怎样捉蟋蟀,怎样捉蝈蝈等等。我对城里的事情也很好奇,也经常问她。我们在一起10多天,没有谈学习的事,我没做一件好事,倒是做了一件坏事。有一次我把她气哭了,她一天不理我,但是第二天又和我玩得很开心。这是我终生难忘的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个阿英刚到一个陌生人家一天,就“很勤快”,就“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与这个懂事的阿英相比,那我的童年简直就不能算是好人了。但是我还是要说实话,假如让我再回到童年,假如阿英和我是同龄,假如阿英在假期到我家,假如阿英一到我家,就“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那我才不喜欢她呢!我才不和她玩呢!让她自己在我家看书好了,我出去找好朋友玩!

我更不喜欢作日记的女孩。假如我是这个女孩的爸爸,我看了这篇日记之后会这样教育她:“做梦有时候就是人的真实想法。你梦见‘我从书包里拿出书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这说明你给苗家小姑娘送书,是想让人家感激你。帮助别人又希望别人感激,那不算是真正高尚的人。”

假如我再回到童年,那么我不喜欢阿英的妈妈。两则日记,时间上相差一个多月。61号到722号这么长的时间,作日记的女孩才知道阿英妹妹是谁。我真佩服作日记的女孩的非凡的克制力!我小的时候绝对没有这样的克制力,我当天就必须向妈妈问清楚阿英妹妹到底是谁!否则我会睡不安稳觉。我还很佩服这个妈妈超强悍的保密能力!如果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妈有这样的超强悍的保密能力,我会感到很绝望,会感到很恐惧。我甚至会怀疑我妈妈是不是女特务?因为我小时候看了很多女特务的电影,女特务都是很狡猾,很会保密,很会伪装!

真正文明的国家都是让所有的孩子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但是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孩子因为贫穷上不起学,这说明我们国家还不算事真正文明的国家。再说,前些日子从网上得知,前深圳市长许宗衡短短几年就贪污了20亿元!20亿元能让多少贫困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像许宗衡这样的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都应该千刀万剐!同学们,贪官是最可恶的混蛋,因为他们暗地里什么样的坏事都能干出来,但是表面上却道貌岸然地用一套有一套的谎言教育人民。你们长大了要想办法与贪官作斗争。像我这样以写书的方式公开谩骂、羞辱贪官,也是与贪官斗争的一种方式。你们将来要想办法推动社会文明,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监督官员的权力和方式。

【对家长说】:

我在《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中,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

我用鼓励、奖励和许诺的办法激励儿子背诗词。因为孩子都喜欢大人夸奖,所以当儿子背过一首较短的诗词的时候,我就立即夸奖一番。当我想让儿子背一首较长的诗词的时候,我经常说,如果你能背过这首诗,爸爸就奖给你……或者爸爸就领你到公园看动物之类的许诺。奖品无外乎儿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是新衣服。其实就是儿子不背诗词,也还是要给他买玩具,也还得给他买新衣服,也还得领他逛公园之类。我只不过是把必须给他的东西以奖品的形式给他罢了,只不过把必须领他做的事情以许诺的形式兑现而已。

-------------------------------------------------------------------

我在这里介绍这段话,目的是希望家长明白,要用奖励的方式给孩子喜欢的东西。课文中的“妈妈明明知道我喜欢那条裙子,却不给我买,妈妈真小气!”这句话倒是真实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很多家长(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平日对孩子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偶尔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认为“真小气”。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从小给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那就等于毁了孩子。我国古代有一个俗语——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从小给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最后再大的家业也被不劳而获的子孙坐吃山空了。

【对编辑说】:

为了使故事具有艺术真实,恳切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多研究一下儿童心理学,别用这样的“梦故事”忽悠老师和孩子的智商。

再说,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一富国,我们借给美国政府的钱都是天文数字,每年官员的“三公”消费也是天文数字。2010年投资6000亿元很风光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又接着承办广州亚运会,光这两会就得10000亿元吧?我们国家不差钱!假如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假如这个昨日记的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那就说明国家不懂事,说明贪官太可恶。你们编造这样的课文难道不是恶毒污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难道不是故意诱导孩子的仇官心理?

 

 

三个儿子

(人教版,二年级104页)

 

【课文原文】: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

[本文根据符·奥谢耶娃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用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

【学习目标】: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对学生说】:

同学们,很显然,课文是提倡你们向第三个儿子学习。

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教育你们要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要主动帮助妈妈做事情。懂事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可以锻炼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我也反对这个老爷爷的观点!在这个老爷爷的眼里,只有帮妈妈提水的儿子,而翻跟头的儿子和唱歌的儿子就不是好儿子了,这是很不正确的霸道的老观念!

我认为一个孩子只要努力做自己喜欢的社会也需要的事情,就是好孩子。在我看来,翻跟头的儿子和唱歌的儿子也是好儿子。假如在我们中国,爱翻跟头的儿子将来也许能成为体操冠军,爱唱歌的儿子将来也许能成为歌唱家(或者著名歌手)。如果成为体操冠军,既是光宗耀祖,又是为国争光,有何不好?如果成为歌唱家(或者著名歌手),能为社会贡献美好的歌声,还能挣大钱,这有何不好?很显然,那个老爷爷的观点实在是太愚昧落后了。假如老爷爷的儿子是一个没有任何特长的只会干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人,那他的儿子将来就只能到富士康那样的血汗工厂卖命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跳楼了。

【对家长和老师说】:

我想,肯定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喜欢那个老爷爷的观点,因为那个老爷爷的观点符合了我国的落后的传统观念。但是,如果无视孩子的个性、天真、活泼、好动等特点,那孩子还剩下什么呢?在鼓励孩子勤劳的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进行了无端抨击,这就严重抹杀了小孩本身的天真气质与奇思妙想,只能使他们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缺少了个性,变得呆板、僵化、平庸、死脑筋。

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很多脑力劳动者,不能把不喜欢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孩子当做坏孩子。

现在是知识时代,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是不对的。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性格、潜能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一个自己喜好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孩子,不关心甚至讨厌不符合自己喜好的标准的孩子是不对的。美国的老师和家长从来不用一个自己喜好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孩子,而是想方设法发现、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正因如此,所以美国始终保持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始终保持了科技强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我们建国已经61年了,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们的很多城市好像已经很现代化了,因为高楼大厦林立,因为各种车辆满街跑,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学、最多的大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电脑、电视、火车、飞机,等等。改革开放以后,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掌握生产好的汽车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生产好的电脑的核心技术,也没有掌握生产好的飞机的核心技术,也没有一个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等等。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主要靠的是血汗工厂。一言以蔽之,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没有培养出像美国那样的大量的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精英人才。所以我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积极借鉴外国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再用落后的老观念毒害我们的孩子了!

【对编辑说】:

符·奥谢耶娃1902~1969)是前苏联的作家,他们这一代作家由于受到前苏联恶劣的政治环境的制约,很多作品打上了恶劣政治的烙印。苏联的恶劣政治有一个荒唐的观点,那就是“体力劳动者最光荣”。苏联的恶劣政治造就了很多符·奥谢耶娃这样的思想诡异的作家,造就了异端的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学”。

苏联的恶劣政治在“文革”时期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我看了这篇课文就回想起了我的荒唐的小学、初中时代。那时候有一个有趣的“时代名词”,叫做“开门办学”。开门办学就是农村中小学生成了生产队的不花钱的苦力,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从初春到暮秋都是在接受“劳动改造”,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才能在教室里学点文化课。于是我的绝大多数的初中同学成了半文盲,于是他们成了没有任何特长的只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农民,于是他们成了第一代生到城里卖苦力的农民工。那个时代我们照搬了“体力劳动者最光荣”的荒唐的观点,我们还进一步发挥,给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戴上了“臭老九”的帽子。那时候的一些领导喜欢自称“大老粗”,因为“大老粗”比“臭老九”优越得多,得到的好处也多。

编辑们,前苏联人早已经无情地抛弃了苏联共产党和异端的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学”,你们却对异端的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学”念念不忘、情有独钟,什么意思?难道你们希望中国(大陆)再走荒唐的回头路?

编辑们,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等发达的文明国家的小学课本?为什么不引进美国等发达的文明国家的举世公认的现代教育理念?难道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没有任何特长的人?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一个人除了会简单的劳动之外没有任何特长的话,那将来只能到富士康那样的血汗工厂卖苦力,别无选择!

编辑们,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之所以没有培养出像美国那样的大量的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精英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从建国以后我们的不同时代的课本多数都是文字垃圾。众所周知,每个家庭生活都会产生垃圾,老的垃圾清理走了,又产生新的垃圾,如此周而复始。事实上,建国以后我们的不同时代的课本正像垃圾一样,特别是中小学课本。我上了初中以后就把小学课本当垃圾卖了,上了高中又把初中课本卖了,上了大学又把高中课本卖了。最后的结果是我没有保留一本中小学课本。我坚信所有的不同时代的中国(大陆)人在这方面都和我完全一样。我从来没有听说有人珍藏自己用过的中小学课本,也从来没有听说那个图书馆珍藏中小学课本。所以说,事实上编辑课本的出版社就是就是制造文字垃圾的出版社。一代一代的垃圾课本残酷地扼杀了中华儿女的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所以我们的国家现在沦为全世界的血汗工厂,我们的学校主要是向血汗工厂输送卖命的苦力!多么悲惨啊!有很多学习成绩好的“解题机器”(如我在前面提到的马楠黄思路刘亦婷)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读了硕士、博士,然后留在那里工作,那也不过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需要的听话的有一定知识的苦力,多么悲哀啊!

编辑们,据说荷兰等国家的中小学课本都是由学校免费提供给学生,学生用完之后再归还给学校,学校再把课本提供给下一级学生,如此周而复始,直到课本不能再用了才更换新的课本,一批新课本用很多年。这样的周而复始为国家节约了财富,为家庭减轻了负担,为环境减轻了污染。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周而复始啊!我们国家的中小学课本什么时候能实现这种美好的周而复始?

我们的课文应该向学生传达一些举世公认的先进的人文精神。尊重人、尊重不同的人的个性和人生观是先进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的社会早已经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无容置疑的原因就是从前和现在的语文等中小学教材用泯灭人性与个性的虚假的空洞的道德灌输强行推行统一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如果现在还不深刻反省,痛改前非,那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那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对人类文明的犯罪。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人教版,二年级108页)

 

【课文原文】: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场里的玩具柜台前挤满了人,都是父母带着孩子来买玩具的。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小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售货员阿姨问他:“谁带你来的?”

“妈妈。”

阿姨看看他身边并没有大人,又问:“你妈妈在哪儿?”

“在那儿!”孩子用手指向药品柜台。

“妈妈在买药,让你在这儿等她,是吗?”

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

过了一会儿,男孩的妈妈来了,说:“小兵,咱们回家吧!”

阿姨忍不住对他妈妈说:“孩子在这儿站半天了,您就给他买辆小汽车吧!”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孩子的妈妈叹了叹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听着听着,售货员阿姨的眼圈红了,说:“多懂事的孩子呀!这样吧,我买辆小汽车送给他,送给他做节日礼物。”

“不,谢谢,我不要。”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

回到家里,售货员阿姨对自己的女儿说起这件事。女儿听了,连忙从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男孩。

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

[本文根据李大同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对学生说】:

同学们,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符合现实的虚假故事。既然妈妈仅仅是买药,那就应该去专业的药店,不应该商场,更不应该领着孩子。商场主要是卖日用百货,极个别的大的商场也买药,但是价格一般比专业的药店高。大的商场一般也不在居民区附近而是在商业区,但是所有的居民区附近都有药店。既然这个家庭很困难,那这个妈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价格高的大商场买药。所以这篇课文不可信。

假如我是课文中的小兵,那我很讨厌课文中这个妈妈,因为我不希望她对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随便说:“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这样的言行严重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假如我是课文中的小兵,那我不再爱中国,那个国家出钱能治好我爸爸的病,我就爱哪个国家。那个国家能让我拥有喜欢的玩具,我就爱哪个国家。这是我的真心话。

【对家长说】:

每个家庭都有“家丑”,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像小兵的妈妈那样,当着孩子的面随便对一个陌生人说“家丑”。

领着小孩到商场、电影院、公园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必须让孩子在身旁,或者视线不能离开孩子。课文中的妈妈太不像话了!那个小兵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失踪了,因为很多人贩子都是在商场、电影院、公园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寻找“猎物”。

【对作者说】:

常言道:每家都有难念的经。希望你把要当着孩子的面随便对一个陌生人念你家难念的经。

【对编辑说】:

康德曾说:“没有什么比儿童那种早熟的故作端庄或冒失的自傲更可笑的了。”小兵的懂事让我感到我们国家不懂事。美国政府很穷,但是美国的绝大多数的家庭很富有,绝大多数的孩子很快乐;我们国家很富,借给美国政府的钱最多,但是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的家庭很贫穷,很多孩子因贫穷没有喜欢的玩具,很多孩子因贫穷上不起学。

我感到小兵的妈妈像鲁迅笔下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售货员阿姨就像那个柳妈。如果鲁迅还活着,如果鲁迅还敢说真话,那么他也许会受到这篇课文的启发,再写个《祝福》的姊妹篇。

世间从来就没有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但是小说《西游记》却流传千古。世间从来就没有一个乖孩子小兵,但因为你们喜欢虚假而矫情,所以《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却成了小学课文。

 

 

特别的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156页)

 

【课文原文】:

上星期天,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到大自然里去找春天,并把春天带到教室里。

今天,每个人该展示自己的作业了。

嗬,小朋友的课桌上,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有放在铅笔盒里的杨花,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有装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小丽的桌子上只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朵盛开的玉兰花。同桌的玲玲问:“小丽,你找到的春天呢?”小丽指指桌子上的画,说:“这就是。”

周围的同学都奇怪地想:画能代表春天吗?

小丽说:“昨天,我在公园里的看到玉兰花开了,想摘一朵,就看到了‘爱护花木’的牌子,我回家画了这朵玉兰花。”

……

——————————

[本文根据刘阿莲作品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编选漏洞百出的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胡说、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对学生说】:

这篇课文肯定又是假造的。因为课文中提到的玉兰花的花期是2~3;杨花在3月开花,花期只有10天左右;紫丁香的花期是4~6月。也就是说,当紫丁香开花的时候,已经没有玉兰花和杨花了。这说明了什么?显然这篇课文是凭空编造的,根本不符合现实。我希望同学们自己观察这几种花并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写一篇批评这篇课文的作文,交给老师,让老师帮助投给报刊发表。

课文虽然是假造,但是表达的理念还是正确的。花草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大气。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自觉爱护花草。

【对老师说】:

恳切希望你们不要迷信课文,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阅历敢于对课文提出质疑。并把质疑书面告诉编辑,或者以教学体会、论文的形式,在报刊上正式发表。这样就可以促进教材改革。直言不讳地说,我欣赏敢于提出质疑和新观点的学者型老师,不欣赏仅仅是传播课本的教书匠。

还要告诫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家里凭着想象胡编乱造,平日就应该注意到大自然亲自仔细观察,要真实地反映生活。

【对作者说】: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恳切希望你能够到公园、到美丽的大自然放松一下,同时仔细观察一下玉兰花、杨花和紫丁香,不要光在书房里空想。

【对编辑说】:

你们如果没有时间到大自然亲自观察核实,那么通过网络查些资料核实一下。总之,只要是有一点认真负责的精神,核实这样的课文是很简单的事情。

 

 

她是我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77页)

 

【课文原文】: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受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去。”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

[本文作者是美国的考·约翰]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对学生说】:

这是虚构的荒诞故事,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作者开始就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这说明作者也是道听途说的。

其二,没有告诉发生的是什么战争,也没有说明故事发生的确切时间,也没有告诉孤儿院的名称。

其三,只知道一个“阮恒”,其他的人都没有名字。

其四,不符合现实逻辑。让孩子给人输血,是违法的,应该是禁止的即使战争时期情况特殊,医生也绝对应该向孩子说明什么是输血,输血对人有什么影响等等,否则就是失职。即使情况很紧急,医生也应该用几秒钟的时间作这样的简要说明:“孩子们,献一点血对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很快就会恢复!”课文中医生的做法,实际上是给阮恒以不必要的巨大精神折磨,这是很不人道的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弱智医生。

同学们,认识了课文的生字就行了,不要再想这个荒唐的故事。

友谊是世界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因为友谊能给人带来快乐、安慰和希望。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的相互帮助,才能建立起诚挚的友谊。

【对编辑说】:

退一步说,即使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这个故事也不适合做教材,因为这会给孩子的思想造成混乱!你们到底是想宣传一种什么价值趋向?难道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救另一个孩子?

另外,这个美国的考·约翰算是个什么东西?请你们在教师用书中介绍一下这个大作家。

 

 

妈妈的账单

(人教版,三年级83页)

 

【课文原文】: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帐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帐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帐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帐单。

他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

[说明:无作者。可能是编辑剽窃、篡改某个老外的作品。]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用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

【学习目标】: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对学生说】:

同学们,在这里我不想评论这篇课文。我只是向你们介绍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个在美国给一家富人打工的中国妈妈写的,请你们看看美国妈妈和中国妈妈的想法和做法:

-----------------------------------------------------------------

劳动是最美好的赚钱方式

今天是周一。

一大清早,我就赶着去找珍尼弗和罗里,因为这姐俩今天该去他们的湖滨学校上学了,而我必须护送两个小家伙安全抵达学校。

老远,我就听见小罗里的尖叫:不,妈妈,这不公平!所有的人都有了,你为什么单单不给我?而且,才4美元!

梅尔达太太的声音也非常严肃:他们都有了吗?可是,你问过同学们都是怎么得来的吗?他们花的可是他们自己的钱,对不对?

我立即停住脚步。这是阿瑟家的私事,我此时出现,一定会弄得很尴尬。

没错。可珍尼弗也有了。妈妈,如果不是你给她买的,就是爸爸。总之,我想,她花的不是她自己的钱!

是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梅尔达的声音明显温柔了许多,但口气中却带着强烈的疑问。

罗里停顿了一下,说:我和珍尼弗的零花钱从来都是一样多,而且,珍尼弗昨天已经告诉了我,她把这个礼拜你给她的10美元全用来买了邮票。但她却不肯告诉我,她手头那部新的电动大汽车是谁给她的。

所以你就认为,一定是我或者是你爸爸买的?

小罗里不说话。

梅尔达说:孩子,我想一定是你弄错了。等会儿珍尼弗来了后,我们一起问问她是怎么回事。

罗里还没来得及表示意见,便听见了珍尼弗的声音:妈妈,罗里,早上好!

早上好,珍尼弗!梅尔达的声音立即落满了明媚的阳光,简直温柔极了:亲爱的,你的书包怎么鼓鼓囊囊的?

是一辆新型的大汽车,我昨天在商场里买的。珍尼弗说。

能让我欣赏吗?梅尔达问。

接着,我听见了书包翻动的抖抖索索的声音。

哦,太漂亮了。它一定很贵吧?梅尔达问。

不,它才4美元。珍尼弗十分得意:妈妈,你猜是谁给我买的?

我猜,此时的小罗里一定是死死地盯着这辆汽车,而且妒忌万分。

哦,我猜不出来。是你用你的零花钱买的吗?梅尔达终于切入正题。

不,是用我帮牧场的米其大叔割草得来的钱!

祝贺你,珍尼弗,你真棒!听得出,梅尔达太太兴奋极了,罗里,怎么样?珍尼弗能做到,我想,我们的小男子汉也一定能做到。罗里,知道你爸爸为什么要给你起名为罗里·阿瑟吗?是因为你爸爸曾被《奇才罗里》一书中主人翁罗里的幽默与好动,以及他的才华所吸引,所以,你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变得与书中的罗里一样能干,而且讨人喜欢。

接来来,我再也没有听到罗里的声音,这小家伙一定体会到了沉默是金的含义吧。

汽车飞速地朝湖滨贵族学校奔去。

我注意到,小罗里一直阴着小脸儿,一路上连哼一声都没有。也真难为他,不过4美元的东西,这个富裕家庭中的唯一的小男孩,竟然难以如愿。

看着珍尼弗和罗里安全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杰克和我才驾车回去。

杰克。你不认为,小罗里挺让人同情的么?还有珍尼弗,不到10岁,竟然靠去给人打短工才能买得起玩具的地步。别说是在美国,就是在我们发展中国家,这事儿也是不可能发生的。我说。

想起远在北京的我的儿子,他与珍尼弗同龄,但说句老实话,我和丈夫从不肯让他干任何事情,更甭说让他出去给人打短工——万一有个闪失,摔着了碰着了或磕着了,那还了得!

“Ailin小姐,一定是你还不了解美国。发展中国家我没去过,但是,我知道,在美国,劳动是谋生的唯一手段,任何一个孩子,都必须从小就学会用劳动攒钱。母亲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附于她,而是使孩子独立于她。因为孩子到18岁时,都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理查德先生和夫人都希望孩子在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环境下生活、成长,而并不希望他们因是大富豪的孩子而享受任何其他美国同龄孩子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毫无疑问,在我们每一个人看来,这都是最明智的主张。Ailin,你不这样认为吗?

话是这么说,可是,孩子毕竟还小啊。

“Ailin,你们中国的孩子从不出去打短工吗?

我摇摇头道:在中国的环境中,孩子们就是想打短工,恐怕也很难找到接纳他们的人。

杰克有了几分好奇:为什么?

首先,中国的成年人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孩子是不能干活的,用劳动赚钱,这绝对是大人们的事情。顶死了,孩子能帮家里涮个碗、扫个地什么的,就算是好孩子了。第二,万一中国的孩子真的在外做短工,他父母的形象就完了。旁人准会指着脊梁骨骂狠心、恶毒的。

杰克一脸惊讶:天呀,这是什么理论!Ailin,你也这么认为吗?

我老实地点点头:孩子嘛,他就是再卖力,能赚几个钱?

那么,孩子的零花钱怎么解决?

父母给。

如果不够花,怎么办?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大家子人,赚钱不就是为孩子么?怎么能不给足了呢?

中国的父母真是太辛苦了!杰克叹了口气,孩子从小就不劳动,成人后,怎么办?

我沉呤了一下,隐隐约约感觉到话题开始变得严肃和沉重了,不由也叹气道:船到桥头自然直。长大了,他自然就学会了劳动。

杰克吹了一声口哨,露出雪白的牙齿,冲我笑道:“Ailin,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在中国,因为舒服。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后悔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来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

你说的对,杰克。我的话里开始透露出一丝无奈。

中午,珍尼弗和罗里打电话回来说,下午3点放学后,他们要去蒙汉生牧场做些事情,让我和杰克晚些时候去接接他们。

当温暖的阳光斜照在美国西北部大地的时候,我和杰克开车到了青草碧连天的蒙汉生牧场。这里养育着成群的花白相间的奶牛,是西雅图市的早餐奶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远处,有一些不停地忙碌着什么的妇女,而珍尼弗则正在教罗里使用剪草机,可能是年纪太小的缘故,罗里总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杰克将车停在路边上,我们就这么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景致。

一个穿着蓝色牛仔便衣的老男人骑着马儿过来了,他对着蔚蓝的天空长长地吹了一声异常响亮的哨子,牧场上的人们便纷纷收拾起家伙。原来,这一声哨子,是收工的意思。珍尼弗和罗里也停止了工作,开始使足吃奶的力气去抬那剪草机。

我和杰克立即下车走向这姐儿俩,帮助他们把剪草机送往附近的一个帐蓬。

我们的车子终于可以回家了。

“After all that workI’m really dead(我真要累死了)。要不是为了那该死的汽车,我才不干呢。罗里瘫在后座上。

罗里,What a bird man! You’ve ruined everything(你这个鸟人,全都让你搞砸了)。珍尼弗有些生气。原来,她下午一直在教罗里使用剪草机,但是,等罗里好不容易学会后,牧场却收工了。因此,他们今天是一个子儿也没赚着。

到家后,我才发现,梅尔达早就在大厅里等着。

三人拥抱过后,她耐心地听完了一双宝贝儿女的自述,柔声说道:亲爱的珍尼弗和罗里,你们做得很对。我高兴的是,虽然今天没有赚着钱,但罗里学会了使用剪草机。而珍尼弗,你今天传授了劳动技巧给罗里,妈妈必须奖励你。

梅尔达起身,从卧室里拿出一张纸币,高高地举起:珍尼弗和罗里,你们看着,这是一张斩新的钱,这一美元,我要奖给珍尼弗。不过,我想请罗里帮个忙,把这张美钞给珍尼弗,并对珍尼弗说声谢谢。好吗,罗里?

当然,妈妈。罗里接过钱,用双手恭恭敬敬地递到珍尼弗手里:珍尼弗,妈妈让我谢谢你。其实,她不交待,我也想说这句话的。

珍尼弗却红了脸:罗里,我不该责怪你的,原谅我,好吗?

看着这双儿女情长的孩子,梅尔达笑了,眼睛里充满了母性的柔情。

我心底开始有了一些酸酸的感动。看到她们,我想起了我的9岁的小宝。

我要去厨房了,我要为阿瑟一家准备一桌地道的每周一次的中国菜。当我转身要走的时候,听见梅尔达又在说:孩子们,如果你们能帮我从卧室里取一份纽约时报来,并把鞋放到后面的阳台上去,而且还能到厨房去帮Ailin小姐洗菜,那么,我将付给你们50美分。

于是,身后响起了珍尼弗和罗里欢呼的声音。

的确,同样是母亲,我的教育方法确实不如梅尔达高明,这一点我必须承认。

------------------------------------------------------------------

同学们,你是喜欢课文中的妈妈,还是这个美国妈妈?

【对家长说】:

我在这里再对中国的母亲说几句话。我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的中国妈妈肯定是赞赏课文中的妈妈,因为课文中的妈妈很适合绝大多数的中国妈妈的口味。但是美国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8岁以后就能够靠着自己的劳动独立谋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成功的。恳切希望你们能够正视现实,尊重现实,转变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

我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其中就是借鉴了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儿子从我手里得到的零用钱是通过劳动或做好事获得的奖金,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儿子从小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对编辑说】:

目前美国的学校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是举世公认的。我恳切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的学校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并用课文的方式介绍给中国的学生,不要再用老观念误导孩子了。

 

 

在金色的海滩上

(人教版,三年级147页)

 

【课文原文】:

太阳刚冒出海面。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天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她的身后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一位青年画家背着画夹来到海滩上,他笑着问小姑娘:“小朋友,拾到了什么好东西?”

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伸出一双小手,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

画家笑了笑。他脱下衣服和鞋子,指着远处的礁(jiāo)石对小姑娘说:“那儿的贝壳更好看。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拾,好不好?”

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望着画家游向礁石。

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太阳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一位好心肠的老伯伯走过来问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谁呀?”

小姑娘说:“一个画画儿的叔叔,我给她看衣服呢!”

老伯伯说:“傻孩子,火辣辣的太阳会把你晒坏的。你回家吧,东西搁在这儿,我替你看着。”

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老伯伯走了。海水轻轻地漫上沙滩。小姑娘站起来,把画家的衣服和画夹紧紧地搂在胸前,一步步往后退,眼睛直望着礁石那边。

小姑娘盼哪,盼哪……忽然眼睛一亮,她看见波浪里露出了画家的身影。“叔叔——叔叔——”小姑娘欢呼起来。

画家游到海滩上,笑嘻嘻地把拾到的贝壳拿给小姑娘看。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画家向小姑娘介绍他拾到的贝壳:“你看,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蛳,这是金海螺……你要哪个?随你挑!”

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

画家感动极了,他不知道怎样感谢眼前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只好把贝壳装进塑料口袋里。忽然,他灵机一动,把塑料口袋捅了一个洞。

两个人一同往回走。画家抢先几步,走在前面,小姑娘跟在后面。美丽的贝壳从塑料口袋里漏出来,一颗颗落在金色的海滩上。

小姑娘是多么喜欢贝壳呀,画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捡起来。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起来,还给了画家。

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本文作者庄之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体会小姑娘纯洁、善良、诚实守信、帮助别人不计报酬的可贵品质。

【对学生说】:

同学们,这是虚构的故事,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要信以为真。我在这里谈三个问题:

其一,你们(特别是女同学)能随便毫无戒备地替陌生(特别是叔叔东西。现在的坏人很多,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女孩)必须要有防范心理。从课文来看,在这个金色沙滩上只有一个女孩和一个画家叔叔,这好像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一个女孩千万不能自己到这样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果这个女孩遇到的不是画家,而是一个流氓,那会是怎么样?很危险!我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生活中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悲剧。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其二,假如这是真事,那么说明这个叔叔不道德。他如果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当小姑娘说“我不要,老师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这话的时候,他就应该说:“你为我看衣物这么长时间,还遭受太阳的暴晒,如果你不要贝壳,我心里会很不安。我不给你贝壳,那我就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所以你必须要些贝壳!”

其三,假如这是真事,那么画家的“灵机一动”太可恶!小姑娘那么好,他却“灵机一动”,这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对作者说】:

我发现你塑造“高大全”的水平很高,你何不在小姑娘的基础上,来个真名实姓、堂堂正正地打造出一个“女雷锋”?当今社会太需要活着的雷锋了!!

【对编辑说】:

如果作者这样描写:画家把衣物放在美丽的金色海滩,不找任何人看管就走了,过了很长时间回来之后,衣物依然在那里。如果是这样,任何国家的人看了这篇文章以后,都会赞叹中国人,都会羡慕中国。因为这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社会。如果你们看过历史书,就会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社会。但是,“新中国”60多年来,每个时代都打造了有很多“高大全”的英模人物,但今天的社会却是盗匪四起,黑帮横行,民怨沸腾。6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靠打造“高大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做法是荒唐的,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用虚构的“高大全”蒙骗人,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卑鄙的手段能够教育出高尚的人?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0

 

【课文原文】: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6118

————————————————

[本文作者雷利,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假借孩子的口气说假话、大话、空话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典型的“假大空”。该文表面上是假借孩子的口气用“假大空”忽悠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本质上是忽悠中国(大陆)的孩子(外国和港、澳、台的大人和孩子是没有人相信这种“假大空”的)。这种假借孩子的口气写信可以称之为“被写信”。就是说,这封信根本不是雷利写的,仅仅是某个自以为是的人假借雷利的口气写的这封信;或者是作者雷利直接伪造的。

【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对学生说】:

常看新闻联播的人或者在机关工作的人都知道领导好开会。什么调研会、决策会、动员会、协调会、调度会、检查会、汇报会、表彰会……大会小会、会中套会、长会短会、会会相连,让人们在会中焦头烂额,让人们在会中如坐针毯,让人们在会中晕头转向,让人们在会中疲惫不堪。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人问参加某个所谓的重要会议的同事:“今天开的什么重要会议?”参加某个重要会议的人会很无奈地说:“还不就是领导瞎忽悠。”领导开会瞎忽悠就是照本宣读三流文字写手(通常是秘书或者宣传部的人)臆造的假大空的讲话稿。把领导假大空的讲话稿用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手段迅速发给有关人员,既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不浪费别人的时间,真可谓两全其美,多好!但是领导不愿意,就是愿意开会!所以在中国参加会议通常就是一种精神折磨,残酷的精神折磨!

我经常被迫参加一些无聊的“重要”会议,被迫听、看不学无术的领导的假大空的讲话稿,所以经常被迫遭受精神折磨。我看这封信的感觉就像是看某个不学无术的领导的假大空的讲话稿,就是一种精神折磨。一个中国孩子的爸爸,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血洒异国他乡。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感人的事情,本来是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可是这封信却给人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就是因为假大空!课文中的大话、空话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所以我在这里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假话。该文的假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作者不说自己父亲的名字。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牺牲的中国军人好几个,作者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却不说爸爸的名字,好像是故意考验一下加利先生记忆能力,这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有这样写信的吗?

其二,不说爸爸是在哪一年牺牲的,也不说在哪个国家牺牲的,这是什么意思?这好像联合国维和部队是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又好像故意进一步考验一下加利先生记忆能力。心理、思维正常的人有这样写信的吗?

其三,从“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段话来看,有三点不可思议:一是,“我们”事先根本不知道“爸爸”牺牲了,看到了“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才明白原来“爸爸”牺牲了。这可能吗?不可能!二是,我从电视上看到2010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回国的灵柩,用的都是上好的棺材,国旗覆盖在灵柩上。而作者看到的是“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难道“我们”在机场“开棺验尸”了?这可能吗?不可能!三是,2010年从媒体得知,为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维和烈士体面地回家,国家派许康飞杭州殡仪馆国家一级遗体防腐化妆师)飞往海地为烈士精心“梳妆打扮”。所以烈士的家属肯定不会看到“鲜血染红的征衣”,也不会看到“浸满了凝固的血”,也不会看到“嘴张着”。在任何国家,即使普通的人死了,家人也会给遗体“梳妆打扮”一番。“爸爸”是为了旅行联合国维和使命牺牲,烈士所在的国家会不安排专人为烈士“梳妆打扮”?有这样的不人道的国家?这可能吗?不可能!

其实,推测作者的爸爸是谁也不难。1990年中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以来,1996年之前,中国有2名军事观察员和1名士兵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牺牲。他们分别是:

雷润民: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1991年,在科威特、伊拉克边境执行任务时因车祸牺牲;

刘鸣放: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1992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因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陈知国、余仕利: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士兵,19935月,在柬遭遇不明火箭弹袭击牺牲

课文的落款时间是1996118日,从“两年以前”这四个字来看,作者的爸爸的牺牲时间应该是1994年,但上面的3位烈士没有在1994年牺牲的。然而这3位烈士中只有一个是姓雷的,所以应该是雷润民。幸运的是,我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发现了一篇题为《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在后面再分析此文)的课文,从这篇课文我确认,这个“爸爸”就是雷润民雷润民儿子叫雷棣。原来雷利是假借雷棣假大空的。

1991雷润民牺牲的时候,雷棣才6岁,“两年以后”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有8岁。如果是6岁上学的话,8岁刚上三年级,刚开始学习写作文。一个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8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大作?中国(大陆)有这样的神童吗?全世界有这样的神童吗?

同学们,我在《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

求生本能和暴力性是所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本性。当动物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以暴力的形式求生。

任何动物的暴力性只是一系列受不同神经系统控制的不同反应,暴力性是生物生存的一种本能。如:对食物对象的攻击,对捕食者的反击,对领地的保卫和占领等等。事实上,生命以暴力而存在,一种生物为了生存必须以暴力剥夺另一种生物的生命,这便是弱肉强食的永不停息的生物战争。

战争是人类暴力的最高体现形式,人类的祖先们,从在地球上诞生那天起,作为普通的一个物种,就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弱肉强食的永不停息的生物战争中。人类的祖先们最先也是用肉体、用纯粹力与力的暴力较量以求生存。在国家诞生以后,亘古至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有关人士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1964年的5164年的时间内,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其中仅有329年是和平的。这只是有记录可查的战争,没有记录在案的战争又有多少呢?

--------------------------------------------------------------------

同学们,渴望和平是每一个孩子的心愿,但是你们必须明白,战争不会因为儿童的呼吁而不会发生。因为在人类的任何时代都有一些想通过战争发财的人。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最想通过战争发财?就是联合国所在地的美国!二战以后,美国尝到了发战争财的好处,所以美国成了二战以后发动战争最多的国家。二战之后的历任美国总统都对两件大事很感兴趣:一是让美元印钞机始终高负荷运行;二是发动战争。这两件事可以使美国不劳而获。美国也根本不把联合国秘书长放在眼里,美国想发动战争的时候根本不理睬联合国,更不理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可以随便根据自己臆想的理由发动战争。比如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折腾了多年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影子也没找到,只找到了伊拉克的石油……如果美国有一天来中国战争,就是全中国的儿童都向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也没有用。所以保卫中国和平的唯一办法就是: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你们中的一部分人长大了志愿参军,一部分人当将军,一部分人制造先进武器。侵略者都是利令智昏的,都是丧心病狂的,只有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才能制止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从网上得知美国的华盛顿航空母舰已经进入了我们的黄海。这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耍威风,但是他目前不敢玩真的。为什么?南北朝鲜之间可以随便相互攻击,一个民族之间相互残杀,谁被灭了谁倒霉,但是别的国家不能轻易插手,谁插手就是干涉内政,就是不怀好意。人家朝鲜兄弟俩吵架,与你奥巴马有什么关系?华盛顿航空母舰进入黄海就是在中国的门前耍威风。但是华盛顿航母在公海,他不玩真的中国也不能先下手。我估计他玩会就走了。

美国的航母世界最先进,中国没有航母。美国的战机最先进,中国的战机差远了。那为什么美国不敢玩真的?我认为主要原因三个:

其一,我们国家是“黄世仁”,美国是“杨白老”。“杨白老”敢随便打“黄世仁”?不敢随意。当然“黄世仁”也不能随便动手,若随便动手,“杨白老”赖账不还了怎么办?再说,还有不知其数的的领导的亲属在美国。

其二,我们虽然没有航母,没有最先进的的战机,但是我们有先进的导弹,导弹炸航母就像手榴弹炸海龟。

其三,美国有更多的导弹,如果美国用导弹大规模攻击中国。我们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摧毁美国所有的卫星。没有了卫星,那么导弹、战机都成了废金属,那么美国的现代化全部完蛋!美国兵敢飘洋过海来中国玩命?美国多人?3亿多,中国呢?13亿多!就是3亿美国佬都来,那也是4个炎黄子孙战1个美国佬,美国佬都很聪明,绝对不会来中国送死。

同学们,只要你们努力,只要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继续努力,我们也会有先进的航母。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并延续至今,我们炎黄子孙有能力再创造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到时候我们中华儿女也驾驶者最先进的航母到美国附近的公海兜兜风再回来……

同学们,现在更不要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了,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是南朝鲜的,他恨不得美国佬立即把中国灭了。

总之,给谁写信都没有用,只有好好学习长本事才是最实惠的。将来你驾驶最先进的战机把美国的战机潇洒地玩下来,那才算是真本事,我相信你们能够办到!孩子们,努力吧!

【对作者说】:

你肯定不是雷棣。看了这封信,想起了一个民间俗语: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对编辑说】:

现在你们肯定已经看出,这不是一封真实的信,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虽然可以随便虚构,但是好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都追求“艺术真实”。就是说,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看起来很真实,所以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现实主义作品的“艺术真实”一般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而作者臆造的这篇假大空课文,只能暂时糊弄一下孩子和鉴赏能力有限的成年人,而对鉴赏水平较高的成年人只能是一种精神折磨。随着岁月的流逝,当现在的孩子变成了鉴赏水平较高的成年人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呢?我学的小学语文中假大空的课文更多,后来我每当回忆那些假大空课文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种难言的郁闷和怒火!

你们能不能以真实的方式,来传递给孩子一些美好的心愿?在谎言、欺骗和遮蔽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分裂和堕落是他们的必由之路。们又如何能保证们的孩子不会被剥光了情感和记忆,成为一个被写信的对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北师大版,六年级71页)

 

【课文原文】:

199611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虎头虎脑的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这个男孩叫雷棣,他的爸爸雷润民,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当时,妈妈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直到一年以后的一天,妈妈递给他一份英文报纸,指着一篇报道说:“把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刚读一半,雷棣就放声大哭——那上面登着爸爸一年前殉难的消息。

痛哭,发高烧,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望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骨灰盒请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其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的人不留神滑上一跤。妈妈看到了,让他写检查。雷棣写道:“我不应该把西瓜皮扔在马路上,要是把人摔坏了,就麻烦了,还得带他去医院。”妈妈一看心头火起——伤害了别人,还嫌人家麻烦自己。为此,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现在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关注中央电视台播发的国际新闻,每当看到那些在战乱中妇女儿童受伤害的情景,情绪就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愤读书学习。他的数学在“迎春杯”比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他喜欢和小朋友以及来看望妈妈的叔叔阿姨谈论国际大事,从辛普森案件到美国法律,从各国国旗到各国元首,他都了如指掌。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这给雷棣极深的印象。他从小就喜欢学习英语,爸爸牺牲以后,就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每当站在爸爸的遗像前,雷棣都感觉爸爸在和他说话,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眼前。记得一次在和小朋友玩扑克牌输了之后,爸爸对他说:“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爸爸牺牲以后,很多人非常关心他,假期里邀他和妈妈免费旅行,或送电影票、演出票。雷棣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和妈妈没做什么,我们不能凭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向他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招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问:“中国孩子的英语都讲得这么好吗”雷棣说:“英语是我们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很多中国孩子比我说得好。”教授得知雷棣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动了,说:“你是我见到的最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

[本为根据张虹、王瑾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改写]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编选漏洞百出的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胡说、劝说、教育。该文表面上是忽悠联合国维和烈士雷润民的儿子雷棣,根本上是忽悠中国(大陆)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也是“设圈套”的意思,也是“吹嘘”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设一个圈套,然后吹嘘雷棣的懂事。

【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说】:

同学们,我先谈谈该文与人教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相互矛盾。人教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说:“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说明雷棣是和家人到机场接到了爸爸的灵柩。而该文却说:“当时,妈妈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直到一年以后的一天,妈妈递给他一份英文报纸,指着一篇报道说:‘把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刚读一半,雷棣就放声大哭——那上面登着爸爸一年前殉难的消息。”再说,“一年以后”雷棣只有7岁,刚上二年级。英国、美国的二年级孩子能看英文版报纸吗?说句实话,不好意思,我在大三的时候才能看英文版报纸,而且还离不开词典。作者这个牛皮吹得太玄乎了!

下面再看看该文本身的胡说。①文中说:“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的人不留神滑上一跤。妈妈看到了,让他写检查。”这就是说,刚上二年级只有7岁的雷棣已经会写检查了。中国的老师有让二年级的孩子写检查的吗?世界上的老师有让二年级的孩子写检查的吗?②文中还说:“他的爸爸雷润民,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照距离西欧的远近,把东方国家的若干部分称为近东、中东、远东。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不知道作者是不了解“中东”,还是不知道雷润民在哪个国家牺牲,还是故意让读者迷糊。真是不可思议啊!③文中还说:“现在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7岁的雷棣摇身一变担任了爸爸的脚色!这样的变化令人惊心动魄!7岁的孩子就“非常关心国际政治”,太累!7岁的孩子就就能“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太雷!④文中还说:“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向他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招待了他。因为按照现代国家对儿童的保护,陌生人是不可以要求到未成年人家里作客的。在丹麦,孩子从孕育、出生到成长的全过程,必须有父母的任何一方在家负责。从这样的文化里成长起来的教授,是否可能向一名中国儿童提出去他家里做客的要求,也是值得怀疑的。

同学们,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绝对不能把陌生人随便领到家里!如果陌生人说认识你爸爸(或妈妈),那你就让他直接用电话与你爸爸(或妈妈)联系。如果你自己在家里,也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切记!

【对作者说】:

你以为《二十四史》是几本通俗读物吧?

【对编辑说】:

你们不了解“中东”吗?如果真是不了解,那么在网上一搜可立即搞定。你们不知道雷润民在哪个国家牺牲吗?如果真是不知道,那么在网上一搜也可立即搞定。几秒钟就可以搞定的小问题,你们为什么不做?我估计你们是故意让小学生迷糊,但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故意让小学生迷糊,到底是为什么???

课文把雷棣描述为超级神童,但是我不相信这种吹嘘,《二十四史原书3296卷,约3700万字,《今注本二十四史》全书约600册,总字数1.2亿多。原书是繁体字,现在的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生根本没法看(我看繁体古书都感到很吃力),只能看简体今注本。一般播音员的速度是每分钟2000字,一个小时就是1.2万字,按这个速度通读1.2亿字需要1万小时;假如每天24小时都看书,则需要416天;假如每天看书4小时,则需要2500天,近8年!假如雷棣的确通读了《二十四史》,问题是一个小学生通读《二十四史》有什么意义?对一个人不合实际的吹嘘就是捧杀,捧杀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足可以让一个人没法正常生活。事实上这篇课文对雷棣就是一种捧杀。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版,五年级93页)

 

【课文原文】:

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编选漏洞百出的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胡说、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对学生说】:

同学们,孩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心理正常的父亲都会深深地爱着孩子。虽然父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虽然父子之情是深沉的、深厚的。但是这个故事是伪造的,因为这个故事漏洞百出,因为这个故事不符合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没有确切的时间。“有一年”是哪一年?我记得1990年代从电视新闻中得知美国洛杉矶发生过大地震,于是在谷歌中输入“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检索,立即在百度百科中查到了洛杉矶大地震情况:“1994117日凌晨431分(北京时间172031分),在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北纬34°13′,西经118°32′)发生里氏6.6级地震……直接和间接的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既然地震发生在“凌晨431”,那么学生不可能在“漂亮的三层教室楼”上课。

其二,假如“三层教室楼”真的变成了废墟,那么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徒手挖掘废墟。在2008年我国的汶川地震中,电视对很多挖掘营救现场进行了直播,用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协助还要很长时间,还得需要切割机等辅助小机械。再伟大的父爱也无法抗衡天灾,事实上,汶川地震中最惨的是学生,成千上万的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下,但是面对一片片的废墟成千上万的学生的父亲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待救援部队和专业救援人员。

其三,美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美国的专业救援人员的素质和设备比我们国家高得多。大家都知道,在汶川地震中,一些专业救援队使用了生命探测仪等先进手段。美国是第一科技强国,美国的生命探测仪肯定是最先进的,如果废墟下有幸存者,探测仪肯定能够发现,美国的专业救援队肯定奋力营救。

我不想知道美国是否有个名叫马克·汉林的作家,也不想知道这个作家是否写了这篇文章,我只是凭着美国官方的发布的洛杉矶大地震情况作理智的判断,只是参考汶川地震的救援情况作理智的判断。我想,只要是一个理智的堂堂正正的人都不会反对我的判断。

同学们,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今后无论在哪里发生地震,汶川地震的悲剧都会重演,也就是说受害最惨的就是中小学生,因为中小学的建筑质量最差,因为政府对中小学的投资太少,因为不多的资金又被赃官层层盘剥了。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我国肯定会重演,所以将来某一天假如有的孩子被埋在了废墟下,假如你还幸存,那你就务必满怀信心地坚持,等待救援。只有用最大的毅力等待,才能有生的希望。切记!

【对编辑说】:

也许美国真有个名叫马克·汉林的作家,也许这篇文章真是他写的。如果是这样,那这篇文章肯定是马克·汉林虚构的荒诞的小说。你们用漏洞百出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荒诞小说歌颂伟大的父爱,这是对父爱的亵渎,也是对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的羞辱!恳请你们删除这篇文字垃圾,好吗?

 

 

花瓣飘香

(苏教版,三年级31页)

 

【课文原文】: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

[说明:无作者。也许是编辑杜撰的,或者是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用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故事误导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误导、胡乱诱导。

【学习目标】:

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教育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高尚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说】:

同学们,很显然,这篇课文事实上是希望你们都成为听话的乖孩子。每一个人小的时候都缺乏很多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所以明智的孩子都应该虚心向父母学习。但是父母的观点也不都是正确的,所以自己认为父母的某个观点不正确的时候,就要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告诉父母,不要为了让父母高兴而屈从父母的意愿。比如说,如果你妈妈希望你学钢琴,但是你不喜欢弹钢琴,而是喜欢绘画,你就应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妈妈。你可以对妈妈这样说:“我对弹钢琴没有兴趣,我不喜欢做没有兴趣的事情。如果我勉强做没有兴趣的事情,将来肯定没有什么出息。”

另外,从网上看到的一些资料得知,南沙群岛的很多岛屿已经被越南占领,而且生存环境已经改善的很好。但是我们守卫的一些岛反而生存环境很恶劣。从照片上看,被越南侵占的南沙群岛南子岛环境很优美,设施很先进,越南海军的生活也不错,怎么回事?

 

(图2-12南沙群岛南子岛(越占)

 

(图2-13南沙群岛越南海军

同学们,我在《三国谋略与商战秘诀》(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一书的《自序》中说:“在高中时代,虽然我很喜欢文学,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将军,我最理想的军官大学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然而,我在高二的时候成了‘四眼子’,所以被当时的所有的军官大学拒之门外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海军将军的摇篮。我在1976年看了一个电影《南海风云》。《南海风云》就是反映西沙海战的,但是我想当海军军官是想解放台湾。现在看来,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武力“解放”台湾是不可能了,因为台湾人民过得很好,不需要“解放”。我们曾经多年抗美援越,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头来我们的南沙很多岛屿却被越南占领了……

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有立志将来收复南沙海疆的同学,那就报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吧!

【对家长和老师说】:

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肯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都喜欢听话的不淘气的乖孩子。传统的老观念是,违背了父母和老师的意愿的孩子就是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我直言不讳地对你们说,你们的这个老观念是错误的。科学的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要求父母、老师和孩子要相互理解,孩子要尊敬父母、老师,父母和老师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美国的父母和老师都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按照自己的意愿管教孩子,而应该把孩子当作朋友。

事实上生活中很少有百依百顺的听话的乖孩子。明智的家长和老师要学会默认孩子的正常性反抗,这也是心理学的要求。什么是孩子的正常性反抗?为什么要默认孩子的正常性反抗?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我所说的正常性反抗就是指着孩子处在这两个反抗期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当然两次反抗期又有明显的区别与不同。

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主要表现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勺子还用不好,也要泼泼洒洒地自己吃饭,不让他做,就会哭闹。历来温顺听话的孩子到了此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调皮。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孩子的反抗,家长和老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态度,常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自卑等不良性格的基础或退缩、孤僻

第二反抗期又称为危险期此期孩子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成熟意识,而社会经验又不足,使得此期的孩子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喜欢与父母去公园的孩子变得不愿再跟着父母;一直很听话的孩子也常常不听话,情绪急躁,向父母发脾气;做什么事我行我素,不愿与父母商量,而且富于冲动和冒险性。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其他问题。据统计,此期不能顺利渡过,常导致自卑、绝望等各种心理障碍,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

明智的父母和老师要怀着喜悦的心情默认孩子的反抗,因为儿童少年的反抗性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并不是坏事,如顺利渡过,对心理健康和成材都大有益处。有关专家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对高反抗性和低反抗性儿童的追踪观察中,发现高反抗性一组中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并做出决定的能力;而低反抗性一组中只有26%的孩子具备这种能力,而大多数则遇事不能独立承担任务,做事不果断。由此可见,父母和老师们要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期,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坚强意志,富于独立精神,自尊、自信、勇敢、沉着、有主见的人。

默认孩子的正常性反抗的方式是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必需作适当的让步通过说服、引导使其顺利渡过反抗期。我所说的非原则性的问题,一是指鸡毛蒜皮的小事,二是,不属于思想意识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偷了1元钱,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属于思想意识问题,就必须采取严厉的教育措施。因为做小的坏事而受不到惩罚,就会导致孩子做更大的坏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近年来每年媒体和网上都曝光很多惨案,有些孩子被家长和老师逼得自杀了,有些孩子以血腥的手段反抗、家长和老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惨案表面上看好像是偶然事件,其实每一个惨案后面都包含很多令人反省的必然因素。一定要引以为戒啊!现在的当老师的都学习了心理学,更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反抗心理,采取灵活妥善的方式教育、化解孩子的反抗。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在这里我再对父母和老师说句心里话。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完全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有什么能力决定孩子的命运?

【对编辑说】:

新中国已经有60多年了,我们人口众多,但是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站在世界的最高水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重要的无容置疑的原因就是,父母和老师的传统的“乖孩子”理念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美国之所以长期是一流的科技大国,原因固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无容置疑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父母和老师没有“乖孩子”理念。美国的父母和老师大多是把孩子当作是人格平等的朋友。恳切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好好研究、吸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恳求你们千万不要再用“乖孩子”理念毒害中华儿女了,否则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

 

 

手捧空花瓶的孩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33页)

 

【课文原文】:

从前有个国王,年纪很老了。他想挑选一个孩子当未来的国王。

这一天,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孩子都聚集到王宫前的广场上。国王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粒花籽,让他们种在自己的花盆里。三个月后,国王将根据种花的成绩来挑选未来的国王。

三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一起来到国王面前,一个个都捧着一盆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都很美丽。

国王看着鲜花和孩子们,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不说。他边走边看,忽然看见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个空花盆,低头站在那里,显得很伤心。国王走过去,问他:“孩子,你怎么捧着个空花盆呢?”孩子哭起来,说:“我把花籽种在花盆里,每天用心浇水,可是花籽怎么也不发芽。我——我只好捧着空花盆来了。”

国王听了,高兴得笑起来。他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就是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国王,这个孩子就是你!”

原来,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籽是煮过的,怎么可能发芽、开花呢?

——————————

[说明:无作者。也许是编辑杜撰的,或者是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引导学生愿意做个诚实的孩子。 

【对学生说】:

同学们,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国王。

事实上,在历史上一个国家最大的骗子就是国王,他们用谎言蒙骗国民,目的是为了保住他的最高权力。比如说,国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活一万岁,但是他还逼迫所有的臣民都高呼“万岁”。这就是国王在逼迫所有的臣民说谎话。

有一个成语,叫“狡兔三窟”。意思是说,狡猾的野兔窝的候,通常备有相通的三个洞口狡猾的野兔为什么要做相通的三个洞口?就是为了欺骗天敌。比如说,如果有一个狐狸发现了它的一个洞口,那么它可以从另外两个洞口逃生。

事实上,很多动物都有欺骗天敌的手段。低级的动物都会欺骗,何况有智慧的人呢?事实上,一个正常的人有时候诚实有时候虚假。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时候具有诚实性,有时候具有欺骗性。对好人诚实是一种美德,对坏人诚实就是一种愚蠢。欺骗好人是不道德的,但是欺骗坏人就是一种智慧。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叫王二小的孩子,日本鬼子让他带路寻找八路军的伤员和粮食,他却把鬼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王二小欺骗了可恶的鬼子,保护了八路军伤员和乡亲们的生命,还让八路军消灭了鬼子。王二小哥哥的这种欺骗就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勇敢的智慧!如果王二小对日本鬼子说了实话,那么八路军的伤员就会全部完蛋。

同学们,在封建专制社会有时候国王也很可怜,主要表现就是既不敢说真话,也不敢说假话。最耐人寻味的就是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到过北京故宫游览的同学肯定知道,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一个“正大光明。在这这个匾的背后曾经藏有决定皇子命运的建储匣

 

(图2-14

一个封建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皇子之间为了争夺太子的宝座经常展开血腥的五花八门的明争暗斗。秘密立储制度的创设就是为了解决皇权斗争。秘密立储制度由清朝的后期的康熙皇帝发明,由雍正继承,并为后世沿用。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这种办法使皇权斗争少了暴戾和残酷,多了一些幽默和算计。在专制的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有时都不敢说真话,可见专制的封建社会是多么的恐怖、怪异、荒诞。在“正大光明的后面藏着皇帝活着的时候不敢说的真话,这就是清朝的怪异和荒诞。

只要是专制社会就存在着怪异和荒诞,只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怪异和荒诞。事实上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专制,所以也存在着很多怪异和荒诞。后来的人以笑话的方式有趣地表达了前苏联的一些怪异和荒诞。在这里举三个例子:

[笑话一]1945年英国大选揭晓,丘吉尔面对连任落选的结果,半晌无语之后说了一句:英国人民成熟了。他们学会了选择,他们不需要一个英雄领导他们重建家园。后来,斯大林遇到丘吉尔,笑话他说: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你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却不以为然地回应:我领导并赢得战争,就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

[笑话二]赫鲁晓夫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激烈地批判斯大林独裁政治期间有人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当时你怎么不说这些话呢?没有你们的沉默,斯大林能独裁吗?赫鲁晓夫看完纸条后厉声喝谁写的?给我站起来!会场上一片沉默,无人应答。两分钟后,赫鲁晓夫接着说:在斯大林时代,不沉默就意味着死刑;而今天我们绝不会再因为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判死刑,但还是沉默,还是没人敢站起来。既然如此,那他又是凭什么指责我在斯大林时代的沉默呢?

[笑话三]扮演斯大林的功勋演员米哈伊尔·格洛瓦尼提着一个大皮箱去找赫鲁晓夫,说:你把斯大林批臭了,我只好失业了。赫鲁晓夫说:没关系,我给你发养老金,你养老去吧!格洛瓦尼走后,把皮包留在赫鲁晓夫办公室里赫鲁晓夫好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扮演斯大林穿的大元帅服他想,当年斯大林身着大元帅服好不威风啊,而且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赫鲁晓夫就试着穿上元帅服,对着穿衣镜正上下打量。这时,米高扬轻轻推门进了赫鲁晓夫办公室,猛地一看,大吃一惊,以为斯大林死而复生,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倒在地求饶道:斯大林同志,一切都不能怪我,全是赫鲁晓夫那家伙搞的鬼!赫鲁晓夫一转身,打了米高扬耳光,骂道:睁大你的狗眼仔细看看我是谁?!

同学们,说实在的,我也很同情编辑。我们中国(大陆)就像前苏联一样,也是谎言社会,所以编辑在现实中找不到说真话能得到好处的令人信服的实例,就只能杜撰荒诞的故事糊弄你们一下。

天安门城楼上就有两句大家熟视无睹的谎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假如“万岁”就是1万年。谁敢预知1万年以后的事情?谁敢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存在1万岁?这难道不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谎言?再说,按照马克思他老人家的构想,到了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没有政党了,就没有国家了。如果1万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存在,那就说明1万年以后还没有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那么马克思他老人家的构想不就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神话?事实上,台湾人民和我们大陆人民还是各走各的路,我们不承认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实上,香港、澳门还是“一国两制”,也没有和大陆真正的团结。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还没有真正的团结起来,哪来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难道不是天大的谎言?

 

(图2-15

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对谎言熟视无睹,是因为亘古至今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谎言的欺骗,对谎言已经是一种麻木的默认的心态。我们大人年年说谎言,月月说谎言,天天说谎言,却年年、月月、天天向孩子灌输诚实,这就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闹剧。说谎言最多的就是赃官,级别越高,说的谎言也越多。像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那样的高级赃官,他们在台上天天用假大空教育别人,教育全党,教育全民,而其实他们自己是寡廉鲜耻的老坏蛋、老流氓。那么陈良宇在台上的时候,上海的领导干部谁敢说真话?上海的人民谁敢说真话?只要一个地方的一把手是个赃官,那么这个地方的所有官员都是不敢说真话的骗子,因为谁说真话谁倒霉!

我从网上发现,近年来两个现任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在国外说了一些真话,但是被国内的媒体全部封杀,现任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在国外说的真话都被封杀,小学语文却用荒诞的课文教育孩子诚实,这真是一个天大的滑稽!

【对老师和家长说】:

我在这里提醒一下老师和家长,如果用伪造的故事和空洞的说教向孩子灌输诚实,那么不仅不会起任何作用,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我在《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人性理论——我的人性公式。我认为人和一些群居哺乳动物具有很多共同的本性。在这本书中我论述了人和群居哺乳动物所具有的欺骗性和诚实性。我把一部分内容摘录到下面,供大家参考、批评指正:

-----------------------------------------------------------------

欺骗性和诚实性

欺骗性是所有动物为了生存而必须具有的自然本性,每一类动物都有不同的欺骗天敌的本领和手段,正所谓“狡兔三窟”。

群居哺乳动物不仅欺骗天敌,有时也欺骗同类,但有时又表现出特别诚实的特性。群居哺乳动物在觅食和休息的时候,都有忠诚的哨兵,为了群体的利益它们绝对忠于职守,一旦发现险情,就会诚实地向群体报警。欺骗性和诚实性是群居哺乳动物的一种双重本性。

欺骗性在人身上的体现形式就是撒谎。思维能力发达的高级动物人在欺骗手段方面要比普通的群居哺乳动物高明的多,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假痴不癫等计策就体现了人的欺骗手段的高明。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孙子一语道破用兵的天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意思是说,.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要攻击却装出不想打仗的样子……这是伪装用兵意图的谋略。人的欺骗性从动机上分,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性欺骗和被动性欺骗。主动性欺骗是人为了满足自己或团体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的欺骗;被动性欺骗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本能。比如说,皇帝明知自己不能活一万岁,但他还是让臣民高呼他万岁,目的是为了显示他的皇威,这就是主动性欺骗;如果臣民不高呼万岁就有杀头之罪,所以明知皇帝不能活一万岁,但为了活命,就必须说假话,就必须高呼万岁,这就属于被动性欺骗。从欺骗的性质上分,可分为善意性欺骗和恶意性欺骗。一个人患了重病,为了安慰病人配合治疗,医生和亲属通常对病人隐瞒病情,这就是一种善意的欺骗;有的医生为了骗取病人的钱财,故意把小病说成是大病,这就是一种恶意的欺骗。可以说没有任何人会教孩子撒谎,但是当孩子从会说话那天起,就自己会撒谎了,所以孩子都会撒谎而且都撒过谎。撒谎是人的一种动物性的原始本能,这正像孩子一出生就会吮吸乳头一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对成人做过一个试验,请参加实验者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记录一天的谈话。他分析的结果是,每10分钟的谈话,就会出现三个谎言。他举例说,有一位女士接到男朋友的电话,对方说自己生病了,这位女士立即表示关切和同情。但事后这位女士告诉费尔德曼,自己的真实想法是:真是一个孩子,还不会照顾自己。因此说谎是人的一种动物性本能,是人的一个生存的法则。

------------------------------------------------------------------

总之,用我的人性观点来看,欺骗性和诚实性是人的两种本能,不需要教育。社会环境给人提供了说真话的条件,那么大多数的人就会自然说真话;如果社会环境不允许说真话,那么大多数的人就会自然说谎话。

我看了这篇课文,居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一封亲笔信1976,被软禁、被批判的邓小平已经是72岁的老人。他得知粉碎四人帮”之后,给华国锋写了这样一封亲笔信

-----------------------------------------------------------------

东兴同志转呈国锋同志并中央:

我衷心地拥护中央关于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的决定,我欢呼这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华国锋同志是最适合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就年龄来说可以使无产阶级领导的稳定性至少可以保证十五年或二十年之久,这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来说是何等重要啊!怎不令人欢欣鼓舞呢?

最近这场反对野心家丶阴谋家篡党夺权的斗争,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紧接着发生的,以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战胜了这批坏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道路战胜资本主义道路的胜利,这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丶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胜利,这是巩固党的伟大事业的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革命路线的胜利。

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这个伟大斗争的胜利,由衷地感到万分的喜悦,情不自禁地高呼万岁丶万岁丶万万岁!我用这封短信表达我的内心的真诚的感情。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万岁!

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万岁!

邓小平

一九七六年十月十日

-----------------------------------------------------------------

邓小平当时已经72岁的老人,为了能够登山再起,却不得不违心地说这样的肉麻的话。这是邓小平一个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全党的一个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全民的一个悲哀,根本上是制度的一个悲哀。遗憾的是,邓小平掌握了话语权之后,又不允许别人说真话了。这是邓小平另一个悲哀,还是全党的一个悲哀,还是全民的一个悲哀,根本上还是制度的一个悲哀。我们的制度就是只允许极少数人胡说,而不允许绝大多数人说真话。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瞬间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只允许极少数人胡说,而不允许绝大多数人说真话……

【对编辑说】:

你们用伪造的故事向孩子灌输诚实,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坦率地说,我常常感到我们中国的大人很虚伪、很卑鄙、很无耻、很可怜,因为我们自己从来不敢随便说真话,却要求孩子诚实。

 

 

丁丁打针

(北师大版,二年级63页)

 

【课文原文】:

丁丁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很害怕打针,只要一见大夫的白大褂,一见亮闪闪的针头,他心里就害怕。

一天早上,丁丁觉得很不舒服,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妈妈摸了摸她的的额头,皱着眉说:“丁丁,你病了,必须去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给丁丁量了体温,检查了心肺,又查看了喉咙。他微笑着问丁丁:“小伙子你不怕打针吧?”丁丁红着脸点点头。可是当丁丁趴在床上的时,心里还是紧张极。

护士一边做准备,一边跟丁丁聊天。她说:“人一发烧,浑身就又酸又痛,我给你揉揉吧。”,护士捏捏丁丁的肩膀、按按丁丁的腰、揉揉丁丁的屁股。不一会,护士说:“好啦,回家吧。”丁丁问:“不打针了吗?”护士晃晃手里的针管,说:“已经打完了。”

在回家的路上,丁丁对妈妈说:“其实打针不可怕,我再也不怕打针了。”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教育学生爱护身体,做健康、勇敢的孩子。

【对学生说】:

不管技术多么高明的护士打针总是有点痛的,怎么能一点感觉不到呢?这分明是撒谎!聪明的孩子要明白,有时候生病必须打针,不打针就很危险,任何孩子都会生病,任何孩子都经历过打针,勇敢的孩子是打针不哭。

【对编辑说】:

一般发烧需要检查心肺吗?你们难道没有感冒过?你们感冒的时候,医生是怎样检查你们的心肺的?你们小的时候难道没有打过针?你们打针的时候难道一点没有痛的感觉?你们把打针的真实感觉写出来不就完了,为什么要欺骗孩子?如果我是一个孩子,当我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对老师说:“老师,我认为这篇课文骗人,我打针的时候,有时感觉很痛,有时候痛得差点,打针怎么会一点痛的感觉都没有呢?”

 

 

散落的钞票

(北师大版,四年级102页)

 

【课文原文】:

国庆长假的一天,我和立明去逛书店。中午出来准备乘地铁回家。我有点饿了,看到旁边有家麦当劳店,就想拉立明进去,立明推开我说:“太贵了。吃一次至少要花8元呀!咱们不是想攒钱合买全套《丁丁历险记》吗?”我想起立明家里生活困难,也就不再坚持。

节日的地铁站里,喜气洋洋,人来人往,拎着礼品的,捧着鲜花的,抱着孩子的,扶着老人的……列车进站了,可是要上车的人太多了,我们没能挤上去。

忽然,立明嚷起来:“钱!钱!”几乎同时,好几个人也喊起来。顺着立明手指的方向看去,我发现许多粉红色的钞票正从一个车门口散落下来。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门里挤——帽子挤歪了,手包拉链开了,几十张百元钞票散出来。当他在人们的喊声中发觉得,列车自动门已经合拢。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列车已经启动、加速,转眼间呼啸而去。

站台上乱起来了,人们追逐着飘落的钱。一个女服务员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我正在左右搜寻,立明对我努劝嘴——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个穿夹克衫的壮汉,一脸木然,好像根本不知道发生的事。再看脚下,哦,鞋跟处露出了粉色的钱边儿,原来他的脚底下踩着钱!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指出来,这人会不会打我们?立明却好像没想这些,他走到那个面前说:“叔叔,您好!您脚底下好像还踩着钱呢!”那壮汉一脸尴尬,支吾着:“是吗?我怎么没……”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

隆、隆、隆隆——对面的列车进站了。那个外地人焦急地向这边站台跑来。服务员迎上去,把一沓百元销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那人接过钱来数,手都在发抖。有人问:“你一共带了多少钱?”那人顾不上回答,又数了一遍,松了口气说:“只少了两张!”“唔——”众人发出遗憾的感叹。但不一会儿,人们又高兴起来,原来有人发现那两张钱在铁轨下躺着呢!那人千恩万谢,抽出二百元钱往服务员手里塞,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反复说表示谢意。服务员笑着拒绝了,说:“要谢的是大家,我也要谢谢大家,特别是这两位小朋友。”受到夸奖,立明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拉着我迅速登上刚到的列车。

从地铁站出来,外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建筑物上的国旗迎风飘扬,马路边的鲜花分外明丽。我和立明都特别高兴,真的,比买了全套《丁丁历险记》、又吃了麦当劳还高兴。分手时,立明和我相约,回家把这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情写下来。

——————————

[说明:无作者。是编辑胡编的。]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拾金不昧的美好品德。

【对学生说】:

同学们,“拾金不昧”是一个成语,说明我国古时候就有很多拾金不昧的人。拾金不昧也是一种道德高尚的表现。这篇课文看起来好像是真事,但我断定这是编辑凭空伪造的。理由如下:

其一,没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作者。

其二,“我发现许多粉红色的钞票正从一个车门口散落下来。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门里挤——帽子挤歪了,手包拉链开了,几十张百元钞票散出来。”这段话不真实。作者是怎么看出“外地出差模样的人”?再说,即使在东三省,现在的大人也很少在10月戴帽子。现在商店里也很难见到大人戴的帽子。再说,带着大量现金外出的人都会很谨慎地保存现金,若将现金装在手包里,带现金的人也会很谨慎,绝对不会被人挤开拉包。只能把手包挤扁了,不会挤开了。

其三,如果这是真事,那么首先应该在报刊上发表。这件事情表面上看很感人,如果这是真事,会有很多报刊、网站转载。但是我在“谷歌”和“百度”中输入题目和文中的一些内容搜索,没有发现任何报刊、网站有这篇文章。

【对编辑说】:

你们教育孩子拾金不昧愿望是好的,但用虚构的漏洞百出的故事蒙骗孩子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孩子长大以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骗局时,这对孩子的心灵会产生多大的伤害?

如果这篇课文的确是真事,那请你们在报刊上对这篇课文做个特别的说明。只要要说明三个事实:一是,确切的时间、地点;二是,是哪一列地铁;三是,散落钞票的人的姓名和地铁服务员的姓名。

我写到这里,突然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我知道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篇很“著名”的题目叫《钱被风刮跑以后》的假新闻。于是我就立即在谷歌中输入“钱被风刮跑以后”,点击搜索,令我十分吃惊!!!第一条搜索结果是“(一)钱被风刮跑以后_百度知道”,点击查看以后,正是我知道的那篇假新闻。第一条搜索结果居然是“《钱被风刮跑以后》教学设计”,后面还有很多关于《钱被风刮跑以后》教学设计和课件。我立刻疑问:难道著名的假新闻被编进了小学课文??我立即冲浪一番,终于搞清楚了!你们北师大出版社果然把著名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作教育孩子的拾金不昧的范文编进了四年级上册。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钱被风刮跑以后》遭到了质疑,你们又模仿《钱被风刮跑以后》的情节杜撰了这篇《散落的钞票》,又反过来用《散落的钞票》取代《钱被风刮跑以后》。你们这个李代桃僵的妙计用的真好!!唉,看来你们实在是找不到真实的感人的拾金不昧的故事了,这不是你们的悲剧,这是社会的悲剧……

现在的网络真好,我点击几下鼠标,就立即搞清了真相。你们堂堂的北师大的编辑们为了么不利用网络核实所选的文章呢?再说,在不少新闻教材上《钱被风刮跑以后》被当作经典假新闻剖析,你们竟然不知道!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母亲的纯净水

(北师大版,六年级66页)

 

【课文原文】: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

她也有。她一直喝同一种牌子的纯净水。瓶子绿色的商标上,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星身着白衣——那大概也是名牌,笑嘻嘻地,好像在说:“这水味道不错。”周二和周五下午有体育课,吃过午饭,母亲就拿出一瓶,递给她。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她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怎么好,母亲几年前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厂子不景气,工资也不高。但是,她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因为拿着它,在班里那些时髦同学面前,自己就不再觉得很丢脸。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啊。”同学喝了一口,皱皱眉,咂咂舌说。

“怎么不是?”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母亲看了她一眼,问:“有人说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四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一年就是一百多块钱。”

她不得不在心里对自己说,母亲是对的。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没有能力挣钱,总有义务省钱。再说,喝凉白开、喝纯净水,对身体的确没什么区别。可是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她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有同学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是怎么想的。”母亲说,“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也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做是一块宽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当做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

就是这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更不用说纯净水了。可是,她还是喜欢喝凉白开。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

[作者乔叶,选入教材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该文就是通过选编虚假故事糊弄孩子。这种忽悠方式是设圈套、劝说、教育。

【学习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对学生说】:

这篇文章是作者杜撰的。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新纯净水瓶子的盖是密封保存的,开启瓶盖的时候要稍微用力拧,拧开以后瓶盖会脱落下一小部分。用旧纯净水瓶装白开水,拧的时候,瓶盖就不会再脱落下一小部分。矿泉水和一些饮料的瓶子瓶盖与纯净水瓶盖差不多。任何一个同学都可以立即验证。新瓶和旧瓶这么容易区别,文中的“她”居然很长时间不知道她妈妈造假?太搞笑了!

其二,从课文来看,她和她的同学从口感上辨别纯净水和白开水的水平好像很高,一下子就能辨别出真伪。既然她有一个纯净水瓶,就至少说明她喝过一瓶真的纯净水。她从口感上辨别纯净水和白开水的水平又很高,那她妈妈第一次用白开水冒充纯净水的时候,她就应该立即察觉,但是为什么没有察觉出来呢?

这篇课文还有如下两个毛病:

其一,我一看“瓶子绿色的商标上,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星身着白衣——那大概也是名牌,笑嘻嘻地,好像在说:‘这水味道不错。’”这段话知道到这是“乐百氏”。很可能作者和出版社收了“乐百氏”的广告费。

其二,“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这句话会给一些同学产生误导,误认为纯净水是对身体有益的好东西。事实上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小学生来说,若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发育,有时候还会发生病变。2006年,我出版了一本名叫《水·生命·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的书,我在该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水的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你们上了初中,学了一门名叫《化学》的功课以后,才能看懂这本书。所以我在这里仅摘录一小部分内容,供你们参考:

----------------------------------------------------------------

长期饮用纯净水,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必然减少,因从水中补充微量元素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功能水研究推广促进会秘书长王铎翰强调指出:“可以说纯净水的诞生为解决人类饮水污染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种安全水,所谓安全,是因为它非常卫生,肯定比自来水好,但只能做饮料,偶尔饮用,不能长期饮用。上海一家医院临床报告称:有些孩子不明原因地全身乏力、掉头发或秃发,经医生调查,这些小患者的家庭都是将纯净水作为日常饮用水的。天津市儿童医院19976月连续收治了9名肌肉哆嗦、眼皮跳动的患儿。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些患儿体内缺钾和钙。经询问这些孩子的家长,了解到这些患儿长年饮用的都是纯净水。

----------------------------------------------------------------

这段话中的个别术语你们不明白,但是意思肯定明白了,那就是,纯净水只能当作饮料,偶尔喝几次,不能长期饮用纯净水。矿泉水和纯净水的价格差不多,有条件的同学最好长期饮用优质矿泉水。没条件的同学就坦然地喝白开水。

【对老师和家长说】:

在这里我说三件事:

其一,要清楚道纯净水的不足,要理直气壮地引导孩子少喝纯净水。从“再说,喝凉白开、喝纯净水,对身体的确没什么区别。”来看,说明该文的作者也不知道纯净水的不足。事实上这样的人很多,包括很多家长和小学老师。所以恳切希望往你们看一些像我的《水·生命·健康》这方面的关于饮水的科普著作。纯净水虽然除去了有害物质,但同时也将人体需要的有益元素一起除掉了。如:水中含有一定量的K+Na+Ca2+Mg2+等离子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纯净水中却把这些离子除掉了。所以,若长期饮用纯净水,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必然减少,因从水中补充微量元素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所以你们一定提醒孩子千万不要受了这篇课文的误导!千万!

其二,不要喝课文灌的“迷魂汤”。母亲的“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也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这个观念,猛然一看似有道理,事实上是荒唐逻辑。因为它演盖了为富不仁的人的罪恶,掩盖了国家的错误政策。文中说了家庭困难的原因:“她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怎么好,母亲几年前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厂子不景气,工资也不高。”外国没有“下岗”这个词,台湾、香港、澳门也没有,这个词只属于中国大陆。事实上,下岗就是失业。失业主要不是热爱劳动的工人的责任,主要是工厂的责任,主要是国家的责任。国家有责任让任何热爱劳动的人有工作的地方,如果暂时失业了,就应该给予救济。事实上,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国富民穷的政策,美国实行的是国穷民富的政策。我举了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例子:美国是外债最多的国家,我们是美国的第一债权国,就是说,我们国家借给美国的钱最多。第二个例子:上海世博会我们国家花了6000多亿元。但是美国因为没有钱建展馆,曾经两次放弃参加世博会,2010年又要放弃,最后我国的海尔集团资助美国建展馆。美国是外债最多的国家,但是美国人民很富裕。我们国家最富,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人不富裕,有些很贫穷。我国的财富被国家和极少数的富人垄断。这是为什么?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国家的税收和各种收费太高。比如说,为什么“父亲厂子不景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厂上交的税收和各种收费太高。有些有良知的学者做过研究,如果企业不通过贿赂等方式偷税漏税、偷费漏费,企业根本就没法生存。事实上,如果国家减少一些税收和各种收费,那么很多工厂就景气了。二是,为什么父亲的“工资也不高”?因为我国的新兴资本家太贪婪,他们把企业大部分利润装进了个人的腰包,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太少。作者一开始就叫喊“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事实上一瓶纯净水的成本不到0.8元钱。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就是因为税费高、资本家的利润高,而工人的工人很少。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的人工资少,还要面对高价格,这就出现了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的不正常局面。最近深圳人到香港购买日用品,因为香港的日用品价格比深圳低的多,但是香港人的平均工资却比深圳高得多。也就是说,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陆的人,要去香港享受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再比如说,现在的城镇居民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什么?很多房地产商和某些所谓的学者对此侃侃而谈,云山雾罩,于是很多老百姓被忽悠得晕头转向。其实道理很简单!按目前的建筑材料和工资标准来看,小型城镇每平方米的成本850元左右,中型城市1000左右,大型城市1200元左右。其他的就是利润和税收以及土地费用等各种五花八门的费用。利润大部分进了开发商的腰包,少部分以灰色收入的形式进了贪官的腰包;税收和费用被政府拿去了。对于房地产商来说,最不愿意让人看见的东西有两件:一件是他老婆的内裤,另一件就是建房的成本价!这两件东西只有他自己知道。事实上,我国早已经是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个国家贫富悬殊严重,就会出现动乱。现在我国每天都发生很多不安定事件,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贫富悬殊严重。穷就是一种屈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的贫穷主要是由贪婪的富人和赃官造成的,贪婪的富人榨取人民的血汗,贪婪的赃官贪污、挥霍了人民的血汗。改革社会,人人有责,我给你们讲这些道理,是希望你们要想办法改变目前这样的不合理现象。实践已经证明,我们从前的用暴力的“革命”的方式消灭资本家的做法是不对的。实事求是地说,每一个成功的资本家都有一些管理、经营企业的高明之处,工人没有这个高明。工人和资本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用暴力的方式简单地把高明的成功的资本家消灭了,那么工人也没有了挣钱的地方。现在民主国家的工人不是消灭资本家,而是通过罢工等方式逼迫资本家提高工资待遇。打破我国目前贫富悬殊的怪圈,依靠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更是依赖社会的平等、民主与正义,依赖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我们的工人应该学习民主国家的工人的理性、文明的抗争方式,联合起来为促进社会的平等、民主与正义做贡献。警察也应该清醒理智地对待工人的理性、文明的抗争方式。现在我国的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和作家以及某些媒体,早已经变成了富人及特权阶层的狗。本文作者如果不是弱智,那她就是“乐百氏”的一条给穷人灌迷魂汤的下贱的狗。

其三,也不要被“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这段话误导。高校盲目扩招也是近年来国家的重大失误,所以早已经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待业。高校贪婪地榨取了学生家长的大量血汗钱,结果却是很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我们的很多高校事实上不是在办学,而是把学生看成摇钱树。很多家长之所以心甘情愿承受高校的榨取,就是因为望子成龙之心太迫切,错误地以为孩子只有上了大学才有出息。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脑力劳动。比如说,很多孩子从小不愿意学文化课,但是动手能力很强。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就不应该逼迫他上大学,而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学习一种实用技术。我们国家成了世界工厂,但是很多企业不需要许多大学生、研究生,而是需要大量掌握了实用技术的工人。特别是很多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企业,需要很多高级技工。高级技工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所以很多企业采取了高薪聘用高级技工的办法,所以高级技工的工资要比大学生、研究生的工资高很多。高水平的产品需要一支庞大的高级技工队伍,庞大的高级技工队伍又会不断促进技术革新。现在的一些孩子就是将来的庞大的高级技工队伍。现在很多大学生水平很低,好的工作不能胜任,差的工作又不愿意干,于是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有些大学生甚至已经丧失了再找工作的积极性,成了“啃老族”。家长省吃俭用满怀希望供孩子上大学,结果大学培养了一群“啃老族”。悲剧吧?所以明智的家长今后要务必清醒。

【对作者说】:

收了“乐百氏”多少广告费?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把纯净水当宝贝,建议你看一下我的《水·生命·健康》。

【对编辑说】:

为了孩子的健康,恳请删除这篇课文。如果你们确实收了“乐百氏”的广告费,建议将纯净水修改为矿泉水。因为“乐百氏”也生产矿泉水。

 

第三部分

怎样忽悠名人的

 

我发现忽悠名人也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特色,忽悠名人也是间接忽悠孩子。也就是说,忽悠名人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忽悠孩子,只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人而已;但是不同的时代也有共同的名人,忽悠的目的一样,只是忽悠的语句、语气有所变化。我在此选择了12课文作简要剖析。

 

 

孙中山破陋习

(苏教版,三年级24页)

 

【课文原文】: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

[说明:无作者。不知道编辑是从哪里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忽悠是“吹嘘”的意思。就是,通过这篇课文吹嘘孙中山,让孩子知道孙中山。

【学习目标】: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对学生说】:

同学们,现在90岁以上的个别老太太可能是小脚女人,那奇妙的小脚很好玩,赶紧要求语文老师组织一个考察小脚的活动,要赶紧考察,否则今后就永远看不到那奇妙、好玩的小脚了,哈哈哈……

【对编辑说】:

我记得1981年在大学图书馆杂志阅览室的一本刊物上见过类似的一个故事,记不清是什么刊物了。我在30年前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用废除缠足说明孙中山的高明很不合适,因为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太平天囯曾禁止缠足。如果现在把废除缠足作为一种高明的咱们的话,那么应该赞美康熙大帝,或者洪秀全天王。

孙中山先生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比如说他的“三民主义”思想。为什么你们偏偏向现在的孩子介绍对他们来说是莫名其妙的缠足呢?难道你们对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很感兴趣?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44页)

 

【课文原文】:

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一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秘书走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

[本文作者晓年,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这篇课文是忽悠毛泽东。在这里忽悠还是“胡说”的意思,还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在这里的“胡说”还是违背历史事实真相,“误导、胡乱诱导”还是制造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

【学习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对学生说】:

从前关于毛岸英牺牲的过程有多种传说。但是,现在网上可以查到一些关键人物写的回忆毛岸英牺牲的真相的著作、文章和接受采访的视频。这些关键人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毛岸英在志愿军司令部的领导(战友)杨风安、王天成等。这些人亲眼目睹了毛岸英牺牲的过程,杨风安、王天成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公布了毛岸英牺牲的真相。二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人。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毛泽东秘书、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主任叶子龙,就是叶子龙195112日把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亲手交给毛泽东的。《叶子龙回忆录》中记述了毛泽东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的表情和言行。三是,毛岸英的亲属。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她写了一篇回忆录,还多次接受了媒体采访。毛新宇(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2003年出版了《爷爷毛泽东》(国防大学出版社)。

这篇课文是胡说八道,违背了历史真相,主要体现在个四方面:

其一,毛岸英是19501024日牺牲的。志愿军司令部向中央报告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是19501025日,而毛泽东看到电报已经是195112日了。

其二,课文中说:“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事实上刘思齐的回忆是,在毛岸英出国前她和毛岸英经常一起在星期六去看望毛泽东。毛新宇在《爷爷毛泽东》中说:“出征前夕,毛岸英随彭德怀自东北回北京,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汇报工作。报告结束,已是下午时。毛岸英骑上车,先匆匆赶到北京机器总厂,向领导和工友告别;然后赶往北京医院,看望割阑尾手术住院的爱人刘松林。到医院时,天早已黑下来了。

其三,课文中还说:“‘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作者怎么会知道毛泽东的想法?如果是虚构的文学作品,那作者可以随便代表主人公的想法。但是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和权力随便代表毛泽东的想法。再说,毛岸英是被凝固汽油弹烧死的。凝固汽油弹是一种爆炸时能发出高温火焰的炸弹,内装用汽油和其他化学品制成的胶状物,爆炸时向四周溅射,发出1000℃左右的高温,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杨风安和王天成说,毛岸英和高瑞欣已经被烧成了两堆骨灰,当时是根据毛岸英戴的手表残骸确定他的骨灰的。毛泽东怎么可能有“见见遗体”想法?

其四,文中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而事实上毛岸英是秘密出国,只有彭德怀和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极少数人员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金日成根本就不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就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也不知道丈夫去了朝鲜战场,直到1953年夏天才知道。

《叶子龙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

------------------------------------------------------------

1125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除了报告战事以外,重点提到毛岸英不幸牺牲的消息。电报极简短。

拿着电报,我的心在颤抖。岸英比我小六岁,我们相识很早,交往较多,私人关系也不错。他才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稍稍平静下来以后,我拿不准主意,该怎么处理这份电报,毛泽东经受得住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吗?我把电报交给周恩来,他是解决问题的大师,每次遇到难题时,我少不了请教他。周恩来看了电报,他坐在办公桌前,左手扶在前额,半晌才站起身,他低声对我说:“让我考虑考虑,先放一放再报告主席。”

过了些天,彭德怀又给毛泽东发来一电,并提到上次电报中谈到的战事翻译有误。这一次,我把电报直接给周恩来送去。周恩来说:“不要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报告主席吧!’,

我手拿两封电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他正在沙发上看报纸。我小声叫了一声“主席”,然后把电报交给他,然后默默地站在那里。

毛泽东像平常一样,放下报纸,接过电报看了起来。这时,我感觉空气仿佛凝固了。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他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向我摆了摆手说:

“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我听完后,小心翼翼地退了出来。

第二天,江青得知了消息,她跑到毛泽东的办公室里哭鼻子。

对岸英牺牲一事及毛泽东当时的情况,多年来各种媒体做了大量渲染,其说不一。实际情况如上所述,彭德怀的电报只有周恩来和我知道,向毛泽东报告时只我一人在场。

为了便于工作,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我于1951110日将岸英牺牲的事在极小范围内做了书面通报,并附了一纸说明:“此事请各同志阅后不要宣布,现在还只有少数同志知道,请注意。”这份材料现存于中央档案馆。

对岸英后事的处理,彭德怀来电建议,岸英的遗体与在战争中牺牲的其他志愿军官兵的遗体一起埋葬在朝鲜,毛泽东表示完全同意。

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用事实证明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祖国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长眠于异国的土地。

1958年秋,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胜利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回到国内。这批部队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三个师以及后勤保障部队共七万人。

(摘自《叶子龙回忆录》叶子龙/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

我认为叶子龙的回忆才是真实的、可信的,因为叶子龙只是如实记述了毛泽东说的话和表情、举止,没有丝毫的心理描写。还因为叶子龙敢理直气壮地说“这份材料现存于中央档案馆”,这说明叶子龙说的话是有据可查的。

毛新宇在《爷爷毛泽东》中说:

------------------------------------------------------------

195011 月)26 日晨,在操劳中还未睡觉的周恩来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拿着这令人震惊的电报.周恩来的心在震颇,手在发抖,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毛泽东已经有包括妻子在内的位亲人为革命而捐躯了,现在,他最喜爱的长子也为国捐躯了,这对他的心灵该有多大的打击啊!周恩来不忍心把电报给带病还在通宵达旦工作的毛泽东看,他和刘少奇决定暂时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隐瞒下来。直到1951 日,毛泽东病愈后,周恩来才把毛岸英牺牲的电报送给毛泽东,并附一封安慰信。当时经常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雷英夫对此回忆说:“当志愿军司令部将这一情况报告军委后,周总理向刘少奇同志报告后马上采取措施,告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间志,暂时不要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毛主席因当时毛主席正患感冒,又在集中精力指挥第二次战役,加上毛主席最喜欢毛岸英,总理和中央怕过于突然,影响毛主席的胜康和分散毛主席的精力。1月初我军发起的第三次战役己经越过兰八线并取得了胜利,毛主席感日也好了,总理见时机成熟了,即马上向毛主席正式报告。”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怔,盯若工作人员一声不响,大家也没敢说一句劝慰的话,不约而同地垂下了头。毛泽东的眼圈湿了,但是却没有流出眼泪,只是发出了催人泪卜的一声叹息:“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

毛新宇的文章肯定代表了毛泽东的亲属的共同观点,而且与叶子龙的回忆非常吻合。

在此说明一点。2010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属于文学艺术,不是真实的纪录片。文学艺术可以虚构情节,不完全是历史的真相。

另外,我不了解课文作者“晓年”,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也没有找到这个“晓年”的任何资料。“晓年”肯定是个笔名,用笔名发表这样的关于毛泽东的文章是很不严肃的!

【对作者说】:

你算是哪根葱?你有什么资格代表毛泽东的想法?岂有此理!

【对编辑说】:

你们在教师用书中说:“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这说明你们根本就不懂文学,根本就不懂名人传记的一个基本的写作原则——不能有心理描写!事实上古今中外的高水平的名人传记都没有心理描写。因为传记一旦出现心理描写,那就丧失了真实性!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不是作家,但是她的真情回忆却无意识地遵循了这个原则。刘思齐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

1953年的夏天,我再也忍耐不住了,一天,我冲进了父亲的书房,劈头盖脑不顾一切地问父亲:爸爸,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父亲一下子呆住了,拿烟的手开始颤抖起来。我一切都明白了,眼前开始模糊起来,泪像开闸的河水沿着脸颊滚滚而下,这时一个苍老而悲痛的声音悠悠地传了过来:岸英已经牺牲了。接着又传来一句:我也是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的。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了!

这就是父亲给我的回答!

虽说我早就有怀疑,但怀疑一旦被证实,我还是被击倒了,思想停滞了,脑中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拍了拍我的肩,卫士长李银桥的声音传了过来,我愣了一下,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接着我听到一种恸哭声,那么陌生。这是我在哭?银桥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这回我听懂了,他叫我别哭了,说:你爸爸的手已经冰凉了。我终于从巨大的悲痛中醒了过来。哦,爸爸,我向爸爸望去,只见他呆呆地坐在沙发上,两眼直视着前方,双手无力地搭在膝上。天,我怎么能在父亲面前这么恸哭啊!我极力想忍住哭泣,但是办不到,于是我想:离开他吧,去寻找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独自去舐自己的伤口吧。我吃力地站起身来,哽咽着走向父亲,无言地握住他那双大手,那双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温暖而柔和的大手,但是此刻这双手却是僵冷的。

-----------------------------------------------------------------

这才是真实的。建议用刘思齐的这段回忆代替这篇课文,可以加这样一个题目:一双僵冷的手。再说,所有的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择手段地对党的最高领导人制造盲目崇拜。盲目崇拜的结果是给所有的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最后前苏联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无情地抛弃了共产党。我们从前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也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邓小平等领导人废除了对毛泽东盲目崇拜,并实施改革开放才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用这样的杜撰的漏洞百出的虚假故事诱导孩子崇拜毛泽东,事实上是弄巧成拙。

 

 

毛主席在花山

(人教版,五年级147页)

 

【课文原文】: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吱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的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tǒng)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晾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

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

[本文作者翟志刚,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忽悠类型】:

这篇课文还是忽悠毛泽东。在这里忽悠还是“胡说”的意思,还是“误导、胡乱诱导”的意思。在这里的“胡说”还是违背历史事实真相,“误导、胡乱诱导”还是制造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

【学习目标】:

①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②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对学生说】:

我看了很多版本的毛泽东传记,还看了毛泽东的身边工作人员叶子龙、李银桥等人写的回忆录。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故事。我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没有搜到一个名叫“翟志刚”作家。都是名叫“翟志刚”的宇航员的一些信息。我认为这个故事是伪造的,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没有确切的时间。毛泽东及中央机关离开延安以后,不管到那里都有确切的时间记载。毛泽东入住花山村的切确时间是1948518傍晚。课文用“春夏之交”这样的模糊概念记述毛泽东显然是不严肃的。作者连切确的时间都不知道,说明这个“翟志刚”根本不是能了解毛泽东生活、工作习惯的身边的工作人员。毛新宇的《爷爷毛泽东》中有一篇《城南庄遇险》的文章,文中说:“1948 月,毛泽东等从五台山下来,进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军区大院坐落在一个大山的南面,里面整整齐齐地盖了四排崭新的平房,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毛泽东安排进自己的住房里:毛泽东的到来,使城南庄变得格外引人注目起来……敌机轰炸之后,聂荣臻就给毛泽东换个地方,搬到离城南庄20 多里的一个很隐蔽的小村子:花山村。/这次敌机轰炸,令聂荣臻十分警惕。他认为这里肯定有特务搞鬼,便招来军区保卫部长,要他们查个水落石出。不久,我军攻占了 保定,从缴获敌人的档案中查出了线索、原来军区小灶食堂的司务长刘从文,被一个潜伏在军区后勤部大丰烟厂的副经理、军统特务孟宪德拉下了水。这个姓孟的曾把毒药交给刘从文,让他在军区首长的饭菜里下毒。刘从文害怕露马脚没敢下手。毛主席进驻城南庄后,聂司令采取了更严密的防范措施,特务们没办法,只得把情报送到军统保定站,招来飞机轰炸。”该文详细介绍了国民党飞机轰炸城南庄的经过,但是对毛泽东入住花山村的情况只字未提。

其二,文中的人物没有一个真实姓名。都是用“警卫员”、“村长”、“大娘”、“大叔”、“一位老人”。课文中还详细记述了毛泽东和“警卫员”等人说的话。如果这些事情是真的,那就说明作者是当时与毛泽东寸步不离的人,这样的人只能是贴身一个卫士。但是毛泽东的卫士中没有一个叫“翟志刚”的人。

其三,课文中还说:“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再偏僻的山村人们也肯定会知道茶叶。况且在河北省胭脂河沿岸的花山村并不是太落后的地方,那里的人怎么会没有听说过茶叶呢?我认为,花山村肯定有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在1948518肯定听说个茶叶,任何人都可以到花山村查证。

从一些影视资料来看,毛泽东在延安和西北坡都很平易近人,那里的老百姓都和他混得很熟。在花山村怎么会发生“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这样的情况呢?坦率地说,我在看到这篇课文之前,不了解花山村。为了了解花山村,为了查证这个故事的真相,我在百度中输入“毛泽东花山村”检索,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资料,我根据这些资料造了下面这篇散文:

--------------------------------------------------------------

啊!胭脂河,梦中的河

在河北省有一条古老的美丽的河,她有一个香艳的名字——胭脂河

胭脂河发源于五台山,流入河北平原。在胭脂河两岸有许许多多的村庄,世世代代的沿岸人民靠着胭脂河过着幸福的生活。

胭脂河,一条秀美的河。从前她像美丽的少女,纤细的身腰,婀娜的柔姿。她是那么清澈,那么柔美,那么幽静。她唱着欢快的动听的歌儿,走在山谷间,不染半点世俗的纤尘。

胭脂河,一条慈爱的母亲。从前她那袅娜的体内流出的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无数的生灵。绿油油群山,绿油油的庄稼,绿油油的芦苇荡,金色的沙滩清清的河水柔柔的水草,成群的鱼虾欢叫的水鸟……

当年八路军在胭脂河畔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战歌!194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进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胭脂河畔的城南庄,喝过胭脂河水。

阜平县胭脂河畔,还有一个美丽的山村,它也有一个香艳的名字——花山村村前村后的山坡沟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紫荆花喧闹枝头;秋天,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红叶。村东一条小,缓缓穿村而过,汇入胭脂河。潺潺的水声夹着百鸟的齐鸣使这个山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1948518日凌晨,中央机关的住地城南庄遭敌机轰炸。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极端绝密的情况下,毛主席秘密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隐在大山里的巴掌大的美丽小山村。

当时刚满十八岁张冀新,在花山小学教师。主席来之前,村里开了会,说民运工作组首长要来这里住几天,要保密,任何人不准走漏风声。首长要住在张冀新家后排的张德山家,于是后排的几家人都将房子腾了出来,挪到前排,几家人挤在一起住。

518日傍晚,花山村响起了汽车的轰鸣声。顺着河槽开来几辆汽车。车停稳后,下来一些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随后从第三辆车上下来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个子中年人。花山村的人第一次见到汽车,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稀罕儿。张冀新就站在家门口,看见大个子中年人的第一眼,觉得很面熟,好像曾经见过,但想不起来是谁。

张冀新的房子旁边有一盘石碾。平时,张冀新他们四五家人吃面都在这里碾。为了不影响首长办公,乡亲们自觉到离家远的另一个碾子上去碾米。

首长来的第三天晚上,张冀新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个面熟的中年人是谁呢?张冀新见过毛主席画像,张冀新在脑海里几经对照,断定首长就是毛主席!他激动地彻夜未眠,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乡亲,但这是极端保密的事情,不能讲!

毛主席每天都要出来散步。有一天,张冀新的妻子端着玉米去村上推碾,主席碰见了,她:这不是有碾子吗?为什么还到别处去推?张冀新的妻子回答说:“怕影响首长办公。毛主席说:“没关系,就在这儿推,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推碾。

于是闲了几天的碾子又开始转上了。523日,张冀新与母亲在碾上推碾,他妻子在碾旁罗面。还有几个孩子一边玩耍,一边向张冀新请教问题。这时候,主席从院里出来了,下了台阶,径直朝石碾走来。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张冀新见是冲他说话,赶忙回答:“是。”

你教了多少娃娃?

34个。

你教的是什么课本?

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

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罢,他停顿了一下,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这句话却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主席在村里住了9天,便从花山又搬到了西柏坡。

现在的胭脂河早已经惨遭污染。从前清澈的河水早已经变成了灰绿的浊汤,岸边有一堆堆黑黄的矿渣。开矿的把两岸的山体搞得伤痕累累,将矿石运到河边的工厂加工,废水排入河道,废石矿渣就扔到了河里。胭脂河在抽泣,在呜咽……啊,悲惨的母亲河……

胭脂河两岸的沙子都被赃官和奸商全部垄断,沿岸的村民建房用沙子必须高价购买。由于过量采沙,已造成胭脂河水位下降,两岸村民已经不能再用河中之水灌溉农田,造成大片的田地荒芜,现在两岸村民只种一季玉米,不种麦子了,昔日绿油油的麦田成了梦中的虚幻……

国在山河破,感时花溅泪!啊!胭脂河,梦中的河……

--------------------------------------------------------------

同学们,我即兴写的这篇散文,是好是孬你们可以随便评价,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你们没有人会认为我是在造假。因为在该文中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至于文中的“张冀新”是否真有其人,我没有考证,请河北省阜平县的老师和同学考证。

国民党飞机在轰炸城南庄的时候,毛泽东正在睡觉,要不是卫士机灵,这一次毛泽东就没命了。实事求是地说,蒋介石和他的一些部下也算是一代枭雄,但是从个人心胸来说,他们比毛泽东和他的一些部下差远了。在一些特殊时期蒋介石数次加害毛泽东,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时候还遭到了一次特务暗杀,结果毛泽东的一个卫士牺牲了。毛泽东从华山村去了西北坡,蒋介石又趁西北坡空虚让傅作义偷袭。毛泽东的部下有多次可以杀害蒋介石,但是毛泽东都手下留情了。蒋介石的部下还杀了毛泽东的妻子在内的5位亲属,还掘了毛泽东父母的茔地。但是蒋家的祖坟却保存完好,没有毛泽东的亲自严令,蒋家的祖坟早就夷为平地了。因而,从道义上说,蒋介石和他的部下败在毛泽东和他的部下手下,应该是理所当然。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台湾)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介石之孙蒋孝严的心胸要比他爷爷蒋介石的心胸宽广得多。20091116日,北京东润菊香书屋董事长、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跟随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率领的“文化教育交流团”上午拜会(台湾)国民党中央,孔东梅与蒋孝严意外相遇,蒋孝严立即热情向孔东梅握手,孔东梅愉快地接受了握手,还允许记者拍照。

 

(图3-1

 

(图3-2

俗语说得好:相逢一笑泯千仇。国共两党曾经有两次美好的合作,第一次合作结束了军阀混战,第二次合作赶走了日本鬼子。如果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那将是国共两党之幸!也是所有中国人之幸!也是天下炎黄子孙之幸!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已经很少很少。祖国被分裂,既是国共两党的一个共同耻辱,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一个共同耻辱,也是天下炎黄子孙的一个共同耻辱。

直言不讳地说,我一直讨厌蒋介石的那张呆板、傲慢、虚伪的基督徒面孔,因为那张面孔代表的是昔日的国民党的专制和独裁。蒋孝严很像他爷爷,特别是前额,但我很喜欢这个微笑、大度的面孔,因为这张面孔代表的是今天的国民党的民主、宽容和文明。如果我在台湾,如果蒋孝严竞选总统,我肯定投他一票。

【对作者说】:

你和毛泽东一起推碾的那个人是你?但愿你不是那个叫“翟志刚”宇航员。

【对编辑说】:

你们在教师用书中还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这样的赞美:

--------------------------------------------------------------

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

问题是这些所谓的细节作者是怎么抓到的?你们考证过吗?问题是现在有几个领导相信这样的细节?现在各地的政府机关大门都由警察严密把守,普通老百姓和普通党员想见“县太爷”一面都很难。既然领导们都不相信这个故事了,你们又何必用这个故事蒙骗孩子呢?

再说,这样的故事会加剧弱势群体的仇官心里。现在的各级领导没有警察的保护就不敢出门,就没法工作,上访的群众想见个县太爷都很难。现在的弱势群体看了这样的课文,知道了日理万机的毛泽东这么平易近人,那不就更仇恨现在的官僚了?

 

 

朱德的扁担

(苏教版,二年级94页)

 

【课文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

[说明:无作者。到底是谁最先杜撰的这个故事?!]

【忽悠类型】:无语……

【对学生说】:

我学的语文课文中明明是《林彪的扁担》,情节完全一样。现在怎么又变成了《朱德的扁担》??莫名其妙呀!迷惑不解啊!玄之又玄呀!

【对编辑说】:

该文的作者到底是谁?到底是谁的扁担?!这个扁担倒地是怎么保存下来的?林彪的扁担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保留毛泽东等其他红军领导人的扁担?难道毛泽东等其他红军领导人没有与士兵同甘共苦?

编辑们,我的记忆中是《林彪的扁担》,我相信我的记忆力,有良知的我的同龄人可以为我作证!到底是我们那个时候的编辑蒙骗了我们?还是你们欺骗现在的孩子?

假如是林彪蒙骗了我们?但是那个时候朱德还活着,朱德为什么不站出来说明真相?

假如就是朱德的扁担,那么因为这篇课文就能使孩子不仇恨今天的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了?现在的军官还与士兵同甘共苦吗??事实上,现在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军官)早已经没有几个人相信朱德的扁担了,即使现在的孩子们暂时相信朱德的扁担,那又有何用?

 

 

难忘的一天

(人教版,二年级34页)

 

【课文原文】:

1984216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为邓小平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表演。

那天早晨,我冒着严寒,快步走到工业展览馆。想到马上就要见到邓爷爷,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邓爷爷来啦!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我连忙敬了个队礼,说:“邓爷爷,您好!”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开始表演了。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表演过后,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我说刚满十岁。邓爷爷听了,赞许地再一次和我握手,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孩子抓起。”

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

——————————

[说明:无作者。也许是编辑杜撰的,或者是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邓爷爷就是邓小平。这篇课文就是忽悠邓小平。在这里忽悠是“胡说”的意思。就是,随意胡说情节。

【学习目标】:

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对学生说】:

这篇文章的描写不真实。1984年邓爷爷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怎么可能像接见外宾一样彬彬有礼地与一个小孩子握手呢?而且还握了两次?太不象话了!

【对编辑说】:

编辑们,你们在教师用书中说:“邓爷爷,他还是那么亲切,还是那样话语简洁而目光深邃。他用发自内心的笑容和两次紧紧的握手,表达了对下一代的关心,对祖国未来的展望。”你们有“两次紧紧的握手”的照片吗?有能证明“两次紧紧的握手”的证人吗?

我在“百度”中输入“邓爷爷计算机”进行搜索,找到了“光明网”上的一篇题为《邓爷爷带给孩子们的电脑梦”》的文章,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描写比较真实,请看:

------------------------------------------------------------------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孩子做起。这句话,国人耳熟能详。然而,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王颂赞对邓小平这句话始终记忆犹新。

1984216日元宵节,上午9时,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及应用展在上海市展览馆举办。本来就要撤展了,但是王颂赞作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主任,得到指示,有领导要来参观。于是带着13岁的男孩李劲和11岁的女孩丛霖,准备给首长做计算机操作演示。10时刚过,想不到竟是80高龄的小平同志来到展台。李劲和丛霖急忙向前并行礼道:给邓爷爷拜个晚年。看见两个孩子,邓小平露出慈祥的笑容,频频点头。随即,李劲在电脑屏幕显示出热烈欢迎中、英文字样;接着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机器人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之后,一枚镌刻着中国制造的巨型火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屏幕上还显示出中国,飞向宇宙!”邓小平高兴地微笑着。王颂赞接着说:这个孩子还自己设计了一个黑白棋的程序,可以让人和机器对弈。要不要下一盘给您看看?”邓小平点点头。于是李劲开始演示,大约下了三四分钟,人却输给了机器。一旁的小平同志兴趣很高,再次露出慈祥的笑容。李劲操作完毕走下来,再次向邓爷爷行礼。邓小平非常满意,高兴地抚摸着李劲的头,当得知他只有13岁时,对陪同的女儿毛毛和在场的领导们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孩子做起。

王颂赞出生于1951年,1977年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1979年少年宫电子小组增设计算机教育内容,1981年举办普及计算机教育讲座和辅导培训,王颂赞参与其中。当时,上海和全国的计算机应用刚刚起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下,于1983年创办了全国首个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并举办了我国第一届儿童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李劲获得了第一名。

19942月,为纪念邓小平重要指示发表10周年,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计算机系列活动开幕。500余所中学组织了4万多名学生参加,8项竞赛历时11个月。19985月,英特尔开始与中国福利会合作,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英特尔小博士工作室,免费提供最新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王颂赞说:这些计算机和设备在双休日都是免费开放的,不仅对学生开放,而且对家庭开放,目的是同时提高两代人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0011月,王颂赞发起全国首席计算机教师培训活动,为此,早在上世纪,王颂赞就研究和制定了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案和教材。目前,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上海市教改内容。计算机与数学、音乐、动画等在教学中已显现出良好功效。

当年的李劲,1987年进入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后,之后进入微软,现已成为计算机图像压缩领域国际知名专家;郁寅栋1998年进入活动中心,次年首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士荣誉称号,2002年获得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大奖、人工智能协会专项奖等7个奖项;朱晓伟11岁进入中心师从王颂赞,在初三就通过全国考试,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程序员,并在2009年第6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专项一等奖。

20余年,中福会少年宫电脑培训了10万中国孩童,其中1000多人获得程序员证书,60余人成为高级程序员,他们中的大部分正在世界顶尖科研开发企业中供职。

------------------------------------------------------------------

邓小平非常满意,高兴地抚摸着李劲的头”这才是真实的,在生活中谁见过45岁以上的人会多次与一个10多岁的孩子友好握手?你们见到朋友的孩子,都是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亲切握手吗?

即使真实发生的事情,由于细节描写失真,就会给人产生错觉,不了解真相的人会认为是假造的。假如我在网上没有找到这篇文章,那么我就会怀疑这是假造的。也就是说,细节描写不真实的文章,会使教育意义大打折扣。记述伟人的课文更应该特别注意真实的细节描写。像这篇课文,居然让80多岁的邓小平与一个孩子“友好”握手两次,像话吗?

耐人寻味的是,当年给邓小平掩饰“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的李劲,后来并没有爱北京天安门,他爱了美国的硅谷……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人教版,二年级23页)

 

【课文原文】:

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的大娘,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

[说明:无作者。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雷锋。在这里忽悠是“胡说、设圈套”的意思,也是“劝说”的意思,也是“闹剧”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随意编造雷锋的新“事迹”,设一个圈套,劝说孩子学习雷锋做好事。课文居然采用无中生有的伎俩给雷锋叔叔臆造了做好事的新“事迹”,真是闹剧啊!

【学习目标】:

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对作者说】:你为什么给雷锋伪造新“事迹”?你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不敢留下自己的大名??是不想沽名钓誉?还是怕遭世人唾骂??

【对学生说】:

我妈妈和雷锋叔叔是同年生人(1940年),雷锋叔叔是1962年因公殉职的,我是1963年出生的。我爸爸比雷锋大一点,从年龄上看,雷锋真是我的叔叔。我学的小学课文也要求向雷锋叔叔学习,我学的小学课文中宣传雷锋的课文很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他苦难的家史;二是,他的英雄事迹;三是,他的日记。

现在雷锋的一些战友和报道雷锋事迹的记者已经澄清了一些事实真相。雷锋就是一个爱做好事的年轻人,乐于助人的年轻人。但是后来的宣传报道制造了很多假货。事实上,雷锋的那些“事迹”照片都是为了宣传需要伪造的。庞春学是“雷锋班”第二任班长。1960年与雷锋同期入伍,1982年转业到辽宁省辽阳市司法局工作。他说:“雷锋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有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小伙子当时还挺爱美的,常常自己照镜子,战士都要求剪短发,他偷偷留着刘海窝在帽子里,自己还省吃俭用地买了料子裤、皮夹克、名牌表,偷偷藏在箱子里舍不得穿戴。”庞春学告诉记者,雷锋牺牲后,为了向社会宣扬一个“高、大、全”的军人形象,他生前爱美、爱照相的细节被长期掩盖,他的瑞士手表和皮夹克直到1978年才被拿出来,放到军区的雷锋纪念馆里展览。

雷锋的瑞士手表当时价格是200多元钱。在雷锋牺牲23年后,也就是1985年,我参加工作了。我的工资(大学本科)是54.5元钱,而刚参加工作的工人的工资只有20多元钱。当时我戴的是一块90元钱的“青岛牌”手表。我到了1996年才穿上一件皮夹克。雷锋可以说是当时全国第一“富兵”。他的奢侈让我这个23年后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都感到万分惊讶!就是现在能戴瑞士手表的人也很少很少。但是雷锋却被宣传为节约标兵,在抚顺雷锋纪念馆现在还展示着雷锋穿过的破袜子。真是恶搞啊!

 

(图3-3

同学们,我在这里坦率地告诉同学们,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雷锋叔叔冒着毛毛细雨送过迷路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听说过,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这都是编辑伪造的,我很讨厌这种伪造。我认为雷锋叔叔就是一个爱做好事的平凡的好人,但是有些人喜好过分美化他的事迹,甚至是编造事迹,所以有很多人怀疑一些英模人物。这不是英模人物的错,而是那些喜好过分美化英模人物的人的错。对一些英模人物进行过份的虚假宣传,使英模人物失去了真正的榜样作用。正因如此,所以现在的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富人越来越多,英模人物也越来越多,但是不怀好意的人也越来越多,说谎话的人也越来越多,见死不救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学们,实事求是的说,我小的时候与雷锋相比,有时候很渺小,因为雷锋叔叔从来没有做坏事,而我做了一些坏事;但是有时候又比雷锋叔叔伟大得多,因为我做的好事比雷锋伟大得多。我做的最坏的事就是经常偷集体(生产队)的东西吃,有时候偷地瓜,有时候偷花生等,凡是能在野外生吃的农作物我都偷。我和我的一些小学同学是一边学雷锋,一边做小偷,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饥饿……我少年时代做的最大的好事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11岁的时候我独自从洪水中救了母女俩,我与这母女俩素不相识,所以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我很多年没有把这件这件好事告诉家人,因为我这次我差一点就被洪水淹死了,我害怕家人为我担心。我13岁的时候协助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水库中挽救了一个溺水的初中同学的生命,这件事我的初中同班同学都知道。16岁的时候我又从水中救了一个高中同学的生命,这一次也很危险。2009年同学聚会,这个同学没有向我表达救命之恩,我也没有提这件事。雷锋叔叔做的所有的好事我都知道,他做的那些好事都没有生命危险,而我每次救人都有可能被淹死。所以我说我做的好事比雷锋伟大得多。我学的小学课本中还介绍了一个名叫罗盛教的英模,这个人是参加朝鲜战争的志愿军战士,他救一个溺水的朝鲜儿童,而自己却淹死了。雷锋在日记中说,他做好事是因为看了毛主席的书,受到了黄继光、罗盛教等英雄事迹的鼓舞,受到了党组织的教育,等等。说句心里话,我救人的时候,根本就没来得及想罗盛教、雷锋等任何英雄人物的伟大壮举,我救人动机其实很简单:我游泳水平很高,不能见死不救。因为我小的时候两次意外溺水都被别人救了。我没有向救我的人做任何感谢的表示。因为第一次我已经昏迷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救我的人已经走了。第二次救我的人是我小学的要好的同班同学。我的少年时代社会虽然很贫穷,但是见死不救的人很少。我回忆自己的往事,就是希望同学们明白,我是一个做过一些坏事的平凡的好人,社会就是由像我这样的绝大多数的平凡的好人组成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根本就没有。同学们,我告诉你们这些事情,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优缺点的平凡的好人。

同学们,说句心里话,我现在绝对不会再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救溺水者了,我必须首先仔细考虑自己的生命是否安全,因为我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自己。如果我淹死了,谁供应我儿子上大学?谁给我妈妈生活费和医疗费?将来谁掏钱给我儿子买房子?我必须活着!因为我有很多后顾之忧,国家和任何人都不会解决我的后顾之忧。雷锋的战友乔安山转业之后自觉学习雷锋做好事。一天深夜,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痛心,家人寒心……事实上乔安山的经历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谷歌、百度中输入“做好事被冤枉”会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很多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逃窜了,好心人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结果是受伤的人一口咬定好心人是肇事者。诬陷救命恩人就是恩将仇报。那么受伤者为什么要恩将仇报?一个字:钱!因为受伤者没有钱,没有钱医院就会见死不救。受伤者要想活命,就只有诬陷救命恩人。2010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一个老太太在商场突然晕倒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向前救助。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任何人都害怕被诬陷。所以,国家仅仅号召人们学习雷锋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关键是不能使好人被诬陷。就是雷锋现在还活着,他一个普通士兵也不敢随便在路上救一个受伤的人,因为一旦被诬陷,一个穷士兵今生就彻底玩完了!我和我的小学同学偷生产队的东西吃是因为饥饿,现在的一些恩将仇报的人是因为贫穷。同学们,我告诉你们这些事情,是希望你们长大了以后改革社会。国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政策,确保做好事、见义勇为的人不吃亏,不被冤枉。

同学们,我国社会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官员的道德沦丧。近年来网络曝光了很多道德沦丧的官员做的五花八门的坏事,令人不可思议,令人触目惊心!举一个2010年发生的突出的例子——钓鱼执法。1014日晚730分左右,上海的一个名叫孙中界的人驾驶面包车行驶在路上,一男子衣着单薄恳求搭车,但是男子上车几分钟后,的车被两辆车包围、逼停,随即被指认涉嫌黑车经营,车辆被浦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扣留。孙中界回公司后遭遇指责,他无法接受自己做好事反被冤枉,遂用菜刀切断左手小指以示清白。孙中界称,自己遭遇了倒钩执法。后来媒体曝光,上海遍布上千钓钩”。“钓钩与执法大队关系密切。“钓钩到一位私家车司机,便可获得300元人民币,宝山区给钓钩开出的价格是200元,南汇区是250元,奉贤区则是600元。一个成熟的钓钩,月收入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五六千元。钓钩”的伎俩五花八门,装病是最常见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在《闵行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2007-2008年度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中提到,在两年时间里,该大队‘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000多辆,罚没款达到5000多万元,超额完成市总队和区建管局下达的预定指标任务。”钓鱼执法使本来做好事的人受到冤枉,受到重罚,这不仅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道德沦丧的表现。假如雷锋还活着,假如雷锋在上海开车,如果他遭受3次钓鱼执法,他还敢做好事吗?同学们,我告诉你们这些事情,也是希望你们长大了以后改革社会。

 

(图3-4)钓鱼执法漫画

 

(图3-5)钓鱼执法漫画

同学们,因为现在不怀好意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没有防范能力的儿童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所以我在这里我顺便提醒同学们,如果你意外迷路了,千万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帮助,那应该怎么办呢?我的《父亲的责任——我的育儿教子回忆录》中有一篇题为《培养儿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文章,下面我把这篇文章原文转到这里,供同学们参考:

------------------------------------------------------------------

培养儿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第一次带儿子外出旅游是去济南。去济南的主要目的是游览金牛公园,让儿子观察动物。那是1995年的国庆节,所以游览金牛公园的人特别多,我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突然想起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寻人启事,那则寻人启事说,一对夫妇领着四岁多的女儿在某地旅游时,四岁多的女儿走失了。我想到这里,决定在金牛公园,采用假设的方式,对儿子进行一次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我沉思了一会,突然问儿子:“这金牛公园里有这么多人,假如你走失了怎么办?”儿子立即说:“我不到处乱跑,紧紧地跟着你和妈妈,不会走失的。”我立即说:“你说得对,但我说的是假如,就是假设你走失了怎么办?”儿子立即说:“老师对我们说,有困难找警察叔叔。那我就找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想办法找到你和妈妈。”我立即鼓励道:“对,应该这样。但是你找到警察叔叔怎么说呢?”儿子说:“我把我的名字、你和妈妈的名字和咱家的地址告诉警察叔叔。”我说:“对,但是你走失了爸爸、妈妈会很着急的,你怎样才能让警察叔叔迅速联系上爸爸、妈妈呢?”儿子说:“那我就不知道了,警察叔叔应该有办法。”我说:“你从现在开始应该记住爸爸和妈妈的电话号码,你万一走失了,警察叔叔就可以通过电话立即找到爸爸、妈妈。”儿子立即说:“快告诉我电话号码。”我将我和妻子的电话号码重复了几遍,儿子立即记住了。儿子记住电话号码以后,我又说:“万一你走失的地方的附近没有警察叔叔怎么办?”儿子立即说:“那我就只能自己找你们了。”我立即说:“错了!”儿子问:“为什么?”我说:“因为爸爸一旦发现你走失了,就会立即沿着我们走过的地方的附近找你。如果你自己到处乱跑找爸爸,结果是你找不到爸爸,爸爸也找不到你。正确的做法是你在原地不动,等着爸爸来找你。”儿子点了一下头,说:“噢,我明白了。”我又说:“如果你在等爸爸的时候,突然过来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对你说,他看见爸爸了,他可以领你找爸爸,那你怎么办?”儿子毫不犹豫地说:“那我就立即跟着他去找你呀!”我立即说:“又错了!”儿子说:“为什么?”我说:“如果那个人是个专门偷小孩的坏人,那你不就正好上当了?所以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随便跟着陌生人走。”儿子又说:“我明白了。”我又说:“如果你渴了,正好一个陌生人说给你汽水喝,你怎么办?”儿子立即说:“那不是正好吗?”我立即说:“又错了!”儿子说:“这又是为什么?”我说:“如果那个人是个专门偷小孩的坏人,他的汽水里肯定有麻醉药,你喝了以后就会立即昏过去,他抱起你就走了。所以也不能随便吃、喝陌生人的东西。”儿子又连声说:“对,对。”就这样,儿子接受了一次特殊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

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防万一,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

同学们,真实的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其他的都是假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因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德,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主动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但是助人为乐的前提是保证自己不被诬陷。切记!

【对编辑说】:

我学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介绍了雷锋苦难的童年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锋被恶毒的地主婆伤害的事故。故事的名字叫《雷锋的伤疤》。大概意思是,童年的雷锋到地主所有的一座山上砍柴,被地主婆发现了,恶毒的地主婆从雷锋的手中夺走了砍柴刀,并用锋利的砍柴刀在雷锋的手背上狠狠地砍了三刀,鲜血直流。伤好以后,雷锋的手背上就留下了三刀伤疤。于是从此以后雷锋就牢记了血泪仇,牢记了阶级恨。我和同学们也被这个故事震撼了,所以也非常憎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但是前些年我在网上意外地发现了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举办的雷锋纪念馆(http://leifeng.chinaspirit.net.cn/)。我仔细看了雷锋的日记和他做的所有的“忆苦思甜报告”。我发现,对同一件事情的记述,雷锋的日记和他做的“忆苦思甜报告”经常自相矛盾。而且在一篇“忆苦思甜报告”中说,雷锋打了地主家的狗,凶狠的地主用菜刀砍了他。原来我们那个时代的小学课本上的震撼了我们的幼小心灵的“血淋林的故事”是伪造的!童年的记忆是天真无邪的,一些记忆是终生难忘的。但是我们的天真无邪的童年却被编辑无耻地蒙骗了,我们纯真的心灵被无情地玩弄了。所以我们那个时代的编辑留给的记忆是郁闷、怨恨和愤怒!

我后来还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的国家级的英模人物的事迹都是首先由新华社报道的。所以我在写到这里的时候,突发灵感,就在百度中输入“新华社雷锋三刀”进行搜索,第一条搜索结果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点击一看,果然是“新华网”的文章(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4619.htm)。这篇文章介绍了我熟悉的雷锋的一些事迹,但是没有雷锋的“三刀故事”。也没有现在的课文中所说的雷锋“送孩子、背大娘”的新“事迹”。

我在新华网还发现了一个《佳作欣赏》栏目(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sheqing/index.htm),在这个栏目里我找到了我们那个时代的小学课本中介绍的雷锋等英模人物的事迹报道。报道雷锋的题目是《伟大的战士雷锋》(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1/01/content_5276467.htm)。在这篇报道中是这样介绍雷锋的“三刀故事”的:“雷锋的童年是一部血泪史……雷锋这个6岁孤儿就给地主当了猪倌,住的是猪栏,吃的是霉米,冬天同猪崽挤在一起,偎着母猪肚子取暖.一天,他打了地主的狗,被地主在左手上连砍三刀,赶了出来.”这篇报道中也没有雷锋“送孩子、背大娘”的新“事迹”。编辑们,我凭着社会阅历可以从容不迫地断言,雷锋“送孩子、背大娘”的新事迹是你们的“文学创作”。

编辑们,雷锋的最大的功绩就是四处作“忆苦思甜”报告,时间是1960年。1960年是我国的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现在的很多资料证明,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我国活活饿死了数千万人。那时候最惨的是种粮食的农民,其次是工人,唯独军人能够吃饱。那时候我爸爸是山东五莲县细菌化肥厂的厂长,妈妈是该厂的工人,我姥爷家是农民。我姐姐正好是1960年出生,我爸爸为了节约粮食给我妈妈吃,就采取了吃咸菜喝水的办法“充饥”,结果长期处于水肿状态。我姥爷家所在的村的农民都没有粮食了,就以野菜为生,常见的野菜挖完了,就尝试吃一些从来没有吃过的野菜,我姥爷有一次就差一点被一种有毒的野菜毒死了。我姥爷的村,饿死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孩子。雷锋在饿殍载道的岁月四处作“忆苦思甜”报告,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这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历史闹剧。正因如此,民间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俗语:“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

编辑们,现在的课文中没有再说雷锋原来做的那些好事,也没有再说《雷锋日记》中的那些豪言壮语。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因为雷锋原来做的那些好事已经过时了,他做的那些好事现在的人没法完全模仿;《雷锋日记》中的那些豪言壮语也已经过时了,因为在现在的人看来,那些豪言壮语就像是外星人的莫名其妙的“宇宙语”。但是雷锋做好事的精神永远没有过时,所以小学课文中应该宣传雷锋做好事的精神。然而用这样的“文学创作”的手段宣传雷锋的做法是很不妥当的,这种做法只能弄巧成拙。当现在的孩子长大了的时候,这样的“文学创作”留给他们的记忆也是郁闷、怨恨和愤怒!编辑们,难道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是为了故意制造郁闷、怨恨和愤怒的?难道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的郁闷、怨恨和愤怒还少吗?难道还要把郁闷、怨恨和愤怒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吗?

课文第23页没有背景图,一片空白。如果你们觉得用这样的课文蒙骗孩子很有创意,那么为了强化蒙骗效果,我建议在23页插上两幅背景图:一幅是,雷锋抱着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女孩艰难地走在泥泞的路上;另一副是,雷锋背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艰难地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雷锋要有气喘吁吁状,还要汗如雨下。

课文第24页的雷锋照片也没有背景,我童年记忆中的雷锋的这张标准像不是这个样子,记得照片的背景是一个很好看的青松。我在百度中输入“雷锋的照片”搜索,立即找到了雷锋的“青松照”:

 

(图3-6

我居然还发现了一张“冬林照”:

 

(图3-7

雷锋的营房不在深山中,“冬林照”应该更“真实”些。就是同一张照片都有多种版本,宣传雷锋的摄影师的“艺术创作”水平实在是高!看来当年蒙骗我们的“青松照”就是在这张“冬林照”的基础上“艺术”处理的。宣传雷锋的摄影师和某后策划者真TMD不是东西!

我们那个时候的课本中还有一个叫黄帅的“反潮流英雄”,还有黄帅的日记。“反潮流”就是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不学习。事实上黄帅是一个爱学习而且成绩很好的女孩,1979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事实上黄帅“反潮流”是当时的政治流氓蒙骗我们的。回想我们的小学时代,简直就是一个荒唐的梦!我们这一代人被蒙骗得太惨了!我的绝大多数的小学、初中同学都被骗的成了文盲、半文盲,他们就成了后来的靠卖苦力养家糊口的农民工……

 

 

你,浪花的一滴水

(北师大版,六年级72页)

 

【课文原文】:

在这里,

我要唱一个人。

 

他不是将军,

却立了无数功勋;

他不是文豪,

却写下不朽诗文;

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

象一滴小小的春雨,

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为什么呵为什么,

六亿人民的心里,

都念着这个

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

 

他呵,

是一滴水,

却能够

反映了整个太阳的光辉!

他呵,

是刚展翅的鸟,

却能够

一心向着党飞!

他呵,

是才点亮的灯,

只不过

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他呵,

是刚敲响的鼓,

却能把

每一声都化成雷!

 

呵雷锋!

你不为自己编歌曲,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

 

呵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青春!

永生!

壮丽!

看列兵雷锋呵,

一步一个回声,

一步一个歌曲,

直晌透

未来的无穷世纪!

——————————

[本文作魏钢焰。]

【忽悠类型】:

该文还是忽悠雷锋。在这里忽悠是“假大空”的意思。“假大空”就是假话、大话、空话。用假大空口号忽悠雷锋,让现在的孩子莫名其妙,困惑不解,一头雾水。

【学习目标】:

熟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学生说】:

你们看了这篇课文肯定都感到莫名其妙吧?肯定都感到困惑不解吧?肯定都感到一头雾水吧?为什么?这就是假大空的奇效。因为是假话,所以你们都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是过去式的大话,所以你们都感到困惑不解;因为是空话,所以你们都感到一头雾水。

【对家长说】:

课文中说的《国际歌》你们大多数人肯定不知道,少数人知道但是不会唱。我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歌,其中就有《国际歌》。我和同学们当时虽然不很明白《国际歌》的意思,但是唱的都很熟练,所以至今记忆犹新。20091129日,我写了一篇题为《国际歌(中国房奴版)》文章,发表在我的网站和博客中。全文如下:

-----------------------------------------------------------------

一个北京的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通过我的网站公开信箱给我写了一封信,他信中谈了很多问题,他信中说:“我今年大学毕业以后跑了数不清的城市,参加过数不清的招聘会,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最近好不容易通过朋友关系在北京的一个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1500多元的施工员工作,但是按北京目前的房价,我30年不吃不喝,也买不到一套5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给我介绍工作的朋友是比我高两级的大学校友,他现在的月薪只有两千多元,他爷爷、爸爸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他,还借了亲朋好友10多万,才买到了一套60多平方的二手房,他爷爷还要用很低的退休金帮他还借款……最近上海的一个博士毕业的某公司的白领,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自杀。上海的一个年轻的女护士的房子被开发商以卑鄙的无耻的手段强拆,结果因为买不起新房子而加入了无房者的行列,她虽然上访多年,但没有人理睬……我作为一个毕业于建筑专业的施工员,我很清楚1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不足1000元……事实上银行和政府已经被贪婪的房地厂商绑架了……我在上大学时一个当官的给我们做教育报告,那个人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说什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等等,我站起来质问那个信口雌黄的老混蛋:‘教育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大事,但是我国的教育是让穷人上不起学,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榨尽学生父母的血汗钱,这难道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拥有住房是一个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住房也是任何国家的大事,但是我们国家的住房已经榨尽了三代人的血汗钱,95%以上的穷人的孩子沦为饥寒交迫的房奴,这难道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个信口雌黄的老混蛋哑口无言了,于是很多大学生一起起哄,结果那个教育我们的信口雌黄的老混蛋狼狈逃窜了……姚老师,我们发现我国的房地产商已经利令智昏了,已经疯狂了,他们还在继续暴炒房地产,结果各地的房价继续暴涨……姚老师,我很清楚,像我这样的从贫穷的农村出来的低收入的大学生,在北京根本没钱买房子,根本没法结婚。我们打工者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建起了高楼大厦,但是却没有的成个家地方,所以很绝望,很愤怒!所以我最近加入了一个由80后大学生组成的‘地下组织’,我们就干两件事情,一是,请您这样的有正义感的作家、学者方表文章声讨赃官和房地产商;二是准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对著名的房地产商实施暴力攻击,通过举世震惊的暴力事件惊醒利令智昏的奸商和赃官……”我看完信以后,感慨万千,事实上每一个利令智昏的房地产商的身后,都有一群会叫喊“三个代表”的狗——赃官。我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修改《国际歌》歌词如下:

 

国际歌(中国房奴版)

 

起来饥寒交迫的房奴! 

起来,全中国没有房子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房子而斗争

把奸商打个落花流水,房奴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收入太低,我们要做房子的主人

这是民生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民权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政治流氓,

是谁创造了社会财富,是我们劳动的公民。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孩子有间房子。

用各种方式表达愤怒,奸商灭亡才能成功

这是民生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民权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最可恨那些奸商赃官,榨尽了三代人血汗!

只有让他们彻底破产,正常的房地产秩序才能建立!

这是民生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民权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人有其房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

-----------------------------------------------------------------

雷锋要是还活着,他或者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赃官,或者是一个没有生活保障的下岗工人,他的孩子也许就是一个房奴,他的孙子也许因为贫穷而辍学。现在的一些脏官、奸商、黑社会已经联合起来残酷剥削人民,我写这首《国际歌(中国房奴版)》就是号召95%以上的穷人团结起来与极少数的脏官、奸商、黑社会作斗争!

如果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一直这样持续下去,那么中国的贫富悬殊会越来越严重,20年之后,你们的孩子中的95%以上的人又成了被新的富人和脏官残酷剥削的穷人,也就是说,今天北京的那个大学生的处境,就是你们孩子的未来。你们现在的很多人是贫困的房奴,但是房奴再苦还有房子住,然而北京的这个大学生连房奴的资格都没有。你们孩子中的至少80%以上的人就是连房奴的资格都没有人。看来极少数的脏官、奸商、黑社会是想让中华民族断子绝孙了,所以你们要教育孩子,让他们长大了之后要团结起来,一起与极少数的脏官、奸商、黑社会作斗争!

【对老师说】:

我真不知道你们怎样对学生讲解这首“诗”。

如果一个学生问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雷锋?”那你怎么回答?如果你说:“因为雷锋做了很多好事,而且做好事不留名。”那么学生再问:“为什么雷锋一做了好事,马上就有人知道了,还有人给他拍照片?”那你再怎么回答?

如果一个学生问你:“雷锋做了什么功勋?”那你怎么回答?如果你说:“雷锋的一个功勋就是四处做忆苦思甜报告。”那么学生如果再问:“听我奶奶说,1960年我奶奶差点饿死了,这一年全国性的空前绝后的饥荒活活饿死了数千万人。那为什么雷锋叔叔还感到生活很甜蜜?”那你再怎么回答?如果你说:“雷锋的一个功勋就是给人民公社捐款。”那么学生如果再问:“人民公社是什么玩意?”那你再怎么回答?如果你说:“雷锋的一个功勋就是参加了一次义务劳动?”那么学生如果再问:“听我爸爸说,从前全国有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参加了多年的义务劳动。为什么说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功勋不如雷锋?”那你再怎么回答?如果你说:“雷锋的一个功勋就是给他的一个战友洗衣服。”那么学生如果再问:“雷锋的战友都很懒惰吗?”那你再怎么回答?如果你说:“雷锋的一个功勋就是就是到火车上打扫卫生。”那么学生如果再问:“那时候的火车上的服务员都不热爱本职工作吗?”那你再怎么回答?如果你说:“雷锋的一个功勋是节约标兵。”那么学生如果再问:“听我爷爷说,雷锋在1959年就带瑞士手表了。我爷爷那个时候是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毕业的,他很想买一块瑞士手表。但是我爷爷一辈子也没有带上瑞士手表。”那你再怎么回答?

如果一个学生问你:“雷锋写了什么不朽诗文?我们在书店里怎么从来没有见到雷锋的不朽诗文?为什么我们课本中也没有雷锋的不朽诗文?”那你再怎么回答?

如果一个学生问你:“我爷爷和雷锋叔叔是同一年生人,同一年当兵,我爷爷没有做很多好事,也没有很多荣誉称号,但是他在21岁就被提拔为军官了,就结婚了。雷锋既然做了很多好事,还有很多荣誉称号,那为什么他没有被提拔为军官?那为什么也没有一个姑娘想嫁给他?”那你怎么回答?

如果一个学生问你:“我妈妈原来在一个国营工厂上班,去年我妈妈和她的很多工友被工厂解雇了,没有给一分钱,我妈妈和她的很多工友多次上访,但是没有人理睬。有一次我妈妈和她的很多工友在政府门前高唱《国际歌》,但是被警察恨恨地揍了一顿。警察叔叔为什么不让唱《国际歌》?你为什么不教我们唱《国际歌》?”那你怎么回答?

如果一个学生问你:“听说雷锋的一些战友下岗了,雷锋要是还活着的话,他也可能下岗了。他下岗了会怎么办?那你怎么回答?

【对作者说】:

一看“魏钢焰”这三个字就让我联想起了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我看了你的“诗”以后,记忆的屏幕上浮现出了“文革”时期的一些恐怖画面,痛苦极了!

你的“诗”还让我回想起了一件趣事。有一次我在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有人高喊:“呵!长城!”我以为遇到了一位诗人,立即回头,一个小伙子继续高喊:“真他妈的长!”众游客一阵哄笑……

你的“诗”还让我回想起了少年时代的一个惊险经历。在山东五莲县有一个叫李崮寨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峰,山峰的一面是悬崖,有一个很玄的名字:万丈崖。1976年秋天,13岁的我正上初一,我们被当时的当地的领导当成了没有工资的少年苦力——去李崮寨开垦茶厂。我们学校到李崮寨有10多里山路。平日老师为了鼓励我们赶路,克服疲倦,经常领着我们唱歌。唱的最多的歌就是电影《决裂》主题歌,还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国际歌》、《东风吹,战鼓擂》等等。有一天下午,林场的一个领导很可恶,天很晚了才让我们“放学”,我和5个胆子大的同学决定抄近路返回。抄近路就是攀登万丈崖。游览过华山的人可能认为华山很险峻了,但是李崮寨的万丈崖还要险峻得多!万丈崖其实不是很高,没有一万丈,估计40丈左右吧(1丈等于3.33米),万丈崖的险峻在于其坡度基本是90°角,而且只能上,不能下,就是世世代代生活在的李崮寨的山民也不敢轻易挑战万丈崖。我爬到万丈崖的三分之一就有点恐惧了,四肢有些发软,但是没有别的办法,或者掉下去粉身碎骨,或者爬上去逃生。因为自古以来挑战万丈崖的人类很少,爬行动物更不敢挑战万丈崖,万丈崖还是一种群鸟汇聚的地方,我们6个不速之客惊动了成千上万的黑鸟,它们愤怒了,在我们的头上盘旋、叫喊,那些黑鸟的叫声单调而恐怖,和这首“诗”有同样的风格:呵——呵——呵呵——呵……这是令人讨厌的乌鸦!很幸运,我们6个人都死里逃生了!

【对编辑说】:

这叫诗歌吗?你们还把“文革”时期的政治口号当诗歌?你们难道不怕港、澳、台的同胞耻笑?

建国以后,我国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政治气氛的重大影响,而我国的政治气氛变化的反差又太大,所以绝大多数的所谓的文学作品都是昙花一现。比如说,我们那个的小学课文中有很多雷锋的日记,让现在的小学生再看雷锋的日记,那就等于看天书。事实上,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是1960年代的政治口号,根本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这样的“诗”令现在的孩子莫名其妙,晕头转向,那教育意义就更谈不上了。

你们在课本上有这样一段介绍“国际歌: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法国诗人鲍狄埃作词,工人音乐家狄盖特作曲。”我有一位朋友在法国定居多年,他说那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比较和谐,偶尔也有工人罢工,但是罢工的工人大多数都嬉皮笑脸,偶尔喊些口号,但是从来没有唱《国际歌》。我看电视有30多年历史了,从新闻中看过很多次外国工人罢工,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外国罢工工人唱《国际歌》。近几年我从网上知道,我国很多地方的工人在“闹事”的时候高唱《国际歌》。但是平息“闹事”的武警根本不害怕这首无产阶级的战歌。

 

 

黄继光

(人教版,四年级168页)

 

【课文原文】:

1952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

[说明:无作者。不知道编辑是从哪里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黄继光。在这里忽悠是“胡说、设圈套”的意思,也是“吹嘘”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胡说,设一个圈套,吹嘘黄继光,教育孩子学习黄继光。

【学习目标】:

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对学生说】:

黄继光也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小学课本中介绍的英雄人物。我学的课文介绍的情节与这篇课文不一样。我学的课文中没有时间,也没有说明什么战役,只是说“在一次战斗中”。

我在高中的时候,在一门名叫物理的课程中,学了一个定律,名叫“动量守恒定律”。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定律之后,又讲了一个例题。大意是:一个木块放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质量是X千克;一颗质量为Y千克的子弹以900/秒的速度射入木块中。假如木块与光滑的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那么木块被射中后的速度是多少?我已经不记得木块和子弹的质量了,所以只能用XY表示了。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题目之后,我居然立即联想起了黄继光堵抢眼。就假定黄继光的体重是60千克,假如机枪子弹射入了黄继光的体内,假如机枪子弹速度是1000/秒,然后进行了验算。验算的结果让我第一次对黄继光堵抢眼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我把验算结果和质疑告诉了物理老师,老师的表情很吃惊,立即亲自验算,然后对我说:“你验算的没错,但是无论黄继光是怎么死的,他都是英雄。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质疑,但是不能质疑黄继光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所有的抗美援朝的烈士都是英雄。”

我在看了这篇课文之后,又在网上搜索,发现了新华社网站和人民日报网站的两篇自相矛盾的报道,还搜到了很多质疑黄继光的文章。原来朝鲜战场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名叫“黄继光”的人,“黄继光”的真名叫“黄际广”。

我认为,“黄继光”的事迹有不同的版本是写文章的人的责任,不是“黄继光”的错,因为事实上“黄继光”的确在朝鲜战争中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黄继光堵抢眼的情节是胡说八道,是故意设圈套,是故意吹嘘黄继光,打造“伟大形象”,以此劝说、鼓励孩子学习黄继光的勇敢献身精神。

雷锋的事迹都有照片为证,虽然后来曝光哪些事迹照片都是为造的。与此截然相反的是,黄继光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就连他的“标准像”都是画像。反映朝鲜战争的照片数不胜数,为什么就没有一张国家级英雄黄继光的照片?道理很简单,根本就没有堵抢眼的事!因为连续快速射击的机枪会把人体立即打飞!

同学们,后来黄继光所在部队的领导写的回忆文章事实上否定了课文中所说的黄继光堵抢眼的事。

黄继光所在部队的15军军长秦基伟在《鏖战上甘岭难忘的七天七夜》(http://www.chinamil.com.cn/item/kmyc50/huiyi/qjw.htm)一文中说:

---------------------------------------------------------------

上甘岭战斗打响后,为了加强五圣山方向的火力,志司给我们配属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营。这种炮是苏联造的,十九管,在当时是新式武器,一按电钮,十九枚炮弹像一条火龙流泻出去,半边天都是红的。喀秋莎本来是苏联的一个姑娘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一九四一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第一次使用这种多管火箭炮,给德国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苏联人民出于一种喜爱心理,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喀秋莎。

喀秋莎是在机动车上发射的,主要打面积目标,发射时炮位一片明光,阵地极易暴露。友军中就有"喀秋莎"营被敌飞机炸毁的事。我们对这个宝贝蛋,格外小心。平常藏在山洞里,连自己的部队都不让接近。确定要打,才悄悄选择阵地,计算好目标诸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时间一到,派出警戒,炮车直奔阵地,停车便打,打完就撤。所以在整个四十多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喀秋莎前后发射十次,毫毛无损。

十月十九日十七时三十分,我喀秋莎火箭炮营一次齐射后,一百零三门山、野、榴炮即行拦阻射击。早已于十八日夜运动至坑道和待机位置的四个连加上坑道的两个连,分兵两路,同时向占领我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击。激战到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

激战到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说明了什么?“半夜”就是凌晨左右,就是19日的23点至20日的1点。而课文中说“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很显然,秦基伟以回忆录的方式否定了黄继光堵抢眼的神话。秦基伟还详细介绍了“喀秋莎火箭炮的巨大威力,就是说“喀秋莎火箭炮已经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不需要黄继光堵抢眼。秦基伟是高级将领,他的回忆录肯定还建立在可靠原始军事资料的基础上。所以秦基伟的回忆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1545师师政治处干部李明天、王精忠、李天恩三人合著的《上甘岭大战》一书中说:

---------------------------------------------------------------

10191730分,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兵两个营一次齐放后,继之在103门山、野、榴炮的支援下,7个突击连(含坑道部队两个连)、分别向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实施反击。……战至201时,歼敌5个连,恢复了全部阵地。

---------------------------------------------------------------

很显然,这三个人的回忆与秦基伟的回忆完全吻合。

2000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是解放军出版的关于朝鲜战争的最权威文献。该书第三卷第292页中说:

---------------------------------------------------------------

19日晚,志愿军第四十五师组织第134和第135团共3个连,在火箭炮第209团一次齐放和其他炮火支援下,对占领597.9高地的美军发起反击。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至201时,全歼占据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美军第7师共5个连,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

很显然,《抗美援朝战争史》以严肃的态度彻底否定了黄继光堵抢眼的神话。

我在网上还发现了几个自称黄继光的战友的人对人们的质疑的种种解释。还解释了为什么“黄际广”变成了“黄继光”,解释的人说的很从容、很简单:登记入伍的人听错了,但是黄际广是个文盲,不识字,没看出来。于是就将错就错了。这让我想起了从前生产队分东西。从前生产队分粮食等东西,生产队的会计都是在每家的东西上放一个小纸条,纸条上写着每家户主的姓名。我童年时代所在的沂蒙山区农村目不识丁的文盲很多很多,但是无论年龄大小,所有的文盲都认识自己的名字。“黄际广”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居然还不认识三个字——自己的名字,那只能说明了什么?那只能说明“黄际广”是个白痴。

事实上,英雄的名字被搞错了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人故意恶搞。我学的小学课文中还有两个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近年来才知道姐妹俩的名字同时被搞错了!龙梅的真名叫吴龙衣,玉荣的真名叫吴玉荣。雷锋真名叫雷正兴!这事实上不是偶然的出错,而是故意恶意篡改!为什么要恶意篡改?就是为了造假,就是为了便于欺骗世人!

我质疑黄继光堵抢眼,并不是不尊敬英雄,而是厌恶媒体的恶意造假。更令我愤怒的是在一些英雄的背后还隐藏着惊天冤案(后面再逐渐介绍),而至今媒体还把造假新闻当真事炫耀。

【对编辑说】:

我发现最先报道黄继光的事迹的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文章就是前后矛盾。

我在新华网的《佳作欣赏》栏目中发现了一篇题为《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的文章(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1/01/content_5275949.htm)。全文如下:

-------------------------------------------------------------------

新华社朝鲜前线19521120日电本社前线通讯员报道:在战火纷飞的上甘岭附近的山岭上出现了一位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通讯员黄继光。他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伟大的战士。

在一次反击战中我军的冲锋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敌人的火力点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指挥员对突击队员们说:"谁去干掉它?"一个年轻的通讯员黄继光答道:"我去!"黄继光知道祖国人民慰问团到了朝鲜前线他向战友们说:"告诉祖国人民慰问团听我胜利的消息吧!"接着他又说了一声"同志们准备冲!"便提着手雷向前冲去。敌人机枪扫射得十分猛烈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后面的战友们只见他摇晃了一下又向着敌人地堡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了黄继光的身体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并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敌人的枪眼。接着他的战友们便发起了冲锋。这时敌人的火力点上另外两挺机枪又叫起来正在这个紧急的时候黄继光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

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在黄继光的身上找到九个机枪子弹射透的洞口。一个指挥员带着深厚的感情连声地说道:"马特洛索夫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在电话里黄继光的战友们把他的英雄事迹告诉了来到这一线阵地上的祖国人民慰问团的代表们他们说:"请你们转告毛主席是他的好战士;请你们转告祖国人民是他们的好子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普通一兵黄继光在光荣牺牲前叫我们告诉你们他为祖国与和平事业尽到了责任。"

-------------------------------------------------------------------

而事实上这篇文章不是佳作,我在《人民日报网络版》(http://www.people.com.cn/item/50n/xwrwp/03.html)又找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新华社记者 石峰 王玉章

新华社编者按: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范佛里特用两个多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的第六天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激烈地战斗了四天四夜之后又奉命反击上甘岭右翼的五九七点九高地。我军炮火进行猛烈轰击之后,勇士们很快地攻下了高地的一半。在继续战斗中,突然在山顶附近出现了一个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我军攻击部队暂时被阻止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营参谋长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上级的命令是要在天亮前把高地攻占。营参谋长焦急地考虑着,他在想: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站在旁边的黄继光伸手向营参谋长递过一份参战决心书和一封他母亲寄来的信。母亲的信上说: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保卫祖国的意志、母亲的期望、青年团员的荣誉感……在黄继光的身上汇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力量,他向营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当组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萧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在战斗开始以来,黄继光就随着营参谋长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眼睛熬红了,腿也跑酸了,但他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全身又来了一股新的劲头,他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战斗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黄继光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人民日报》(19521221日第1版)

-------------------------------------------------------------------

令我感到十分困惑的是,为什么新华社现在没有把这个“最后判明的情节”作为佳作呢?

这个第二稿比第一稿丰富多彩了。黄继光是个文盲,而他的母亲却能写出“爱国”家信。在这个第二稿黄继光更牛了,居然能“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我虽然没有做过军人,但是看了很多中外现代战争电影,我发现每一挺机枪都是左右都是摆动扫射,两挺机枪之间的距离至少应在1米以上,假如人能够堵住机枪,但是一个人体的宽度不可能超过1米以上,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堵住两挺机枪。我现在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黄继光是朝鲜战争中的仅有的两个特级战斗英雄中的一个(另一个是杨根思),但是著名的《上甘岭》电影中却没有黄继光堵抢眼的情节。这是为什么?因为电影导演根本就没法设计一人一下子堵住两挺机枪的情节。

苏联解体以后,很多历史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苏联红军马特洛索夫堵抢眼是伪造的鬼话。请看:

-----------------------------------------------------------------

苏联红军堵枪眼英雄马特洛索夫事迹真相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出现了一位堵枪眼英雄:亚历山大马特维耶维奇马特洛索夫。按照苏联官方的宣传资料,1943223日,在普斯科夫州大卢卡城下争夺切尔努什卡村的战斗中,第91西伯利亚志愿军旅254团第2营战士、共青团员、列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在夺取德军碉堡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使敌人的机枪哑火,从而使得苏军攻克了敌军碉堡,赢得了胜利。马特洛索夫壮烈牺牲,1943619日,他被追认为苏联英雄

马特洛索夫迅速成为红军战士的楷模。在他的事迹传扬开之后,苏联红军很快就出现了400多个马特洛索夫式英雄,无一例外地都是用血肉之躯去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各集团军、各兵团好像在开展竞赛,每个部队里都有马特洛索夫出现,而且一个比一个神奇,有的在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后,还能投出手榴弹去消灭敌人,更有的堵完枪眼后能神奇地活下来,戴着勋章到处作报告。

但是,人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堵住机枪呢?即使是一头牛也不行,机枪的火力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把人撕成碎片,说人能堵住机枪,毫无疑问违反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然而,在前苏联时期,没有人敢于公开表示质疑。这位堵枪眼英雄就一直被这样宣扬着。直到1991年,同样也参加过卫国战争、上过前线的作家维亚切斯拉夫孔德拉季耶夫才开始着手对这一事迹进行认真的调查。

孔德拉季耶夫找到了曾经参加过当年那场战斗的战士,向他们详细了解情况,终于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首先,必须肯定:马特拉索夫确实是一位英雄,牺牲得很壮烈,但他确实没有堵枪眼。

当天的战斗中,苏军在冲锋时遇到了德军碉堡的火力阻击。马特拉索夫很聪明地从碉堡旁边绕了过去,他绕过敌人的火力,来到

了碉堡的侧后方,并且爬上了碉堡。

在碉堡上方有一个通气孔,如果马特拉索夫投进一颗手榴弹,那问题就解决了,但他显然没有手榴弹了,而且他连冲锋枪都没有,只有一支老式步枪。他就用这支枪向碉堡里射击。碉堡里的德国人立刻还击,马特拉索夫当即被打死,他的尸体从碉堡上滑落了下去,落到了碉堡的射击孔前面。

而此时,碉堡里只有两名德国士兵,操纵着一挺机枪,当一名士兵去对付马特拉索夫时,另一名士兵就无法发射机枪了。红军士兵利用这个机会发起冲锋,碉堡里的两名德国人见势不妙,慌忙逃走,红军就占领了碉堡。

红军士兵们在碉堡前发现了马特拉索夫的尸体,由于尸体就躺在射击孔前,而且被击穿了很多弹孔,所以就有人说是他堵住了机枪。然而营里的政工人员纳兹德拉切夫大尉最初的报告只是说马特拉索夫扑向了敌人的火力点,并且压制住了它,表现出了英雄主义精神。但是到了旅政治部主任沃尔科夫上校那里就变成了:在争夺切尔努什卡村的战斗中,1924年出生的共青团员马特拉索夫创造了英雄的战绩,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碉堡的枪眼,用这种方法保证了我们步兵部队能够顺利前进。

从此,马特拉索夫就变成堵枪眼英雄,被到处传颂,但也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甚至于他牺牲的日期都变了。本来他牺牲于227日,但是在日后的宣传中,却被提前了四天,变成了223日,因为这一天是红军节。

------------------------------------------------------------------

很显然,人体堵抢眼是苏联政治流氓伪造的恶作剧。制造恶作剧是苏联专制体制的特产。“苏联老大哥”真能恶搞啊!苏联有那么多的堵抢眼的英雄,却亡党亡国了,看来用黄继光宣传爱国主义恐怕效果不大了。在当今世界上仍然没有统一的国家屈指可数了,但是我们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国家被分裂,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不要再叫喊什么“国际主义”口号了,自己的国家还没有整明白,还叫喊“国际主义”口号?

后来才知道,在朝鲜战争中,最先使用苏联“堵抢眼战法”的是朝鲜人民军,朝鲜人民军像苏联红军一样制造了大批“马特拉索夫式的堵枪眼英雄”。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

朝鲜人民军战场造神运动的套路解析

肉身堵枪眼学先进,见行动。朝鲜人行动较快,马特洛索夫式卫星先从朝鲜人民军中冉冉升起。从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法:

枪炮基本不用,

炸药基本失灵,

全军趴着不动,

围观一人玩命。

很难说是这种战法导致了英雄的产生还是为了塑造英雄而发明了这种战法。反正其结果是朝鲜的马特洛索夫成批涌现。仅中国《人民日报》报道过的就有:金昌杰、黄淳福、申甲新、朴石峰、金明哲、李寿福、申基哲、李亨焕、金仁焕、金圣镇等十余位。各英雄事迹细节处略有差异,但肉身堵枪眼一举是共同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圣镇(金成振)英雄。该英雄出得较晚(1953年),但功夫却是端地了得。朝鲜干部告诉《人民日报》说,“英雄金圣镇以自己无限热爱祖国的胸膛挡住了吐着火舌的敌人火力口。他没有牺牲,又向敌人发射着歼敌的枪弹。他的辉煌功勋,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传颂的英雄事迹。”、“全世界人民传颂”。应该也包括中国人民。但我没有听到哪个中国人传颂过金圣镇英雄的事迹。我更相信很多中国人听到他的绝技后会目瞪口呆。他堵了一阵枪眼后居然还能继续作战。看来该同志能使机枪子弹拐弯,否则难以解释他的神迹。我想起王朔小说里某组织兴师动众寻找当年义和团里一位能改变子弹飞行方向的大梦拳师兄的故事。说不定该师兄就是这位人民军英雄的前辈。想来大师兄移民去了高丽,致使朔爷遍寻不获。遗憾的是金圣镇同志未将他的功夫传授给战友们。否则全体人民军加上志愿军指战员都练就这手绝活的话,别说解放全朝鲜,打到华盛顿实现世界一片红也不成问题。天下早就不是目前这种格局了。

英雄辈出的环境下,志愿军不甘落后,终于也放出了一颗国产的马特洛索夫卫星。这颗卫星放得比较晚。但不放是不放,一放就很精彩。边堵枪眼边兼顾其他工作。就难度系数而言,一举盖过了人民军的卫星。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迫使人民军方面几个月后放出金圣镇这种堵完枪眼还能继续作战的超绝卫星。

----------------------------------------------------------------

看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是被“苏联老大哥”和朝鲜人民军逼急了才不得不整出个黄继光敷衍一下,可以理解啊!

专制体制导致谎言漫天飞,但是没有人敢质疑。专制体制也使人丧失了基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实验证“堵抢眼”的科学实验很简单,用一头与人体重量差不多的猪堵抢眼即可。我想,在我国目前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一个连队都可以做这样的简单的猪堵抢眼的科学实验。所以我在这里顺便做一个声明:凡是指责我的质疑,而又拒绝做简单的猪堵抢眼的科学实验的人,都是猪!再说,我的质疑是建立在秦基伟将军等人的回忆录的基础上,是建立在《抗美援朝战争史》的基础上。如果有人想指责我,那请你先去指责《抗美援朝战争史》!!!

前苏联和朝鲜大造堵抢眼英雄,让我突然发现了造英雄的很多好处。首先英雄的亲属和家乡跟着沾光了,要是没有英雄,领导是不会理睬英雄的亲属和家乡的。英雄的领导有了获得迅速高升的捷径,要是没有英雄,英雄的领导哪能官运亨通?英雄的战友也跟着沾光了,转业不可能安排工作的安排了,转业不可能安排好工作的安排了好工作。英雄辈出对整个军队也有好处,可以鼓舞士气。正因如此,所以很多人嗜好打造英雄。所以英雄一旦被打造出来,旁观者将很难探究真相,因为跟着英雄沾了光的英雄的战友和领导都要想方设法维护他们联合打造的英雄形象。

耐人寻味的是,18万抗美援朝烈士用生命挽救的朝鲜,已经变成了金氏家族世袭的封建王朝,已经变成了贫穷、暴力、恐怖、变态的人间地狱……

事实上雷锋之死的真相也是被长期封锁,从前都只是说“因公殉职”。后来说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事故中误伤了雷锋,但是直到今天为止,也没有公布任何官方的可靠证据,更没有一张证明雷锋受伤的照片。任何法治、文明的国家都会定期解密国家机密,但是我们国家好像没有定期解密制度,所以黄继光和雷锋的死因真相还是一个谜……

 

 

孔繁森

(苏教版,二年级105页)

 

【课文原文】: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中国。

——————————

[说明:无作者。不知道编辑是从哪里剽窃加篡改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孔繁森。在这里忽悠是“吹嘘”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过分吹嘘孔繁森,教育孩子学习孔繁森。

【学习目标】: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对学生说】: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藏比较贫穷落后。为了尽快改变西藏贫穷落后局面,多年来党国家从内地选拔优秀干部和教师等科技人才支援西藏。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和教师等科技人才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发展西藏作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所有的支援西藏的优秀干部和教师等科技人才都值得内地人民学习的榜样。孔繁森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妻子身体不好,但是却两次支援西藏,第二次到了返回内地的时间,却坚持继续留下来工作。孔繁森的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的。

支援西藏是国家确定的长期的战略方针,希望你们现在好好学习文化,学习孔繁森的精神,如果可能的话,长大了也为支援西藏做贡献。

但是课文中说的孔繁森的事迹太玄了,不用说男的领导干部了,就是普通男人也很难模仿。

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后,令我十分震惊,所以那时候很长时间我每天都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看四川电视台的报道抗震救灾的专题节目。为了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只有一个男孩,我很想有一个女孩。当我了解到地震灾区有很多孤儿的时候,我经过深思熟虑想收养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很支持。于是我打电话与四川民政厅联系,接电话的人询问了我的情况,说我不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我说:“我从事过民政工作,我很清楚《收养法》,按照《收养法》的规定,我的确不符合条件,但是收养地震孤儿可以为国家分忧,我也不会给孩子改名换姓,能不能破格照顾?”接电话的人立即说:“很抱歉,这是领导集体决定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立即说:“孔繁森为什么能收养三个孤儿?而且作为先进事迹宣传,我为什么不能学习孔繁森?”接电话的人说:“这个——这个——这个我很难说,我仅仅是一般的工作人员,我只能执行领导的集体决定。”我又说:“你能不能向有关领导请示一下?”接电话的人说:“像你这种情况的人很多,我早已经请示过了,领导的答复是不能照顾任何人。”于是我只能感到十分的遗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19911229日通过,自199241日起施行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年满三十五周岁。”很显然,我就是不符合“无子女”的规定。

英模事迹是为了让人学习的,我想学习孔繁森,但是却遇到了法律障碍。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孔繁森的事迹不能照搬学习?就是因为宣传孔繁森的人太过分了,或者不知道收养法,或者根本就没有一点法律观念。

再说,如果我是孔繁森的孩子,我对孔繁森也不满。孔繁森把工资都抚养了地震孤儿,还卖血。那我上学谁出钱?我生病了谁出钱?我的生活费哪里来?

【对编辑说】:

如果高级领导干部可以违反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地震孤儿的话,事实上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后,地震灾区的高级领导干部却没有一个人模仿孔繁森收养地震孤儿,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地震灾区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没有学习孔繁森。既然地震灾区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没有学习孔繁森,那为什么让二年级的孩子学习孔繁森?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孔繁森是一个难得的清官,家庭经济困难,从卖血抚养孩子来看,从经济角度来看,孔繁森显然没有抚养被收养人的经济能力。抚养地震孤儿,也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我国每年的“公仆”的“三公”消费都是天文数字,我们还把天文数字的外汇慷慨地借给了贫穷的美国政府,那么我们政府为什么不安排抚养地震孤儿的专项资金?而让清贫的孔繁森多次卖血?

我在新华网的《佳作欣赏》栏目中发现了一篇题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文章(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11/01/content_5276334.htm)。文中说:“一个人孤身在外,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先要给孩子们做好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认字。夜里,就和孩子们挤在同一张床上。那时,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只有5岁,睡觉时经常把尿撒在床上,他就不厌其烦地换洗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总要带孩子们去商店、逛公园,给他们买衣物,陪他们玩,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一天深夜,曲印突然肚子疼得‘唉哟,唉哟’叫个不停。孔繁森从睡梦中被吵醒,他爬起来给曲印吃了药,可还是不行。孔繁森着急了,背起孩子直奔医院,整整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疲惫不堪地回来。/看到孔繁森一人抚养三个孩子负担太重,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领走了曲尼。”现在就是让一个专职的家庭妇女照顾好三个小孩的生活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政府为什么不安排专人照顾三个小孩的生活,而让孔繁森又当爹又当娘?买粮、买菜、买油盐酱醋、做饭菜、洗涮锅碗瓢盆、买生活用品、洗衣,等等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孔繁森的精力也肯定是有限的。孔繁森是一个高级领导干部,他如此辛苦抚养三个孩子,肯定会严重影响工作。众所周知,为了保证高级领导干部把精力全部投入工作,国家都是安排专职厨师等工作人员照顾好高级领导干部的生活。那为什么让孔繁森这样的支援西藏的高级领导干部做了家庭妇女应该做的琐事?

坦率地说,我认为对孔繁森的宣传太过分了。像我这样的很多人想真心想模仿孔繁森收养地震孤儿,但是遇到了法律障碍。既然英模事迹不能照搬模仿,那么宣传英模事迹还有什么意义?

我发现媒体在宣传英模人物的时候,为了凸显英模的“伟大形象”,喜欢采用鹤立鸡群的手段。那就是把英模描绘成鹤,而把周围的人描绘成鸡。孔繁森的事迹首先是西藏搞出来的,既然西藏的组织认为孔繁森收养地震孤儿的事迹很高尚,那么在孔繁森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与孔繁森同级别的其他领导干部不效仿孔繁森收养地震孤儿?为什么比孔繁森级别高的其他领导干部不效仿孔繁森收养地震孤儿?我认为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概括媒体对孔繁森的宣传:有孤儿院基本不用,政府职能基本失灵。所有干部基本不动,围观繁森一人玩命

我认为把孔繁森编进小学语文没多大意义。前些年我们潍坊出了一个国家级的英模,是全国军转干部学习的楷模,曾经轰动一时,姓刘。故事不复杂,就是刘楷模下岗了,做了些小买卖都不成功,后来种植中草药,据说赚了一些钱。成了全国的英模之后,有一天,上三年级的儿子回家对我说:“明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刘××爷爷的中草药种植园,还让我们回来后作一篇作文。”第二天晚上,儿子将作文本交给我,说:“老师说这篇课文让家长批阅。”我就认真看作文,我发现儿子对几种中草药的描写很细致,说明他已经仔细观察了,心里很高兴。最让我难忘的是最后一段:“我们参观完了刘××爷爷的中草药种植园以后,刘××爷爷又给我们训话,讲了些三个代表什么的,我也没听明白。”上三年级的儿子没有听明白三个代表,那不是他的错。他实话实说,层次分明,表达通顺,所以给儿子的作文打了一个“优秀”。地方领导让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军转干部的楷模,刘楷模又给三年级的孩子训话,讲三个代表。这算是什么事?孔繁森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小孩子能理解领导的高尚情怀?

另外,我在奥数网发现了一篇题为《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我不喜欢《孔繁森》!》的文章(http://aoshu.eduu.com/e/20091217/4b8bd61e58ca9.shtml)。感觉这个老师的观点很有些道理,现摘录部分内容,供你们参考:

-----------------------------------------------------------------

今天我来说说苏教版的课文选材。苏教版每册课本都有一个传统主题单元。他们的特点是,文章的主人公是古人或者是名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之中,有认真写字的怀素,有探母的陈毅,有写字得红圈圈最多的邓小平,有砸缸的司马光,木工祖师爷鲁班,年少的寇准,关心孩子的毛泽东,学艺的梅兰芳,治水的大禹和孔繁森。我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出现在苏教版前面三册的传统主题中的主人公,想说什么呢?我想说,我教这些课文的时候,绝大多数教得无趣;学生学这些课文的时候,绝大多数学得无趣。原因何在?首先声明我不反对传统,也不反对传统题材的课文,像司马光的故事,教起来就很有趣。我最讨厌教的课文是《孔繁森》一课。除了那些难读的名字之外,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孔繁森用献血所得,供三个孤儿上学。孔繁森本人是否这样做过我不管,国家是否打算树立这样一个英雄我也不管,那都不是我们老师应该关心的事情。我关心的事情是,这个材料现在被用来教导我们的子孙,希望我们的子孙从孔繁森身上学到一点什么,更希望我们的子孙将来也像孔繁森一样去做。这中间有什么?文化!价值观!认同感!请问:这宣扬了什么样的文化?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你们认同孔繁森的做法吗?孔繁森的行为,或许想告诉人民,至少是西藏人民或者是拉萨人民,你们要相信政府,你们眼前的所有艰难困苦都是暂时的,相信政府一定会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不是很好的文化吗?难道会有问题?当然有,孔繁森就是一个面临艰难困苦的人,他收留了三个孤儿,却无力供他们上学!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孔繁森自己相信政府了吗?没有!他选择了个人去卖血!这就是事情的两面,你承认有利的一面,就必须承认不利的一面。我还可以替孔繁森辩解,他不想麻烦政府,不想麻烦组织。就是这样想,我也不可以原谅孔繁森!作为拉萨市的一个主要领导,人民需要他,不仅需要他的精神、智慧,而且需要他的身体和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理想?!因此,孔繁森卖血供孤儿上学,首先是不明智的举动,是冲动!再说,在解决无钱供三个孤儿上学的难题的时候,应该有千万种办法可想,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去做这个工作,相信不同时代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办法,从办法的比较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时代的进步!可是,孔繁森的办法呢?卖血!在中国古代,穷人面对困境时一般怎么做?卖田地,卖房产,卖妻儿,卖自己(卖身!)——精神的和肉体的!孔繁森应该是卖的自己,他卖掉了自己的器官(血液应该也是我们人体的器官吧?)你们说,在解决困难的时候,孔繁森的办法,比中国古代的人进化了多少?!你能相信他有智慧带领西藏人民走出困境吗?我这只是就事论事,我不认同教材中宣扬的孔繁森的文化和价值观!至于说现实中的孔繁森,他深受大家的爱戴,在他的身上,一定有可以宣扬的文化和价值观,这需要我们挖掘!

在表达完意思的时候,我深深自责,因为我亵渎了一个高尚的灵魂!这非我本心,要怪,就怪苏教版的教材编者了。假如说我可以轻饶编者的话,编者也不必轻松,因为还有千万苏教版的用户,他们才是最大的受伤者!

-----------------------------------------------------------------

所有的中国(大陆)人在现实世界中不敢随便说真话,但是有些人在虚拟世界中敢说真话。所以目前来说,网络是真正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建议你们善于通过网络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反应。

我学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英模人物,最令我感动的是《草原英雄小姐妹》和《焦裕禄》。

“草原英雄小姐妹”令我感动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两个比我大不很多,姐姐龙梅比我大10岁,妹妹玉荣比我大8岁,从年龄上说,她俩真可以做我的小姐姐,所以她俩的英雄事迹令我非常钦佩。焦裕禄令我感动,是因为我见到的领导干部多数是些龌龊的官场小爬虫,多是些利令智昏的赃官。小时候我经常想,要是焦裕禄还活着,到我所在的县当县委书记该多好!但是近年来,从网上了解到了很多历史真相。其中就有与“草原英雄小姐妹”和焦裕禄有关的真相。原来英雄小姐妹不是蒙古人,她们的老家是辽宁抚顺,是1960年逃荒到了内蒙古。她们是汉族人,姓吴。连她俩的名字也被记者篡改改了,龙梅的真名叫吴龙衣,玉荣的真名叫吴玉荣。原来姐妹俩的真正的救命恩人是一个名叫哈斯朝禄的蒙古人和他的儿子。哈斯朝禄原来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编辑,1957年因为说真话被错误地打成右派,下放到内蒙古达茂旗新宝力格苏木“劳动改造”。后来英雄小姐妹名扬天下,但是她们的真正的救命恩人却被诬陷为企图谋害姐妹俩的人,于是遭受了十多年的非人的折磨。后来哈斯朝禄上访多年,最后在当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才平反昭雪,这就是简要的真正的历史真相。现在任何一个网友在谷歌中输入“草原英雄小姐妹真相”进行搜索,就立即能找到很多反映真相的网页。我现在发现,事实上网上的那些真相还有一些共同的缺失。比如说,到底为什么让没有任何放牧经验的小姐妹牧羊?小姐妹不是生在草原的孩子,所以她们不会骑马,更没有约束羊群的经验和能力,大人都干什么去了?生产队的干部都干什么去了?大队的都干部干什么去了?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大人都干什么去了?让两个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女童在异常寒冷的暴风雪中挣扎了20多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更令我吃惊的是,在焦裕禄的身后,还有一个比焦裕禄更伟大的清官,这个人的名字叫张钦礼。原来张钦礼这个名字曾经是和焦裕禄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这篇通讯中,张钦礼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焦裕禄名扬天下之后,但是张钦礼却遭受了种种苦难,1978居然以荒唐的罪名被捕入狱,被判13年徒刑出狱后,没有基本生活保障,靠儿女赡养。2004517与世长辞。“张钦礼案”是一个惊天冤案!最先报道焦裕禄的穆青、冯健、周原也遭受了很多磨难。穆青后来成了新华社的社长,穆青、冯健、周原多年四处为张钦礼伸冤,但是至今没有得到平反!我从网上看到了很多揭露真相的文章和视频,很震撼!现在任何一个网友在谷歌中输入“焦裕禄张钦礼”进行搜索,就立即能找到很多反映真相的网页和视频。你看了这些网页和视频就知道什么是“感天地、泣鬼神”!我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中的一个空前绝后的清官!!!

我在新华网的《佳作欣赏》栏目中找到了首次新华社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和焦裕禄的通讯。题目分别是《两个蒙古族小姑娘同暴风雪搏斗一昼夜保护了羊群》、《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令我感到十分震惊的是,这两篇文章还是原来的假货!穆青、冯健、周原已经通过接收媒体采访等方式说明了很多真相。现在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不是1965年发表的原文,这篇文章中已经没有张钦礼的名字,而是用“县委一位副书记”代替了张钦礼。英模身后的两大千古冤案的真相已经大白天下,但是新华社却却置若罔闻,还把从前欺骗国人的假货当作佳作放在网站上让现在的国人“欣赏”!我仔细“欣赏”了这两篇的假货后,感到万分痛苦!我不为自己在童年时代偷集体的东西吃而感到耻辱,因为我饥饿!饿了就要吃东西,这是动物的原始本能。我认为无耻的是那些吃饱了饭在“党的喉舌”上叫喊“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口号的人,他们才是道德沦丧的恬不知耻的骗子!小时候,我在偷生产队的东西吃的时候,有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英雄小姐妹,心中就感到很惭愧。有一次我在偷东西的时候,居然在心里默默祷告:“两个英雄姐姐,原谅我吧,我实在太饿了,实在太馋了,实在没办法,我以后不偷了。”但是后来又偷了,又默默祷告……这样的多次的默默祷告就是一个因饥饿而偷食物的儿童对两个英雄姐姐的最纯真的敬仰!现在的孩子肯定不会理解这种世间的最纯真的敬仰心理。但是后来我才通过网络知道,我曾经虔诚敬仰的英雄姐姐原来是被迫说谎话的小骗子!!我从前特别厌恶不说人话的官僚,特别憎恨把谎言编进语文课本中的人,也许就是因为我的童年的纯真的心灵曾经被无耻地蒙骗了!现在的新华社还堂而皇之地用从前的假货污染我的视觉,但是我已经没有了厌恶和憎恨,只是有一点淡淡的滑稽的感觉,还有一点淡淡的惆怅和绝望。我之所以有一点淡淡的绝望,是因为我早已经没有了挽救变态社会的雄心壮志,我现在惟一能做的是,尽量把我想说的真心话留在这个世界上。我坚信,社会总是要进步的,后来的仁人志士肯定能够改荒唐的变态社会。如果现在的看我这本书的一些孩子,将来成了挽救变态社会的仁人志士,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建国六十多年来,国家推出了许许多多的英模人物,许许多多英模人物走进了中小学课本,可谓家喻户晓,可谓人人皆知。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国社会道德整体水平每况愈下。为什么?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无容置疑的原因就是:新华社的有些佳作是作假。靠作假推出英模人物,本身就是一种十分不道德的行为。充满谎言的小学课文严重地伤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的心灵。被蒙骗的孩子长大了,又编造新的谎言蒙骗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中国(大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荒唐的变态的循环往复?答案只能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因为社会制度没有给人一个说真话的环境。网上还有人指责龙梅从前的“罪行”,龙梅的“罪行”就是说了假话,对她们救命恩人哈斯朝禄“恩将仇报”。从道义上看,这的确是很不道德的。但是那时候整个社会特别时兴谎言,一句很平常的真话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许许多多的大人物都不得不说违心话,一个11岁的女童敢抗拒强大的荒唐的谎言社会?没有办法,不敢抗拒。现在虽然因言获罪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依然是谎言社会。要想终止这个荒唐的变态的循环往复,出路只有一条:改革社会制度!

改革社会制度的头绪有很多,其中一条应该是放弃通过打造英模人物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做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说,标榜有才德的人,会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老子的这个观点虽然有些片面性,但是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这个观点很有参考价值。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打造英模人物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做法没有任何价值。比如说,1960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就人人皆知。但是我国的官员腐败却越来越严重,每年被绳之以法的贪官就成千上万,逍遥法外的就不知其数了。每年被贪官贪污、挥霍的钱财都是天文数字。相反,美国等民主、法治文明国家的小学课本中没有各方面的英模人物。但是美国等民主、法治文明国家的官员腐败的很少,就像是我国的清官很少一样。美国等民主、法治文明国家的官员更不敢做包二奶、嫖娼、强奸等之类的道德沦丧的事情,但是我们一些官员却把这些道德沦丧的龌龊事堂而皇之地当作是一种炫耀的资本。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刚从政的时候,老爸有一次告诫我:“要做个像焦裕禄那样的清官,即使做不到,也不能贪赃枉法,更不能欺压百姓。”我立即承诺:“你放心吧!”后来我明白了,对于一个手中握有国家赋予的权力的人,随时都面临着正义与邪恶的选择。为了良知,就选择正义;为了金钱、地位、官场潜规则等,那就只能选择堕落。因为权力不受社会的监督,所以官员可以随便自由地选择。也就是说,官员仅仅是仅靠自身的道德修养做选择。但是任何人都不是圣人,绝大多数的人的道德都修养都有一个底线,一旦邪恶的诱惑超越了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那么这个人就会立即堕落。所以现实生活中是赃官常见,清官难寻。后来我意识到,官员的选择有时候就像是小孩选择做坏事还是好事一样。我小时候的道德底线就是饥饿,我急饿了就偷集体的东西吃。也就是说,我饥饿的时候就把那个时候的所谓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抛在了脑后。总而言之,中外的历史实践和社会现实早已经证明,靠打造英模人物感召社会的做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靠宣传共产党过去的辉煌的历史也没有多大意义,过去了的辉煌历史对今天没有说服力,因为过去的共产党人不能代表今天的共产党人。靠造假的英模事迹感召社会更令人深恶痛绝,更是适得其反。所以我认为在宣传英模方面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应该积极借鉴美国等民主、法治、公平、文明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实施根本的政治改革。

在这里,我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编辑表示一点赞赏。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媒体又造出了一个“英雄”谭千秋,我当时就有些疑惑,很多记者抓拍了不少感人的照片,为什么居然没有证明谭千秋老师的“最后的姿势”的照片?后来谭千秋的“英雄事迹”进了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于是很多人通过网络质疑,还有一些人进行现场调查,终于有了推翻“事迹”的可靠证据。尽管媒体现在还是死不认账,但是我发现苏教版的语文已经删除了“最后的姿势”。这种为了孩子敢于对抗虚假的精神值得赞赏,也让我看到了教材改革的曙光。

 

 

陈毅探母

(苏教版,一年级63页)

 

【课文原文】:

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

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有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母亲说:“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根据道听途说编造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陈毅元帅。在这里忽悠是“谣传”的意思,也是“劝说、教育”的意思。就是,编辑把关于陈毅元帅的谣传当作真事,然后用来教育孩子。

【学习目标】:

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对学生说】:

父母养育孩子不容易,所以只要是有点良知的人,不管是从是什么职业,不管职位有多高,都应该孝敬父母。我想陈毅元帅也肯定是孝敬父母的人。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敬的人,那他还能尊敬谁?还能真心对谁好?还有什么号召力?还能成就什么大事?

我对关于十大元帅的传记和重要的回忆文章很感兴趣,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陈毅探母”的事。凭我的社会阅历和感觉断定,这是某个人伪造的。编辑信以为真,就编成课文了。

我之所以断定这个故事是某个人伪造的,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没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陈毅元帅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他回家探望母亲不是一件小事,所以肯定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记载,但是这个故事没有时间和地点。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开头就有该说“×年×月×日”,至少应该说“×年”。

其二,这个故事不符合实际。陈毅元帅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他为党和国家日理万机,地方组织肯定会想方设法照顾好他的年迈的母亲。既然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那地方组织肯定会安排好医院治疗、护理,如果陈毅元帅探望母亲,那肯定是在医院,怎么可能会在家乡呢?

其三,陈毅元帅的母亲即使在家休养,地方组织也肯定会安排专人精心照顾、护理。陈毅元帅是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他回家不可能不告诉任何人,他的秘书肯定会事先告知地方政府有关人员,地方政府肯定会事先安排得很周到,怎么能让陈毅看到没有洗的脏衣服?

再说,从64页的插图(参见图3-8)来看,陈毅的母亲穿的是棉袄,盖的是棉被,看来是冬天,房间很冷。但是陈毅仅穿了一件半截袖衬衣,这显然是荒唐的。再看,在课文里明明说的是“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但是在插图中陈毅用力搓洗、堆满整个洗衣盆的,是一堆黄色的织物,看上去显然是床单、毛巾被、毯子之类的东西,绝对不是老太太的衣服。这显然又是荒唐的。

 

(图3-8

可见编辑太不负责任了。傻编故事,又乱插图。

【对老师和家长说】:

有些孩子的眼睛的观察力是很不简单的,恳请老师或家长引导学生观察64页的插图,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仔细阅读课文,同时观察这个插图,你能否发现不合理的事情?”

教人求真是老师职责,如果我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缺乏可信度的课文,该怎么向刚刚走进学校的天真儿童授课呢?如果当真事讲,那就是蒙骗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会看不起我。如果说这不是真事,那又会给孩子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啊!

【对编辑说】:

最后再次奉劝你们不要把道听途说当真事。我想,你们不会凭空编造这样的故事,肯定有某些“理由”。比如某个人在某个小报刊上发表这个故事。直言不讳地说,对于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这样的“生活琐事”要特别慎重。讲述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这样的“生活琐事”,必须是其直属亲属或者长期在其身边工作的人员,而且必须有可靠的证人(或者旁证),必须有确切的时间、地点。比如说,陈毅探母这件事,那必须有陈毅的随从人员、作陪的官员、医生、护士、服务人员等证明。如果你们有可靠的证据,就应该在教学参考书中作个说明。

另外,即使你们拒绝删除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到“真实”,至少应该立即更换插图。

我在修改书稿时,突然灵机一动,决定利用“维普”搜一下,输入“陈毅探母”检索,搜到了四篇文章,很兴奋!地一篇题目是《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读〈陈毅探母〉》,作者是“郭初阳”,出处是《读写月报:新教育-20092期》。看了这篇文章后更兴奋,这篇文章是以详实的资料质疑《陈毅探母》。另外三篇文章是老师写的教学体会文章。我又输入“陈毅”进一步检索,找到了654篇文章。我耐心地查看文章题目,终于发现了一篇题目为《陈毅为母亲洗尿裤》的文章,作者是“伯诚”,出处是《今日科苑-20045期》。下载后一看,原来是这样的文章:

---------------------------------------------------------------

陈毅是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亲授的十大元帅之一。20世纪六十年代初,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以后,一直惦念着留在四川老家的老母亲。但是,因为工作繁忙,却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探望老人。

有一年春天,陈毅出国访问归来途中,经过成都,借此机会和夫人张茜一起回去探望日夜想念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经常尿湿裤子。那天,陈毅和张茜刚走到家门口,陈毅就动情地喊着:“娘,我回来了!

老母亲刚刚换下一条尿裤。儿子突然回来了,老人当然特别高兴,赶紧把尿裤藏到床下。正巧陈毅走进屋来,见母亲在藏什么,他有些纳闷,便故意逗老母亲说:“娘,您把啥子好东西藏到床下了?”一边说着一边弯腰想看。母亲只好告诉儿子,是自己的一条尿裤,怕熏着了儿子和媳妇。

陈毅把尿裤从床下拿出来,说:“娘,这尿裤应当马上洗,别再藏着了。”又转身对伺候母亲的那位女同志说:“我母亲常年身体有病,平时给你们添了许多麻烦。今天,这条裤子就由我去洗吧。”大家都不肯让陈毅去洗尿裤。母亲更不让他洗,说儿子现在是国家领导人,岁目数也不小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哪能让儿子去洗尿裤?

陈毅却诚恳地讲:“娘,您常年有病,我都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非常难受。好不容易今天回家来了,遇见了,您就让我尽一点孝心吧。”他拿过尿裤,又接着说:“我小时候,您不知给我洗过多少尿裤I1阿。今天,儿子怎么做也难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夫人张茜也抢着要去洗,陈毅

风趣地说:“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你这个长年不能照顾婆婆的媳妇,今天也有了尽孝心的机会了。不过我不能把机会全给你。今天我们俩一起去洗吧。”说着就和夫人张茜一起去把尿裤洗了。

-----------------------------------------------------------------

我又在谷歌和百度中输入“作家伯诚”检索,没有发现“伯诚”写的任何文章。看来这篇没有确切时间、地点的笔名文章就是《陈毅探母》的来源。我算是为你们出版社做了一个不小的贡献,你们与杂志社联系一下,也许能够找到这个“伯诚”。

 

 

草帽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43页)

 

【课文原文】: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首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不把草帽统统仍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这时,蒋介石的一团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白军毫不介意,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人的飞机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这一回,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得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团白军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叫绝,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贺龙元帅。在这里忽悠是“谣传”的意思,也是“吹嘘”的意思。就是,把一个谣传当真事,以此吹嘘贺龙元帅的智谋。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②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对学生说】:

我在前面的“陈毅探母”中说过,我对十大元帅的传记和重要的回忆文章很感兴趣,但是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草帽计”。凭我的社会阅历和感觉断定,这也是某个人伪造的。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在时间上违背了历史事实。19352月至8月,贺龙和任弼时还在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193511月,他才和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而课文中竟然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显然是十分荒唐的。

其二,即使该文作者把时间记错了,那也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也没有确切的地点。“草帽计”比“陈毅探母”更应该严肃,因为“陈毅探母”算是生活琐事,而“草帽计”则是关系红军存亡的战术问题。如果“草帽计”确有其事,那就是红军长征的重要成功战例,那就必须早就有严肃的详实资料记述,而且必须有确切的地点,还应该有双方部队的番号,但是这个故事中什么都没有!“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是哪一只红军队伍?“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这是国民党的哪个部队的那个团?

其三,不符合实际情况。红军和白军的军服的颜色和样式不一样,空军只要是能看清草帽,那就一定能看清军服的颜色。只看草帽不看军服颜色的飞行员肯定是白痴。

其四,文中还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但实际情况是,长征的红军都是集团式转移,都是数万之众,一个团的白军敢追击红军?那不是找死吗?堂堂的贺龙会在意一个团的白军?若果真是只有一个团的白军追赶贺龙,贺龙肯定会立即吃掉送上门的肥肉,还会用什么“草帽计”?太搞笑了!

【对编辑说】:

战争就是双方将领计谋的较量,十大元帅都是战功卓著,每一个有明确记载的著名战例都能说明大元帅们的超凡的智谋。在十大元帅中贺龙元帅资格最老,在北伐时期就是著名将领,明确记载贺龙元帅的战例很多,为什么偏偏用查无实据的“草帽计”忽悠贺元帅呢?难道就是为了寻找新刺激?这样的虚构的荒诞故事可以暂时糊弄一下天真烂漫的娃娃,但是当娃娃长大以后,当他们发现除了小学课文中有“草帽计”之外,任何严肃的军史学术著作中都没有“草帽计”,他们就会明白,原来自己小的时候被“草帽计”蒙骗了。这样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呢?

 

 

晚上的“太阳”

(苏教版,二年级90页)

 

【课文原文】:

一个大雪天的晚上,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病了。爸爸请来的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

那时还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突然,他眼睛一亮:“医生,我有办法了!”说完,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哇!”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面。顿时,简易的“手术台”前一片光明。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妈妈醒来了,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要是晚上也有太阳该多好哇,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

——————————

[说明:无作者。这是编辑杜撰的。]

【忽悠类型】:

该文是忽悠举世闻名的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这里忽悠是“谣传”的意思,也是“吹嘘”的意思。就是,编辑把一个关于爱迪生的一个谣传当真事,以此吹嘘爱迪生的聪明才智。

【学习目标】:

学习爱迪生爱动脑筋、善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对学生说】:

我看了这篇课文以后很吃惊,爱迪生大名鼎鼎,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个“有趣”的故事。我断定这是编辑杜撰的,或者是把一个谣传当真事了。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没有作者,也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普通记叙文必须有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很显然,这篇课文连普通记叙文的标准都没有达到。

其二,不符合情理。假如没有120,如果我的妻子突然得了肚子很痛的病,我会立即想办法把妻子送到医院看医生,而不是把医生请到家里。同学们,你们可以回家考一下你们的爸爸,就说:“爸爸,假如没有120,如果我妈妈突然感到肚子很痛,你该怎么办?”我坚信,只要你爸爸的智力、心理正常,那么你爸爸肯定会立即回答:“送医院啊!”

其三,医生既然知道在家里不能做手术,那么他带着手术器材干什么?

其四,我又打电话让一个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打听一下,美国人是否知道这个故事。我的同学很快给了我圆满的答复,他说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故事。他还咨询了2个美国外科医生,2个美国外科医生都告诉他,在爱迪生1847~1931的童年时代,美国医生还不知道“急性阑尾炎”这个病种!

同学们,很显然,就是美国的小学生如果看了这个故事,他们肯定像我一样吃惊。所以你们不要信以为真。

【对编辑说】:

我明白你们编造这样的故事,是为了让中国(大陆)的小学生赞赏爱迪生的聪明才智,赞赏爱迪生挽救妈妈的功绩。但是用虚假的故事蒙骗孩子是不道德的。恳切希望你们研究一下美国的现行小学课文,借鉴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好吗?

也许是你们不是故意蒙骗孩子,也许你们把道听途说当真了。我看了一本名叫《对话美国顶尖杂志总编》,书中说美国各个杂志都有事实核查员”。“事实核查员”的唯一职责就是仔细核查所有的来稿中涉及的事实,以保证杂志的文章准确无误。所以我在这里建议编辑课本的出版社也设立“事实核查员”岗位,以确保课本的文章准确无误。

另外,我学的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吹嘘列宁、高尔基的故事,令我感到万分吃惊的是,现在的小学课文中依然有很多吹嘘列宁、高尔基的故事,只是换了不同的故事。如,我们那个时候吹嘘列宁的一个故事叫《列宁和卫兵》,现在吹嘘列宁的是《蜜蜂引路》(人教版,二年级119页)、《灰雀》(人教版,三年级18页)等。我们那个时候还有一些吹嘘列宁的小人书,如《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苏联解体之后才知道吹嘘列宁的那些故事都是后来的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假造的!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了,很多真想都已经大白天下了,现在的俄罗斯等国家的孩子都不知道这些荒诞故事了,我们还用这些荒诞故事忽悠中国(大陆)的孩子,还有什么意思?现在的孩子长大以后,这些荒诞故事留给他们的肯定又是郁闷、怨恨和愤怒!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代人同时充满了郁闷、怨恨和愤怒,那么这个国家不是就很危险了?在前苏联及东欧剧变中,最惨的就是前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他的悲哀就是,面临灭顶之灾了还洋洋得意,还自以为是。我们应该从前苏联及东欧剧变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啊……

 
 
 
 

自序  目录  正文(1)  正文(2)  后记